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科学饲养核心技术
1疫苗应用及防疫消毒技术
1.1疫苗接种
内蒙肉牛养殖首先应落实强制免疫病种“布病、口蹄疫”的疫苗接种,养殖者(项目户业主)可加强与政府兽医防疫机构联系,或聘请专职兽医,按规定将此二种疫苗及时接种,并实施必要的免疫抗体检测,确保抗体合格率达70%以上;结合地方流行病学调查,合理选做“牛炭疽病疫苗、牛出败疫苗(巴氏杆菌病)、牛气肿疽疫苗、肉毒梭菌疫苗、破伤风沉淀类毒素、牛流行热灭活疫苗”等,这些病种免疫不一定要如数完成,但一定要经专业人员做好风险评估,合理选做其中1~3种,以确保不发生这些重大疫病,将疫病风险损失降到最小;肉牛疫苗应用要符合国标NY5126要求,兽药防治应执行国标NY5125之规定,育肥后期(出栏期)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肉产品。
1.2防疫消毒
长期坚持制度化消毒灭源工作,圈舍门口和运动场门口要设有消毒池,池内经常换置消毒液或生石灰,出入人员必须严格衣物、足底消毒;牛舍内应当每天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干燥,每月用20%石灰液或5%来苏儿消毒1次;每天要彻底清扫饲槽剩余草料,每1~2周用10%~20%碱水消毒1~2次;水槽要经常换水,一周彻底清洗1~2次;牛舍的所有用具,包括水桶、料勺、草叉、料筛、粪铲等,要专舍专用,而且每周用5%来苏儿消毒至少1次。
2饲草料应用技术
内蒙古地区最经济实惠的饲喂原料是天然牧草和人工牧草,牧草是粗纤维性饲料,是最适合牛(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的,所以短期优饲、快速育肥也应坚持“牧草为主、少量配合精料”的饲喂原则。为了快速育肥、争取早期出栏、提高牧草转化利用率,可以采取“氨化”或“青贮”等处理措施。其中,以氨化较为方便实惠,在秋冬季(枯草期)最为适用,其制作方法是:按饲草100kg(牧草、作物秸秆,铡短):尿素3kg:水40kg配制,拌匀后装入氨化室(池)内进行密封处理,一般夏季经2~3周、秋冬季3~6周可氨化成功,会产生“酵香味”,此时还要将氨化好的饲草料移至开阔场地多次翻动放氨,等到无氨味后在堆放于储存室内备用。饲喂氨化草要有7~10d过渡期,肉牛的正常采食量一般占其体重的2%,应以吃好(8~9成饱)不浪费为原则,日喂3~4次。
3阶段性优饲育肥技术
在农牧区出售肉牛盈利一般有两种方式,(1)短期育肥犊牛售与他人(其它牛场)再饲喂增值创利,这种方式投入成本较低、成本回收较快、疫病风险较小,规模化(适度规模)牛场、种牛场较为适用;(2)直接饲喂至成品肉牛售与屠宰经营户(或牛肉食品店户)获利,这种方法较为普遍,养殖周期较长、利润较高,但养殖投入较大、有一定疫病风险,要求养殖者要有较高的饲养管理水平。
3.1犊牛育肥
犊牛育肥应实施科学的早期补料,第一阶段“练胃”,最宜从2~3月龄起,将犊牛目的性专舍饲养、诱食(与母牛暂时隔离)补料,每天补喂1~2次,早、晚各补喂1次,补料时宜将混合精料与水按1:2.5混合成湿拌料,喂量要根据母乳多少和犊牛自身体重来确定,一般2月龄时开始试喂混合料,增强犊牛对补料的适应性,3月龄日喂混合料0.2~0.3kg;4月龄日喂混合料0.3~0.8kg;5月龄增加到0.8~1.2kg,6月龄1.2~1.5kg。在补料期间,应供给犊牛柔软、质量好的粗纤维性饲料,任其自由采食,以满足反刍动物的正常生理需要。犊牛早期补喂混合料参考配方:玉米面47%,麸皮13%,豆饼20%,草粉(或玉米秸粉)15%,磷酸氢钙1.2%,食盐0.8%,添加剂3%。6月龄左右适时出售,养殖者获利最高,购买者也容易调教、饲养,对双方皆有利。
3.2育成牛(架子牛)育肥
育成牛泛指6月龄左右、反刍机能建立健全的架子牛,实践中还应包括老弱病残牛、淘汰种牛等,农民牧区适度规模肉牛场及散养农户廉价购买此类肉牛育肥往往成本回收较快、利润较高。育成肉牛主要以粗饲料为主,但粗饲料不能全面满足其营养需要,必需要补喂一定量精饲料,精饲料营养全面与否,直接影响到其生长发育,其饲料配方中包括“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微量(常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推荐普适性配方为:能量饲料(玉米、高粱、大麦等)40%~45%,蛋白饲料(豆饼、棉子饼、花生饼等)20%~25%,农区可用大豆、蚕豆、豌豆等代替,矿物质饲料包括(骨钙粉、食盐、小苏打、维生素添加剂)3%~5%,食盐0.5%~1%,草粉(或铡短的秸秆、饲草)30%~40%,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的肉牛可适当拌料添加苏打(0.3%~0.5%)。建议不能自己配制微量(常量)元素、维生素添加剂等,应从正规厂家购买,并按照说明在规定期内使用,严禁应用“三无”产品以及国家规定的各种违禁添加物。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旗腾克畜牧兽医站,杜靖冬)
上一篇: 浅谈畜牧业生产与发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