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鹅夏季产蛋技术的探索
鹅的繁殖和生产有明显季节性,每年9月份进入繁殖产蛋期,至次年5月底停止产蛋,进入休产期,6—8月份炎热季节基本不产蛋繁殖。这种明显的季节性繁殖造成了雏鹅及肉鹅的市场价格在7—10月份较高。而冬季1—2月份雏鹅上市高峰期与中国传统的春节重叠,加之牧草短缺,农户养鹅积极性下降,雏鹅供过于求;因此,只有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规律,在夏季鹅苗价格高时,生产销售鹅苗,在冬季肉用鹅价格高时淘汰种鹅上市销售,才使养殖户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这一目的的方法是在常规饲养的种鹅中适时留苗培育反季节产蛋种鹅。但其饲养管理方式与常规饲养的种鹅有所不同,只有严格控制光照和温度,采用人工换羽和控料技术,达到适时开产,进入产蛋高峰。
1种鹅的品种选择
选养优良鹅品种,如四川白鹅、扬州鹅及浙东白鹅×四川白鹅、浙东白鹅×扬州鹅,并从高产鹅群中挑选蛋重、蛋色、蛋形符合品种特征的种蛋进行孵化。要挑选体格健壮、体型发育良好、毛色符合品种特征的后备鹅留种(70日龄),在开产前挑选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成鹅作种鹅。
2配套设施
2.1场地规划
场地规划时应注意有利于防疫的布局,各生产功能区和全场围护结构及防疫设施应齐全,最好选择有自然隔离防疫条件的场址,建造围墙或种植防护林带,配备出入口消毒设施(消毒池、消毒室等)。生产场地可根据企业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建造实用和功能齐全的种鹅场,包括育雏舍、育成舍、种鹅舍、水上运动场、粪池、无害化处理池及其他需要的配套设施,如实验室、隔离舍等,同时配备各种生产用具。种鹅场要选在地势高燥、向阳避风,远离低洼潮湿的地方。地势要平坦或稍有坡度,以南向或东南向为宜。场地土壤未被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原体污染,透气透水性良好,以沙壤土或壤土为宜。水源要充足,位置适中,水质良好,水中不含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无异臭或异味。供种鹅运动的水池水最好是流动活水,水深1~1.5m,便于种鹅运动及配种。此外还要做到交通便利,电源可靠,以保证生产的需要。
2.2鹅舍
鹅舍舍前有水塘,阳光充足,运动场有树阴或遮阴棚。最好是7~8年生、长势良好的意杨林,林间距4m×4m,面积1.3hm2以上,树下搭建鹅舍。鹅舍屋顶高5m,檐高4m,每栋鹅舍约320m2以上,每平方米可养4只鹅。具有通风、保温、防暑降温功能,室内配备湿帘换气窗和电力空调各一部。鹅舍地面用离地面6cm高的竹杆网架拼底,竹与竹之间留缝隙1~1.5cm,利于漏粪,实行高床网上平养,门口用斜坡外延至运动场。水池位于鹅舍的一侧与鹅舍相连,水池深60cm,安装供排水装置。入夏后井水深应30~45cm,供鹅群暑热天戏水降温,废水每天排放2~3次。运动场上方应用双层或加强型遮阳网将运动场覆盖3/4面积,遮阳降温,1/4面积,留光照供鹅晾晒羽毛。
2.3种草
养鹅数量多时,仅靠野生牧草无法满足其需要,并且其卫生及质量也无保证。因此,应根据饲养规模种植适合鹅食用的牧草,如秋季种植黑麦草可供留种雏鹅和种鹅食用,而夏季则适宜种植杂交狼尾草、墨西哥玉米草、象草等供后备鹅和种鹅食用。
3温度与光照控制
3.1温度
母鹅产蛋最适宜的温度是12~22℃,公鹅配种需精子有活力、交配旺盛,因此温度要求13~25℃,并且在夏季要注意人工降温和淋浴。
3.2光照
育雏期为使雏鹅均匀一致地生长,0~7日龄应提供23~24h的光照。8日龄以后则应从24h光照逐渐过渡到只利用自然光照。
在后备种鹅70~180日龄时采用自然光照,181~210日龄光照时间逐渐增加,210日龄时每天光照时间保持在16~17h。光源强度为每平方米2~3W,每20m2面积安装1个40~60W灯泡,灯与地面距离1.75m左右。
种鹅临近开产期,用6周的时间逐渐增加每天的人工光照时间,使种鹅光照时间达到16h。一直维持到产蛋结束,增加的光照时间分别加在早上和晚上。
4留种时间
一是适时留苗培育夏季产蛋种鹅,即通过选择适当的留种时间,同时控制光照和温度条件,使鹅群夏季产蛋。5—6月份的鹅苗,饲养至6~7月龄开始整群,人工换羽,控制光照和营养,使鹅群次年4月份开产,持续到11月份淘汰上市。
二是在传统饲养的种鹅中培育夏季产蛋种鹅。2月份将产蛋母鹅休产,经人工强制换羽后保留母鹅,另从上年8月份出生苗鹅中选出符合种用条件公鹅,按1∶4比例混群饲养。次年4月份再次开产,持续到11月份淘汰上市。
5开产鹅群的管理
良好的饲养管理是提高种鹅繁殖力的重要保证。后备鹅饲养至预产期,发育充分、体质健壮、被毛密实有光泽、第二性征明显,有利于第3次选种和产前定群。入选种公鹅是否优秀对于种蛋受精率起决定性作用。优秀公鹅表现昂首阔步、叫声洪亮、头大额宽、肉瘤发达端正、喙不过长、眼有神、颈粗大、体大健壮、体躯呈方形,各部匀称,胫长、脚粗大且间距宽;母鹅表现为母性好、温驯、体态丰满、面部清秀、颈不过短、胸深腰腹阔、被毛紧密有光泽。
种鹅饲养方式为日喂2次配合日粮,日粮营养水平为粗蛋白16%~17%,代谢能11.3MJ/kg左右。日粮精料逐渐增至250~300g/(只·d),公鹅料300~350g/(只·d)。
6疫病预防与控制
种鹅场每年都需要引进雏鹅或种蛋,把好引种关是保证鹅群安全的关键。引进的雏鹅或种蛋必须来自健康高产的种鹅场,出场时当地动物监督机构要出具检疫合格证。
搞好鹅群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要按照鹅群的不同生长阶段,搞好鹅舍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和饲养密度的管理。坚持经常打扫鹅舍和运动场,每天定时搞好饲养用具的清洗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垃圾等,做到环境安静、清洁、干燥、明亮、舒适。为及时了解和指导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要逐日观察记录种鹅群的采食量、饮水表现、粪便、精神、活动、呼吸等基本情况,观察记录鹅舍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消毒、防疫等情况。通过总结上述情况,可以对鹅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经济损失。通过统计生产记录,可以全面了解种鹅的产蛋数、耗料量、死亡数,及时掌握生产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保证生产的稳定发展。搞好禽流感、小鹅瘟疫苗和鹅副黏病毒疫苗的预防接种,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还要注意搞好小鹅流行性感冒、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的预防,搞好综合性防疫措施的落实,确保鹅群健康。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畜牧兽医站,陈静)
上一篇: 现代肉种鸡生产中的环境和设备要求(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