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产蛋期营养需要配制日粮对固原鸡的饲养效果
固原鸡是宁夏唯一被《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家禽志》收录的地方鸡品种资源。2006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属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
固原鸡属中等体重的肉蛋兼用型地方鸡品种,非专门化的蛋鸡系或肉鸡系鸡品种。目前,缺乏权威部门颁布或制订的固原鸡饲养标准,一直以来固原鸡营养需要主要参考《鸡饲养标准》(NY/T33—2004)[1],或使用高产褐壳蛋鸡及其他肉蛋兼用鸡品种的饲料配方。为了降低日粮成本、提高固原鸡生产效益,笔者根据产蛋鸡营养需要原理和固原鸡生产的实际状况,对固原鸡产蛋期的营养需要进行了科学测算,据此配制日粮,在生产中获得了良好的饲养效果和经济效益,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及分组
试验动物为固原市农业学校种鸡场于2013年7月9日孵化出壳的固原鸡,于18周龄转群时,选择300只发育良好、健康、整齐一致的种母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只。
1.2试验设计
一般情况下,固原鸡产蛋高峰期的营养需要主要参考《鸡饲养标准》中产蛋鸡高峰后(<85%)的营养指标[1],见表1。固原鸡产蛋期营养需要测算值是根据产蛋鸡营养需要原理和固原鸡产蛋期生理特点对营养需要进行科学测定和计算[2-6]。如固原鸡种母鸡产蛋前期平均体重为1.96kg、高峰产蛋率为70%、平均蛋重为59g、温度适宜(18~21℃)时,平均采食量为125g/(只·d),则其代谢能、粗蛋白质、钙、磷及有效磷和食盐等营养需要的测算值见表1。
对照组和试验组鸡同时在21周龄由育成料转换为蛋鸡料,分别饲喂依据《鸡饲养标准》和科学测算的营养指标配制的全价饲料,二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2。
1.3饲养管理
饲养期间试验鸡笼养,均在同一鸡舍,自由采食、饮水。每天观察鸡群精神状态,并对耗料量、产蛋量、存栏数、发病和死亡等情况进行记录。起初8h,21周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30min,直至每天16h光照为止,早晨和晚间定时开关灯。每天16:00时捡蛋,并计数。每天清扫粪便,开窗自然通风,定期消毒。产蛋期间未用药,不进行疫苗接种。
1.4测定项目
测定固原鸡采食量、产蛋量、产蛋率、平均蛋重、饲料转化率、破脏蛋率、死淘率和种蛋合格率等主要产蛋性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组总蛋重、鸡蛋总收入、总耗料、饲料总费用、毛利等经济指标。日粮成本和鸡蛋售价均按当时市场价格计算。总蛋重(kg)=产蛋率×饲养鸡日数×平均蛋重(g)/1000。
2结果与分析
固原鸡25~40周龄产蛋期(112d)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分别见表3、表4。
试验组日粮代谢能比对照组增加0.04MJ/kg,粗蛋白质降低1.94%,日粮成本降低0.10元/kg,经过112d的饲养,全期试验组固原鸡产蛋量和种蛋合格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48枚和3.46%,死淘率下降2.66%(P<0.05);而采食量、产蛋率、平均蛋重、料蛋比和破脏蛋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
由表4可知:虽然试验组采食量增加,蛋重有所下降,但试验组饲料成本比对照组节约0.10元/kg;加之饲养期产蛋量提高和死淘率下降,从总体经济效益来看,试验组比对照组每只固原鸡收入增加1.60元,提高了26.97%,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3讨论
目前,在缺乏权威部门颁布或制订固原鸡饲养标准的情况下,通常采用《鸡饲养标准》中产蛋鸡的营养指标配合固原鸡日粮,或直接使用其他商品蛋鸡浓缩料产品按商家提供的配方或其他肉蛋兼用鸡种的饲料配方配制全价日粮等。同时,也未见关于固原鸡产蛋期日粮营养水平测定的理论和饲养试验研究的报道。
本试验结果表明,固原鸡在产蛋高峰期采用《鸡饲养标准》确定的营养指标显然营养水平过高,尤其是蛋白质高1.94%,造成蛋白质浪费,而且能量略显不足,饲养效果欠佳。根据固原鸡生理状况、生产水平和环境等因素对其营养需要进行科学测算及调整,不仅降低了饲料成本、节约了饲料资源,而且提高了生产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鸡饲养标准》中产蛋鸡的营养指标不适用于固原鸡,原因有三:1)品种类型差异较大。固原鸡属于肉蛋兼用型地方鸡种,不属于专门化蛋鸡系的配套杂交商品代鸡种,其特点是体重较重,趋于肉用型。2)生产水平不同。固原鸡产蛋期常因出现就巢现象而休产,高峰期产蛋率仅为70%左右,年平均产蛋量为80~120枚,远低于现代配套杂交商品代鸡品种。3)饲养环境不同。《鸡饲养标准》是针对特定鸡品种群体、日粮原料和饲养环境的。
4结论
固原鸡产蛋高峰期营养需要测算值较准确地反映了其营养需要,其日粮配方比原日粮配方粗蛋白质下降1.94%,成本降低0.10元/kg,而固原鸡生产性能基本未受影响,还有所提高,并且每只鸡多收益1.60元。因此,该营养需要测算值的日粮配方可以取代原日粮配方,应推广应用。
(宁夏固原市农业学校,王勇,于利子,宋学功,邓树义)
上一篇: 断奶仔猪营养与教槽料配制技术研究新进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