贵南县肉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基本情况
贵南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祁连山至昆仑山的过渡地带西倾山和黄河之间,东西长122km,南北宽109km,地处东经100°13'~101°33',纬35°09'~36°08'。总面积6649.77km2(664977hm2),全县可利用草场面积471962.4hm2,农耕地26031.93hm2,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000~3500m之间。贵南县的土壤资源丰富,主要以栗钙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一般3%~4%,土地肥沃,有利牧草生长;气候具有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气温日较差在12~18℃,干旱少雨,降水少,多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5500mm之间,蒸发量大,大致在1300~9000mm之间,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暖季短暂多雨,冷季漫长干旱。年平均气温0℃以下,牧草生长期一般在160~180d之间,山区牧草生长期少于160d。全县年平均日照为288512h,日照率在60%~65%之间,其特点是日照时间长,总辐射量大,适宜发展畜牧业。2013年底,全县存栏各类草食畜88.07万头,其中:存栏绵羊为67.74万头。存栏绵羊中绝大多数为高原型藏系绵羊,属毛肉兼用型品种,体格较小,生长发育缓慢。
2肉羊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掠夺式的经营模式是该县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制约着肉羊产业进一步向前发展。
①该县肉羊主要产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基础设施落后,冬季肉羊摄入的牧草不能满足肉羊的维持需要,膘情下降,经过6个月漫长的冬季,绵羊平均体重下降12%;草原超载严重,影响了肉羊产业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②该县藏羊的养殖方式主要为传统粗放型农牧户放牧散养,很少补饲,当地有大量的饲草资源,还每年种植大量的青绿饲草,农牧户只是简单的调制成青干草在母羊生产时进行补饲,营养损失严重,且贮备量很少;农牧民因文化水平低,防疫意识不强,没有防疫计划,一旦发生烈性传染病后果不堪设想。
③该县尽管曾引进欧拉羊进行杂交改良,但是2010年后,将全县藏羊区都划分为高原型藏羊本品种选育区,但时至当前,良种化程度依然不高,且高原型藏羊是毛肉兼用型羊,生产水平很低,这就影响了该县肉羊生产的总体生产水平,与省内畜牧业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
④由于当地农牧民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接受新技术的意识不强,且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愿意屠宰和销售当年羔羊,羔羊肉的生产在该县还是一个空白点,如不更新农牧民的观念,将会给肥羔生产带来很大的难度。
⑤该县生产的藏羊大多数以活羊销售给外地企业,少部分运输到外地进行屠宰,当地虽有几家小型的动物屠宰企业,也是进行初级加工后销售到当地或外地,没有精、深加工,肉羊产业的产品附加值不高,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低,肉羊生产长期处于低投入、低产出的状态。
⑥缺乏品牌意识,农牧民缺乏肉羊发展的长远规划。贵南肉羊生产区域生态环境洁净,水质优良,少污染,牧草生长旺盛,其肉质鲜嫩,具高蛋白,低脂肪,矿物质丰富,氨基酸种类齐全等特点,是生物学价值高,口味鲜美的优良肉食和半野味的绿色食品。而群众对于提高肉羊产品质量,减少兽用药品残留,无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观念,缺乏肉羊发展的长远规划,无疑对肉羊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3对策
①加强草原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冬季暖棚养畜技术。
通过天然草地补播、施肥、毒杂草防除、鼠虫害防治、黑土滩治理、围栏封育等草场保护建设措施,提高天然草原生产能力。根据高寒草原生态系统特点,选择科学的放牧方式和适宜的放牧强度,减轻冬春草场压力,达到以草定畜、生态平衡,有效解决超载过牧问题。修建高标准暖棚羊舍,降低肉羊的维持需要,充分利用耕地种植牧草及饲料在枯草期进行补饲,使肉羊生产彻底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
②转变肉羊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积极引导农牧民加入畜牧业合作社,整合资源优势,推广牧草青贮技术、肉羊疾病防治规范化技术,大力发展肉羊的适度规模化,进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肉羊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③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的良种肉羊,进行杂交改良当地绵羊,不断提高生产性能。
对全县畜牧业生产区域进行重新规划,缩小高原型藏羊本品种选育区,其他地区作为商品肉羊生产区,大力发展商品肉羊,通过引进欧拉型藏羊等肉羊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逐步实现本地区的藏羊由毛肉兼用向肉毛兼用、肉用方向转变,提高产肉性能和商品率,增加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④培育羔羊生产合作社,通过示范辐射带动,推广羔羊生产的新技术。
该县畜牧工作者在羔羊肉生产中,已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欧拉型与高原型杂种羔羊在放牧条件下适当补饲,可以实现当年出栏,既缩短了饲养周期,加快了羊群周转,又减少越冬幼年羊数量和冬春牲畜损亡。今后每年要在全县遴选出10个以上畜牧业合作社,推广藏羊高效养殖技术,羔羊早期断奶、育肥技术,达到羔羊6月龄出栏和母羊两年三胎的目的,来发展肥羔生产,缩短与省内外肉羊生产的差距。
⑤培育羊肉深加工企业,提高肉羊产业的附加值。
建议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羊肉加工的“龙头”企业,通过羊肉的分级和精、深加工,提高羊肉产业的附加值,推动羊肉产业有序发展。
⑥积极引导畜牧业合作社进行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推动肉羊产业发展。
积极引导畜牧业合作社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贵南羊肉”品牌,稳步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提高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益,推动肉羊产业稳步发展。
(1.青海贵南县畜牧兽医站,李昕,陈彩英,常明华,全晓毅,李元海,王小红,林守银,旦正措;2.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余忠祥,阎明毅,雷良煜)
上一篇: 放牧牦牛不同季节排粪量与牧草营养价值的关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