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发山羊流产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在临床上引发山羊流产的病因非常复杂,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即普通性流产(非病原性流产)、传染性和寄生虫等病原性流产。普通性流产有胎儿异常、母体异常、外力作用、饲料因素、遗传与染色体异常及胎盘细胞因子网络调节异常等病因引发;传染性流产有布氏杆菌病、沙门氏杆菌病、蓝舌病、弯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衣原体病、伪结核等病发生后可引发;寄生虫性流产主要见于弓形体和肉孢子虫病。本文主要介绍我们这一地区几种常见的山羊流产的发生与防治,以供借鉴。
1常见山羊流产
1.1羊流产衣原体病(羊地方性流产病)
约占病例41%。当怀孕的羊感染衣原体后,衣原体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上生长繁殖,引起患部发炎,导致胎羔早期产出。绝大多数母羊在产前1个月左右发生流产。该病在每年2~4月份多发,2岁左右的母羊发病率最高。孕羊流产前无特征性先兆,只表现为神态反常,并有腹痛表现,有时鸣叫,流产时排出死胎羔。
对该病的初步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变化等综合分析,确诊需进行衣原体分离和血清学诊断。
防治该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免疫接种,每年定期注射卵黄囊油佐剂甲醛灭活苗,每只皮下注射3mL,有效期为1~2年。
1.2羊布氏杆菌病
多年来一直对该病进行监测、净化,由该病引起的病例仅占0.4%。羊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症状是孕羊流产,常发生于妊娠后3~4个月的母羊。该病初次发生时流产率很高,以后大部分可获得免疫而自愈。
防治该病的措施主要是非疫区定期免疫接种,并杜绝从疫区带进病原。疫区定期检疫检测,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淘汰。
1.3沙门氏杆菌病
约占7%。该菌病除引发仔猪副伤寒、鸡白痢以外,还可引起羊流产。防治沙门氏杆菌病可用磺胺类药或呋喃类药。
1.4蓝舌病
约占45%。在我县蓝舌病隐性感染导致山羊血清学阳性率很高,很容易引起孕羊流产。目前对蓝舌病的防治,还缺乏十分有效的措施,只能采取综合防治技术。
1.5营养不良引起的流产
我县的山羊一般放养在高寒山区,冬春季枯草期长,营养十分缺乏。此时母羊正值怀孕期,孕羊机体营养吸收人不敷出,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或母羊为保护母体发生流产。
1.6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流产
饲喂霉变饲草、饮冰冷水、气候骤变、公母羊混群饲养、母羊进出圈挤撞、放牧跌倒等,均能造成山羊流产。另外,给患病的怀孕母羊治病时治疗方法不得当或用药失误,如投喂大量泻剂、利尿剂、子宫收缩剂及其他烈性药,也有可能造成山羊流产。
2临床症状
早期胚胎死亡,常被母羊子宫内膜吸收,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仅出现人士后重返发情。怀孕中、晚期的流产,临床症状也较轻微,开始仅见母羊阴道流出分泌物,随后可见到不足月的胎儿,如弱胎、死胎、干尸化或气肿腐化。
气肿腐化流产的母羊腹围膨大,精神不振,呻吟不安,频频努责,从阴门流出污红色恶臭液体,食欲减退,体温升高,产道有炎症,如感染严重则预后不良。
3综合防治措施
3.1平时的预防措施
3.1.1加强饲养管理,冬春季抓好补饲,秋季抓好膘肥。饲料中足量添加胡萝卜和草粉,适当添加精饲料和含硒微量元素添加剂,以增强孕羊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3.1.2禁止饲喂霉败变质饲草和饮用冰茬水,实行公母分群饲养及怀孕后期母羊单独喂养,保证栏舍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
3.1.3及时消除栏舍粪便和杂草,并经常消毒。场地、草场及用具等定期消毒,发生疾病时及时做好隔离和消毒工作,对流产的羊只立即隔离处理。
3.1.4抓好免疫措施的落实,因地制宜制定好免疫程序,提前注射防流产疫苗。
3.1.5防止外来疫病传人,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以防发生感染。
3.2治疗措施
针对不同的流产,采取不同的措施。当出现流产征兆时,如努责、胎动不安、腹痛起卧、呼吸和脉搏增数等,胎儿活着未被排出,或出现习惯性流产,可给母羊肌肉注射黄体酮15~25mg,1次/d,连用2~3d;胎儿排出后,及时调养母羊和早产胎儿。当胎儿已死,尽早排出死胎,如通过药物不能排出,应手术助产。
(1.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畜牧兽医工作站,罗应华;2.云南省芒市遮放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杨恩忠;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畜牧兽医工作站,莫奉乙;4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赵克华;5.云南省芒市动物卫生监督所,董书恒;6.云南省德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平)
上一篇: 浅谈散养户如何预防肉仔鸡腹水综合征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