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一个种猪场健康养殖的成功经验

一个种猪场健康养殖的成功经验

     广西某种猪场常年存栏基础母猪1000多头,2009年至2013年,猪群保持较高的健康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9年种猪疫病净化控制水平达到了自治区制定的标准,获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授予健康种猪场的荣誉称号。他们的做法如下。

1做好猪场流行病学调查,科学防疫

     建立符合种猪生产需要的、先进的兽医实验室,引进专业实验室人员,购进先进检测设备,采用先进的疫病诊断技术,充分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做好种猪场的流行病学调查,重点普查猪瘟、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布氏杆菌病、猪喘气病等几种重大疫病。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认真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技术,选择优质的疫苗,确保取得最佳的免疫效果。

2做好猪群生产性能普查,科学养猪

     对种猪群进行临床表现和生产性能调查。对所有种公猪、种母猪建立档案。对每一头种公猪详细记录免疫情况(包括注射疫苗的种类、剂量、时间等)、用药情况、采精情况(包括每次采精量、活力、密度、公猪性欲、精液颜色、气味等指标);对每头母猪详细记录繁殖情况(包括发情情况、配种情况、配种公种、配种次数、配种时间、繁殖头数、活产头数、死胎或木乃伊等)、用药情况、免疫情况(包括注射疫苗的种类、剂量、时间等)。

3做好免疫预防,确保生物安全

     依据流行病学普查情况和血清学监测情况,针对几种主要疫病采取科学的免疫措施。

     3.1猪瘟

     全场采用脾淋苗强制性100%免疫,仔猪分别在20日龄和60日龄两次免疫,每头1头份。母猪产后3周免疫2头份;公猪每年3次,每次2头份。要求所有种猪的免疫抗体效价达到1∶32以上(含1∶32),对血清免疫抗体在1∶16或以下的种猪经再次免疫后抗体效价仍不合格的应隔离饲养,对其新生仔猪实行超前免疫,但不作留种用。一旦病原学检查确认为阳性带毒猪就立即扑杀、淘汰。

     3.2口蹄疫

     全场采用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浓缩苗强制性100%免疫,每4个月免疫一次,每头4毫升,小猪7周龄接种1毫升,出售前1个月再次免疫。所有种猪的抗体水平要达到1∶64或以上,未达到1∶64的及时加强免疫。当怀疑出现口蹄疫疫情时,尽快报告防检部门,并将病料送区兽医防疫检疫部门确诊。确认发生病情时,配合兽医部门对种猪场进行扑杀、隔离,并对种猪场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消毒。

     3.3蓝耳病

     后备种猪配种前免疫,完成其它疫苗免疫后接种哈兽所灭活苗。种公、母猪,每半年免疫一次,每次接种哈兽所灭活苗4毫升,每隔6个月接种1次。对其它种猪3周龄及以上仔猪每头免疫2毫升。对种猪群采用灭活苗进行免疫,要求抗体阳性率在85%以上,未免疫的种猪血清学检测或病原学检测为阳性带毒的一律清群淘汰。

     3.4猪伪狂犬病

     主要使用德国勃林格基因缺失苗,仔猪6周龄免疫,每次1.5毫升;种公猪每年3次,每次间隔4个月,种母猪产后3周龄免疫,每次3毫升。使用gE基因缺失苗免疫,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阳性或病原学检测阳性的一律淘汰。

     3.5猪支原体肺炎

     经临床及病理检验发现有支原体肺炎时,将该种猪淘汰。无症状的种猪使用美国辉瑞倍适灭活苗,仔猪1周龄及4周龄两次免疫,每次颈部肌肉注射1.5毫升活苗免疫。仔猪早期断奶饲养,后备猪免疫后直到配种分娩隔离饲养。

     3.6猪布鲁氏菌病

     全场均不免疫,一旦血清检查阳性者即扑杀、清群。

     3.7猪细小病毒病

     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使用哈兽所产灭活苗免疫,每次颈部肌肉注射3毫升,间隔两周再次免疫。

     3.8猪乙型脑炎病

     种公、母猪每年4月、9月份每头每次接种中牧公司灭活苗3毫升。
     3.9传染性胸膜肺炎病


     每年免疫3次,每次间隔4个月,用哈兽所生产灭活苗免疫,每头每次2.5毫升。

     3.10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

     每年10月份种公、母猪后海穴注射哈兽所产传染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苗1.5毫升。扑杀、淘汰猪按GB16548-1996《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操作按GB/T16569-1996《畜禽产品消毒规范》进行。

