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畜牧业生产与发展
一般认为,一个行业的转型成功与否可以三个基本标志衡量:一是行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二是传统生产方式被新型产业产能所取代;三是产品消费率有巨幅提升。畜牧业虽然是当前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却具有浓重的传统产业色彩,在新的经济形势和人们消费新观念的双重压迫下,存在着巨大风险。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重新配置资源,积极探索现代畜牧业发展路径,推动畜牧业跨越发展,使之获得新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1现实畜牧业地位与现状
1.1畜牧养殖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是一张敏感的经济“晴雨表”。在全国消费物价指数(CPI),食品的比重约占1/3,其中仅猪肉一项在食品中占1/10,猪肉格上涨或下跌会牵动整个产业链,饲料、粮食等农产品都会随应声上涨或下跌,从而导致CPI的波动。在我国,一般情下,猪肉对CPI的贡献率约为20%左右,“猪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宏观经济走势。由此可见保证市场猪肉的平稳供给,对稳定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1.2当前我国畜牧业发展面临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畜牧业生产方式总体落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尽合理,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相关利益联结分配机制不完善;技术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基础设施较薄弱,加之近几年环保的高要求使之建设发展限制较大。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畜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化,是有效解决上述诸多矛盾的必然途径。
畜牧业一直是个弱势产业,在历次机构改革中都受到冲击,致使其服务体系线断网破、残缺不堪,尤其是基层系人员素质差、人才流失严重、工作手段落后、服务功能不,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国家投入政策功利波动,缺乏促进畜牧业长期持续发展的恒定产业政策。
1.3尽管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速度较快,个别地区已有相当规模,但生产方式总体水平依然较落后。(1)信息化水平低,生产经营者对市场缺乏了解、主导与控制,抗风险能力差;(2)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工不充分、不合理,形不成规模,缺乏标准化产品,小而全的生产营模式占较大的比重;(3)养殖小区依然是小型养殖户的中,大多为“集中养殖,各自管理”模式,生产经营主体元化,管理水平低下,与动物防疫工作统一性的总体要求不相适应,产品生产不标准,抗疫病等自然风险能力较差,产品也缺乏竞争力。
1.4尽管畜牧业产品加工经营众多,但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龙头公司与农户之间、合作组织中不同利益主体之尚未达成高度协调有机统一的关系,龙头带动作用不强、连接纽带不紧、相互协调不顺,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合力。时,产业链缺乏科技含量,不宽、不长,畜牧加工业落后。前我国畜牧业产值与畜产品加工产值之比约为1:0.8,而世发达国家为1:3。发达国家市场上的肉类几乎均经过初加,如分割肉、冷却肉等,占总肉类的80%以上,而国内不到15%,属较低水平。
1.5畜牧业属高排放产业,以二氧化碳当量折算占环球总量的18%,仅次于工业而排名第二;畜牧业同时也是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的根源之一,全球牧场、饲料用地占地可观,传统生产方式耗水、耗能巨大。在崇尚低碳、环保,倡导发展与生态、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今天,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致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尤为重要。
2现代畜牧业的设想与勾描
2.1要实现畜牧业再次飞跃
长期以来,如果把畜牧业从传统家庭作坊式副业渐渐剥离当做一次飞跃。那我们对这次飞跃的评价是:科技水平相对低,依然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的烙印,生产力水平低,小规模,大群体,畜产品供给数量波动急剧,质量不稳,食品安全渐行渐显,愈来愈难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虽然当前的畜牧业已经具备了很多现代元素,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主要方向应为: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程度极大提高,各类散养户绝迹;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很高;畜产品价格与生产较平稳,供需平衡,充分满足人们对产品多样化与质量安全的要求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
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发展规模经营,坚决摒弃传统散养户,实现标准化、产业化、适度规模化养殖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转型,以提高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结合普通消费习惯与资源优势稳步发展生猪、禽类,增加草食动物牛羊中的比重,丰富水禽等特色畜牧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在畜产品品质与安全上面下功夫,逐步形成与消费习惯相适应、与资源优势相统一的产业结构。
总之,现代畜牧业应是一个低碳环保并及时吸收现代科技充分把握利用资源市场等元素的特色行业,是畜牧业再次飞跃的体现。
2.2有效规避防范各类风险
现代畜牧业发展应该有效规避三大风险因素。(1)市场风险。近几年畜牧业主导产品———猪肉价格大起大落,畜牧生产在频繁的价格波动中遭受巨大损失。国家采取的生产补贴、大县奖励保险和猪肉收储等一系列措施,效果不大,不甚理想。这应得到彻底的改变。要通过宏观控制畜牧业大起大落,应该在市场准入与份额分配、保险与金融,流通与生产等多重手段来实现。(2)疫病风险。高致病性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各型口蹄疫等疫情疫病防控应得到有效控制。应该在良种与繁殖、买卖与流通、防控与无害化处理等方面下功夫。(3)质量安全风险。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应注重社会及消费者对畜产品的消费观念的巨变。畜产品质量安全应得到充分保证。除增加科普知识和科学的饮食倡导外,应该在畜牧生产中与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中加强管理,设置必要的科学的检验检测,并赋予严格的法律法规来实现。
2.3要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低碳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共识。它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点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清洁能源开发、能源高校利用;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改变。现代畜牧业与低碳经济应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因此,现代畜牧业更应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现代畜牧业应牢牢把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始终把节能、环保、低碳作为基本要求;其次是紧紧和当代科技伴行;还要引导新型畜牧生产和产品消费,提高生产和消费比率,对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巨大促进作用。使当代畜牧业步入一个有较高社会地位的新型行业。
(1.河北省石家庄市动,陈玉辉,陈海军,2.河北省元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孙彦启;3.河北省赞皇县畜牧局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杨庆怀)
上一篇: 奶牛饲料的分类与加工方法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