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认证的家畜传染病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执业兽医是指具备兽医相关技能,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取得兽医执业资格,依法从事动物诊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从2010年起,全国全面实施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考试的实施是我国兽医体制改革和规范动物诊疗活动的重要保障。家畜传染病学是执业兽医师考试中预防科目考察的范畴,也是综合应用考察的核心科目。同时家畜传染病学也是动物医学专业重要的主干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不仅关系到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通过执业兽医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上述特点,对家畜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便增强教学实效性,提高学生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的应变能力。经一年的改革与实践,在家畜传染病学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相关内容介绍如下。
1以执业兽医考试大纲为导向,全面调整教学内容
家畜传染病学在预防科目中占30%,在综合应用科目中约有25%的分值涉及家畜传染病相关内容。由此可见,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学内容选择对学生通过执业兽医考试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国内多数高校兽医专业使用的教材为陈薄言主编的《兽医传染病学》,该教材涉及了150多种动物传染病。但不同高校根据各地区的养殖特点和家畜传染病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疫病作为讲授重点,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又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至少65种动物传染病。因此,针对当前家畜传染病的教学现状,以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为导向,立足于通用教材,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先围绕执业兽医考试大纲要求的65种及常发多见的动物传染病确定重点讲授的传染病,如人畜共患病12种、多种动物共患病4种、猪传染病13种、反刍动物传染病9种、马传染病2种、禽传染病14种、伴侣动物传染病5种、经济动物传染病4种、蚕蜂相关传染病作为课后自学内容。将授课内容划分为了解、掌握和熟悉三个等级,如传染病的分布与危害作为了解内容;流行特点、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掌握内容;传染病的诊断与防控作为熟悉内容。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重点,使得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
2构建动物系统疾病分类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实效性
兽医传染病学是国内多数高校兽医相关专业使用的通用教材,该教材是按动物种类进行编排,而且同一类动物是按照病原分类进行编制。若完全按照教材编写体系进行授课,则各传染病之间缺乏必然的联系,导致学生机械性学习各个传染病,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这种教学体系也很难适应我国对执业兽医资格认证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打破原有的章节,将同一类动物的传染病按系统进行分类,选讲其中有代表性的传染病,其余的类似病仅讲述各自的不同点,进行对比性介绍,既可以节省课时,又可将生产中相似的疫病进行了有机整合。将传染病的各论部分整合为反刍动物传染病、猪传染病、家禽传染病、犬猫传染病和兔传染病,每种动物传染病按照不同系统疾病分为呼吸系统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热性烈性传染病、繁殖障碍传染病和其他症候传染病。新的课程教学体系反映了某一种动物不同传染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从复杂的临诊症状中抓住诊断要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1注重案例的运用,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
家畜传染病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要理论密切联系实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高度重视案例的运用,结合当前人们关注的传染病进行讲授,如人感染H7N9亚型流感病毒、狂犬病的发生、部分地区流行小反刍兽疫等热门话题,这样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预先准备好临诊病例,组织案例讨论,教师总结,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特别附属兽医院,如遇到就诊病例,将采用现场授课方式,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临诊检查和尸体剖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病例诊断和处理。现场授课不仅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使得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效地提高学生应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实战能力。
3.2采用对比教学法,提高学习记忆效果
在动物系统疾病分类的课程体系下,科学采用对比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些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系到另个内容,并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鸡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有鸡毒支原体感染、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多种传染病,它们均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气喘等相类似的症候,但又有明显的区别。若单独讲授每个病,则容易混淆,不利于学生掌握,而采用对比教学能够使学生迅速掌握这类传染病的共同特点,并进一步明确各种传染病的诊断要点,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
3.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注重形象化教学
家畜传染病学教材文字多、信息量大,若教师单纯的讲授难以将一些复杂的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学生难以记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授课质量。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文字、图像、视频、声音等多种表现形式能让教学内容生动、逼真,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兴趣,学生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利用视频展示新城疫神经症状;借助清晰图像展示“花斑肾”的病变;通过音频展示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特殊叫声等。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充分地演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的视听感官被充分调动地起来,从而使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特征性的有诊断价值的信息,这样既方便学生记录,又不会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疲劳,同时不能忽略板书的重要性。
4改革考核方式,增强执业兽医考试中的应变能力
4.1改革考试方式,注重形成性考核
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中,期末考试成绩几乎成为唯一考核标准,忽视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甚至部分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应付考试,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改革考试方式,增加形成性考核环节,即形成性考核占本门课程的40%,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占60%。形成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占5%,案例分析(或回答问题)占5%,期中阶段测试占20%,实验操作占10%。采用这种评价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2紧跟执业兽医考试大纲,改革试题形式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题包括A1、A2、A3、A4和B1共5种题型,均为5选1的客观选择题,而目前各高校考试题型多数由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多个题型构成,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差别较大。为了更好地检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应试执业认证考试,应对原有题型进行适当改革。首先,分析历年来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真题考试题型、知识点、难易度等,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纲的要求,同时兼顾课程教学目标和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完善和更新试题库。其次,在阶段性测试中全面使用与执业兽医考试一致的题型进行考核,提高学生在执业考试中的适应力。最后,根据家畜传染病学的教学目标改革期末考试题型,即主、客观题均占50%。客观题与执业兽医考试题型一致,主观题为简答题、论述题。通过题库内容的更新和考试题型的改革符合“学以致用”原则,更加科学地考察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
通过对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的改革,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分析和凝练的能力。经一年的改革与实践,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其中该班级的学生在2013年执业兽医考试中取得了锦州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这将极大地鼓舞学院进一步深化课程的改革,也推进了由家畜传染病学课程的改革向动物医学专业全面改革的步伐,对培养复合应用型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辽宁医学院畜牧兽医学院,李冰,于金玲,刘孝刚)
上一篇: 多元化农业上市公司与政府监督管理关系分析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