4做好免疫效果跟踪,定期监测

     按照制定的免疫程序,对每批次疫苗免疫后2周进行采血样监测抗体,监测量按猪群数量的20%,监测猪瘟抗体(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方法)、口蹄疫病抗体(采用正向间接血凝方法)、猪伪狂犬病抗体(采用gE基因抗体鉴别ELISA方法)、猪蓝耳病抗体(采用ELISA方法)、动物布氏杆菌病抗体(采用琥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猪喘气病(采用直按淘汰方法)。

5严格执行防疫制度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养结合”的原则,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保持种猪的健康状态,发挥种猪的优良繁殖、生长性能。生产区、职工生活区、接待办公区、种猪展示区严格分开,互不交叉,尽量避免场内人员与外界接触。人员与车辆进入场区范围必须严格消毒;生产场地内不得私自养猪、猫、狗及鸟,员工不得到市场购买肉类及制品进场食用。所有死猪、胎衣等必须每天清出猪舍,放于指定的化制池,作无害化处理,由兽医监督部门确认并作好记录签字。采购进场的饲料、添加剂、药物等原料,必须是新鲜、质量保证、安全的,杜绝被污染的原料、变质发霉的饲料、添加剂及失效的药物进场。猪场使用的扫帚、铁铲等生产用具入场时必须进行严格消毒,各栏舍间的用具不得交叉使用;健全生物安全体系,聘请专业公司定期灭鼠、灭蝇、灭蚊,饲料中添加灭蝇、灭蚊和驱虫药。猪粪定点存放,每天清理猪粪,及时出售猪粪。

6加强饲养管理、猪舍温度控制和空气净化

     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工作,给种公、母猪采用水帘降温,给待售种猪和保育猪采用喷雾降温。冬季采取人工加温或电热加温措施,降低低温对仔猪和保育猪应激。产房与保育舍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降低饲养密度,保证猪舍内空气清新。

7提供优质、配方科学的饲料

     根据不同猪群、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日粮方案,采购优质原料。

8加强育种技术

     合理利用种公猪,采用人工授精技术,适时配种。充分发挥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产优势。

9制定生产操作规程,并监督实施

     制定了生产各环节的操作规程,配种线操作规程、妊娠管理操作规程、产房管理操作规程、保育猪管理操作规程、育肥猪管理操作规程、人工授精实验室操作规程、采精操作规程、精液品质检查操作规程、精液稀释操作规程、精液常温保存操作规程、输精操作规程等,并组织员工学习培训,确保每个岗位的人员清楚岗位职责、熟悉操作步骤,并由各生产部长监督执行。

10对生产电脑化管理

     对生产各环节的数据,特别是公猪、母猪配种记录、母猪的生产记录,及时输入电脑,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及时调整种猪的使用,也可以及时了解种猪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利用情况。

11制定管理制度,加强生产管理

     猪场实行封闭式管理,生产区、销售区、饲料厂与员工生活区、接待办公区严格分开,互不交叉,避免接触。制定了防疫卫生制度、生猪销售管理制度、饲料厂管理制度等,加强生产各环节管理。2009年至2013年间,该场严格执行了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场长负总责,副场长监督各生产部长组织执行,层层落实,做到各部门责任明确,分工合作。饲养员、兽医、配种员、采精员、配料员、销售员、水电工、安保、保洁等全过程均按照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执行,全方位保证科学饲养管理、营养全面合理,保证了种猪群优良的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很好的表现,连续四年种猪年平均的繁殖胎数为2.23胎、平均胎繁殖头数为11.3头、断奶仔猪成活率为99.8%、种母猪配种受胎率为97.5%、每年向社会提供合格种猪约2万头。该场对疫病的有效的预防控制,提高种猪群的健康水平,充分发挥种猪的生产繁殖性能,获得了很好的生产成绩,从而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广西动物卫生监督所,甘书钻,黄夏,李华明;2.广西畜牧研究所,陆维和)

上一篇: 养殖圈舍条件对东北林蛙生殖休眠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