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牦牛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措施

牦牛生态养殖与产业发展措施

     牦牛肉作为绿色食品,富含蛋白质、氨基酸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对提高民众体质,完善营养结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牦牛相关产品在其他行业也得到认可。同时牦牛产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利于高原地区农牧民经济收入增长,是解决西部高原地区产业不丰富,农牧民收入来源不稳定的有力之举。在人们迫切需要绿色环保高营养价值食品的趋势下,合理开发牦牛资源,发展生态牦牛养殖,对提高牦牛产业整体水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牦牛生态养殖发展措施

     合理发展生态牦牛养殖,需要健全完善的饲养结构、养殖模式等支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有机结合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才能使这个产业链得到健康发展。

     1.1创建生态饲养模式
     
     我国目前牧区牦牛的养殖,还是以放养型为主,虽然自然放牧有利于保障牦牛品质,但是由于饲料丰富与否取决于牧草生长的规律性以及该地区的季节变化,因此目前牦牛生产还处于“一年两头瘦,中间两季急抓膘”的低级产出方式。应利用现代化饲养技术,借鉴高原其他畜牧产业优秀模式,创建"放牧+补饲"等科学管理模式,建立饲草季节均衡生产供应模式,有效改变传统牦牛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同时要保障牦牛生态特色产业的绿色品质独特性。

     1.2探索牦牛的纯化复壮技术

     我国牦牛养殖大多还是靠天养畜、近水草而居的传统型饲养方式,牧场超载过牧严重,外加农牧民对牦牛更新换代的意识不强,使得牦牛生产的总体水平较低。通过对牦牛的纯化复壮,可以大大加强牦牛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应用牦牛育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评析产奶、产肉、产毛等性状的分子遗传机理,筛选出具有特色的牦牛新品系。通过选育技术,对“长毛牦牛”、“木里牦牛”、“天祝白牦牛”等进行选育,培育出优质种公牛,由地区推广到全国,根据需要改良地方劣势牦牛。可对不同区域的良种牦牛进行杂交组合,改变过去自选、自育、自繁的封闭式育种模式。可以利用野生牦牛冻精进行人工授精或本交改良技术复壮家养牦牛。要防止滥配野交,避免杂种公牛遗传性状不稳定造成后代退化,从而保证牦牛的改良复壮效果。

     1.3牦牛产区生态草业与饲料的协同发展

     牧区牦牛的发展,需要扩展饲料来源,充分发掘地区内在潜力,发展饲料节约型牦牛产业。要推广优质、高产的草地培育技术,合理开发场区牧草总量,扩大牧草产出。

     1.4平衡牧区草场载畜量,确保恒定生产力

     必须注重草地生态平衡,通过开展播种、灌溉施肥、科学管理,防治草原的病、虫、鼠害,保障先天生态优势的良性循环,严格控制放牧牦牛总量,杜绝过载放牧,确保区域牦牛生产力。

     1.5建立市场

     信息反馈渠道市场的需求总量对牧区养殖有着总开关的作用。错误的市场需求反馈会导致牧民由于对经济利润的追逐,忽视养殖风险,进入恶性循环,造成疫情风险、市场风险等弊端突显,因此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渠道势在必行。应鼓励企业、合作社等产业领头人运用网络媒体收集信息,进行企业市场走访调查等方式,及时发布准确信息。

2牦牛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2.1加强政策支持

     2.1.1草地政策

     对牧民、企业和合作社等在养殖用地上给予支持,解决用地难的问题。提倡以合作社和村为单位的土地承包制,并制定“村规民约”,保障国家生态减畜政策的落实。

     2.1.2养殖企业执照和防疫合格证政策

     为了便于企业申办执照,应建立快速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手续,降低入门门槛。应当建立完善防疫合格证检查流程,对符合条件的要及时发放防疫合格证。

     2.1.3补贴政策

     增加补贴覆盖面,加强对牦牛养殖过程中棚舍、饲草料生产机械、贮料库等的建设补贴。此外,为了避免出栏少、存畜多的问题,应加设出栏补贴,提高出栏数量和质量,降低草场压力。
   
     2.2资金及保险支持

     鼓励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对合作社、公司企业以及牧民私人的融资放款,利用经济层面的杠杆作用,推动牦牛产业的良性发展。鼓励保险公司出台良保险种,并加强宣传,推动企业养殖户积极投保。

     2.3落实技术支持

     建立科学规范的牦牛养殖技术培训制度,对兽医及养殖人员进行培训,并通过简单明了的标语、电视广播等宣传方式,使疫情防控“有人有方”,养殖技术得到真正的落实。同时抽调技术人员实地指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的养殖方案,加强疫情防治、饲养技术、饲料加工存储、种草技术等培训,提高牧区专业化程度,培养高素质的生态牦牛养殖人员。

     2.4深挖牦牛新产品

     牦牛产品具有纯天然、无污染的先天优势。牦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肉质鲜美,营养全面,绿色无污染;牦牛毛皮可以制皮革……可以说牦牛浑身都是宝。据估算,若能对这些具有特色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可获得高出成本5倍的经济增加值。应推动“农户+合资+企业的”产业化模式,鼓励公司深挖新产品,打造牦牛特色品牌。

3小结

     牦牛的生态养殖顺应新形势下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整个养殖产业链中,技术、政策、市场把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合理协调解决问题,促使牦牛生态养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把提升养殖经营者的技术和观念放在首位。

(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解,兰道亮,李键)

上一篇: 规模化猪场生产统计体系建设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