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常见的10种异常症状及处理对策

接种禽流感疫苗后常见的10种异常症状及处理对策

     疫苗接种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防疫措施。在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注射疫苗后家禽会出现各种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原因众多,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疫苗本身的因素引起;另一方面是人为操作技术因素引起。由于注射疫苗后一些异常症状,给开展正常的防疫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认真地做好疫苗注射前后的各项准备工作,减少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笔者长期在基层工作,总结了禽流感疫苗免疫注射后家禽常见的异常症状及采取相应的对策,现叙述如下。

1常见的异常症状及产生的原因

     1.1产蛋禽出现产蛋下降

     这是注射疫苗(包括其它疫苗)后最常见的现象,由于注射疫苗时捕捉家禽及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对产蛋禽造成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地面大棚饲养的蛋鸭。

     1.2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即注射疫苗后家禽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活动减少,昏睡,采食量减少,这是典型的免疫应激反应表现。一般经1天~2天后即自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指标。

     1.3头肿

     家禽注射疫苗后2天~5天出现头、脸部肿胀,按压有压痕。多因注射疫苗部位靠近头部或注射部位向靠头部所致。

     1.4脖子僵硬

     家禽注射疫苗后脖子僵硬,多因颈部注射部位靠前且过深,注于颈部肌肉内所致。

     1.5猝死

     家禽注射疫苗后突然死亡,多因胸部注射时注入心脏或肝脏所致。

     1.6瘫痪

     注射疫苗后一侧不能站立或行走困难,多因腿部肌肉注时损伤坐骨神经或注射部位感染所致。

     1.7注射部位出血

     多因注射疫苗时损伤注射部位的血管所致。

     1.8注射部位肿胀(胀气)

     多因皮下注射时所选用的针头过粗,注射器内空气未排净,也有的是由于用力摇动疫苗瓶产生气泡,注射时将空气或气泡注入皮下所致。

     1.9注射部位出现炎症糜烂

     注射疫苗后部位发炎、糜烂、坏死。多因注射时个别鸡已感染细菌病或换针头不及时所致。

     1.10注射部位出现肿块

     注射疫苗后注射部位出现肿块,切开肿块见内部包有白色乳状液体“疫苗”,多因注射时疫苗温度过低所致。

2相应的对策及操作技术

     2.1蛋禽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应选择在换羽休蛋期进行为好。在产蛋期注射疫苗时可在夜晚较暗灯光下捕捉,或采用竹篱笆等对禽群进行分批隔拦、捕捉,总之,要尽量减少不良刺激。

     2.2在计划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时,提前给家禽饮用电解多维+黄芪多糖水3天~5天,接种疫苗后继续饮用2天~3天。可有效缓解疫苗产生的应激反应症状。

     2.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中小禽注射疫苗应选择在颈部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在颈的中下部2/3处注射为好。不宜在颈的上部1/3处或在头顶部皮下注射。成年家禽可选择在胸部肌肉注射。

     2.4防止注射疫苗后出现脖子僵硬,应将疫苗注于颈部皮肤下,不能将疫苗注于肌肉内。

     2.5采用胸部肌肉注射时,必须注意掌握好进针的方向,进针角度,进针深度,针头的大小与长度,保定家禽姿势等。在胸部肌肉注射时部位应选择在胸肌的后半部,针头朝后方呈15度~20度进针,采取浅层肌肉注射。防止因操作技术上过错而将疫苗注进胸腔入肺部造成家禽的死亡。

     2.6为防止注射疫苗后出现瘫痪或跛行现象的发生,应尽量避免腿部注射。如非要采取腿部注射时,应特别注意:一是针头的大小、长度要适宜;二是注射的部位应当选择在腿肌的上半部注射。

     2.7注射时应避开血管,防止注射疫苗时刺破血管而出现出血现象。如果是一般性出血,可采取用干药棉于部位进行压迫2分钟~3分钟即可止血。若出现出血量较多或流血不止时,可肌肉注射维生素k进行止血。

     2.8采用皮下注射时,所用的针头大小要适中,一般用9号短针头为好。摇动疫苗瓶时,要求做到稍为用力,慢慢摇动。用力过大摇动易产生气泡。注射时应彻底排净注射器内的残留的气体或气泡。如果发现有注射部位肿胀(胀气)时,可采用针刺破皮肤,然后用手轻轻挤压,可将皮下的气体排出。反复操作几次即可治愈。

     2.9注射器、针头应采取煮沸法进行消毒。使用的针头不宜太粗或太细,一般以长度1.5cm的7号~9号针头为宜,并勤换针头。散养户一般要求一户或一笼用一个针头,规模化养殖场免疫时,应做到每注射20只~30只换一个针头,最好能做到每只禽换一个针头。防止因器械消毒不严和因操作技术不规范而引起注射部位的感染发炎。

     2.10疫苗从冰箱提前取出,置于室内常温下预温至25℃~40℃后再进行注射。禁止从冰箱中取出疫苗立即就使用,防止因疫苗温度过低,注射后无法吸收而发生肿块。

3小结

     3.1禽流感疫苗只适用于健康禽群免疫,禽群健康如有异常不能使用。因此,在开展禽流感疫苗免疫前应事先做好当地疫情调查,检查所注射家禽是否是健康,在进行大群家禽全面注射时,应先注射10只~20只进行观查5分钟~10分钟,如未发现有异常的不良反应症状,再进行大面积注射。

     3.2在进行疫苗免疫过程中如果出现了某一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注射,等待查明白原因并处理完毕后,再重新进行注射。在处置各种异常现象时应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处置措施,冷静对待,防止事故变大,增加处理难度。

     3.3防疫人员平时应多学习,勤实践,掌握注射技巧,为开展防疫工作打下基础。

     3.4注射部位,以颈部皮下注射最佳。注射时用左手捏着颈部下1/3和上2/3交界处皮肤,用针头从头部向背部扎入,注完疫苗后,用手将针口捏一下,避免疫苗外流。切勿将针头向上进针,以免引起肿头。胸部注射次之,尽量避免腿部注射。

     3.5撑握好各种家禽首免日龄及疫苗剂量。鸡:12日龄~14日龄,每只注射0.2mL~0.3mL,成年鸡每只注射0.5mL。鸭:12日龄~14日龄,每只注射0.6mL~0.8mL,成年鸭每只注射1mL~1.2mL。鹅:12日龄~14日龄,每只注射0.8mL,成年鹅每只1.2mL~1.5mL。以上是我们在长期工作中总结出各种家禽首次接种疫苗的年龄及疫苗的使用剂量,经过监测血清抗体较好,可推广应用。

(融安县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罗桂流)

上一篇: 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认证的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