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场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技术试验
猪伪狂犬病是猪群主要传染病之一,此病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健康发展[3-4]。近年来,随着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的推广应用,该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然是猪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易在猪场中净化。美国等很多欧美养猪大国早已开展猪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研究,并已有成功案例。为进一步促进黑龙江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在3个猪场开展了种猪群猪伪狂犬病的控制和净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疫苗。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HB-98株),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90923。
1.1.2 试剂。猪伪狂犬病g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武汉科前动物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091006。
1.1.3 实验动物。黑龙江省3个规模化养猪场(A、B、C)的种猪群,这3个养猪场在2009年5~6月期间进行了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
这3个规模化养猪场的猪群均进行了猪瘟和猪蓝耳病的正常免疫,曾发生过猪伪狂犬病。
1.2 方法
1.2.1 流行病学调查。全群检测前,按以下比例对黑龙江省3个猪场进行伪狂犬病阳性率调查:母猪每胎次5头(5胎以上取5头)、公猪10头、后备猪15头、肥育猪15头、保育猪10头,每场约70头。3个猪场抽样后的平均阳性率分别为3.3%、4.5%和4.1%。采取对所有基础公母猪群及后备群采血,检测PRV-gE抗体(野毒抗体),对野毒抗体阳性的猪进行隔离或淘汰,建立伪狂犬病阴性群。
1.2.2 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检测。为避免以前使用的全基因伪狂犬病疫苗对PRV-gE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干扰,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鉴别诊断必须在使用gE基因缺失疫苗半年至一年后进行。本试验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试验中所选择3个种猪场进行PRV-gE抗体监测,每个猪场检测3次,每个阶段间隔3个月。对每次检测的阳性猪只进行隔离处理。集中所有的阴性猪只,按照严格的管理措施和生物安全措施饲养,定期免疫、抽检,观察猪群PRV-gE抗体情况。
1.2.3 免疫。猪场内所有种猪、后备猪及种猪场内70~80日龄的育成/育肥猪均注射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种猪3次/年,即每4个月免疫1次;后备猪配种前免疫2次,育肥/育成猪免疫1次。
1.2.4 猪伪狂犬病控制措施。其一是淘汰扑杀:对已感染的种群采取免疫与监测、淘汰相结合的方法。对种猪群在免疫基因缺失活疫苗和采取生物全等措施的基础上,每年两次进行野毒感染抗体检(监)测,淘汰野毒感染猪,直到全群野毒感染阴性为止。其二是综合性防治管理:(1)生物安全措施包括:1)选用高质量消毒剂,对猪舍、栏圈定期消毒,对发病饲养场的内外环境、用具、运输工具等以及其它一切可能被污染的场所和设施、设备进行彻底消毒;2)禁止在猪场内饲养其它动物(像牛、羊、犬、猫、兔、鼠、野猪、貂、熊、狐等动物),并在猪场内实施灭鼠措施;3)对病死猪、死胎、流产物按照《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GB16548)进行无害化处理,焚毁污染物和排泄物。(2)饲养管理措施包括:1)实施超早期断奶技术,建立健康猪群;2)加强和完善全进全出制度,实行“自繁自养”,如果要引进新猪(包括精液)必须来自阴性猪场,禁止从疫区引种,引进种猪要严格隔离和检疫,调入调出前后用不同的消毒药彻底清洗消毒栏舍;3)每年1~2次对密度大、疾病多的猪场进行部分清群,把断奶仔猪移至另一个安全隔离场,原来的保育栏空置1个月左右,在空置期间对猪栏及工具进行彻底清洗、消毒;4)加强猪只的保健工作。对转群前后的猪只和产前产后的母猪进行药物预防保健。
2 结果与分析
2.1 全群猪伪狂犬病PRV-gE抗体检测
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3个猪场不同类别猪群的PRV-gE抗体检测结果见表1。每个猪场分3次检测,每个阶段间隔3个月,共检测8355头份,淘汰伪狂犬病阳性猪89头。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猪群伪狂犬病的阳性率不断下降,到第3次检测时全部为阴性。此时,在3个猪场,清除猪伪狂犬病带毒猪只。
2.2 猪群后代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
由表2可知,2012年5—9月,3个实验猪场的30%猪群后代共720头份的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结果全为阴性,表明3个种猪场伪狂犬病的净化是成功的。
2.3 清除伪狂犬病后3个猪场定期PRV-gE抗体抽检结果
由表3可知,2011年4月至2013年8月,对3个猪场的猪只进行抽检,共检3850头份,结果全为阴性,表明3个猪场伪狂犬病阳性猪的淘汰是彻底的,防疫措施是合理的,净化相当成功,并一直维持阴性。
3 讨论
全球临床实践均已证实,猪伪狂犬病是一种可以扑灭和净化的疫病。目前美国以及欧盟的部分国家已经做到了伪狂犬病的净化。国际成功案例说明,只要有可靠的疫苗、可靠的实验室检测、严格的防疫管理措施,在规模猪场清除猪伪狂犬病是完全可行的。
疫苗免疫是防治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接种免疫疫苗后不能完全阻止猪体强毒的感染、病毒排出以及潜伏感染,但可以阻止猪发病、减少强毒扩散,降低强毒感染后排毒量,缩短强毒排毒时间。目前基因缺失活疫苗应用较为普遍,效果良好、实用,并可以配合鉴别诊断。伪狂犬病净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后备猪的引入。只要保证引入的后备猪全为阴性,就能保证整个猪群的阴性。此外,选择安全的隔离场所对猪伪狂犬病开展净化也是非常重要的。隔离场必须远离其他猪场3~5千米。对隔离场的猪,通过定期免疫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逐步淘汰阳性猪和补充阴性后备猪的办法,2~3年后也可以清除猪伪狂犬病。
本次黑龙江省种猪场控制和净化猪伪狂犬病的研究结果说明使用合格的疫苗,结合配套的鉴别诊断试剂、可靠的实验室检测,再辅以严格的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措施,在规模猪场清除猪伪狂犬病是可行的,可以在全省的养猪场普遍推广。
(黑龙江省动物卫生监督所,孙 建,邢厚娟,孙 刚)
上一篇: 种鹅夏季产蛋技术的探索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