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散养户如何预防肉仔鸡腹水综合征
肉鸡腹水综合征,又名肉鸡腹水征,是发生于幼龄肉鸡以急性死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本病常发生于肉用仔鸡,对快速生长的肉仔鸡危害更大。以浆液性液体过多地聚集成腹水,肺淤血水肿,心脏扩张、肥大,肝脏病变等为特征。该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凡有肉鸡的地方就有此病的发生,严重影响肉鸡养殖业的发展,故应做好肉仔鸡腹水综合征的预防工作。
1发病原因
腹水症的病因很复杂,至今还未完全了解透彻。一般认为是在各种因子的作用下,鸡处于缺氧状态,为满足对机体的供氧,往往加快肺循环和心跳次数,其结果不仅引起肺压升高,同时也增加了右心室负担,长期这样,导致右心代偿性肥大而扩张、松弛至衰竭,结果全身血液回流受阻而郁积于外周血管内,致使腹腔内器官郁血、血压升高,血中液体从肝、肾、心等器官表面漏出,蓄积于腹腔,从而形成腹水症。引起腹水的常见原因如下。
1.1遗传因素
长期以来,鸡的育种往往只注重生长速度,而忽视相应地改善其心肺功能,以致心肺功能不能适应机体旺盛的代谢要求,潜伏着心肺衰竭的发病倾向,易导致机体缺氧而引起腹水。
1.2孵化因素
孵化后期孵箱内缺氧,引起鸡胚肺脏的病理性损伤而影响肺部气体交换。肉仔鸡早期(3日龄)发生腹水症可能与此密切相关。
1.3饲料的营养因素
部分饲养者分追求料肉比和生长速度,采用高能量高蛋白的颗粒饲料,有的甚至添加油脂,且不加限饲,使鸡耗氧增多而导致相对缺氧。饲料中维生素、矿物质、必须氨基酸缺乏,不能满足肉鸡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也易引起腹水。
1.4环境因素
在严寒的冬,常为保温忽视通风,鸡舍内空气污浊,含氧量下降,积聚过量的NH3、H2S、CO2等有害气体,使鸡的肺脏造成损伤,影响肺部气体交换而缺氧。另外,鸡舍内湿度大,鸡群密度不适宜等原因,也易引起腹水。
1.5其它原因
鸡患有慢性呼吸道病、大肠杆菌病、白痢、曲霉菌病等;饲料霉变、食盐中毒、菜籽饼中毒、药物中毒等。这些因素可引起鸡心、肺、肝、肾的损伤,也常是腹水综合征发生的诱因。
2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寒冷的季节多发,发病率也高。
3防制措施
3.1抓好舍内环境控制控制湿度,搞好卫生,降低有害气体及尘埃浓度,保持舍内有清新的空气。
3.1.1改进通风换气条件,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通风换气困难的鸡舍要安装排气设备,且每平方米饲养数不超过12只。饲养前期要保暖与通风并举,后期以通风为主,保温为辅。定时加强通风换气,以保证空气流通,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
3.1.2按时清扫鸡舍,及时换掉潮湿垫料。饲养过程中应保持地面及粪便的干燥,防止鸡粪尿过分发酵使鸡舍内氨的深度增加而增强鸡的代谢率及需氧量。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及时清理粪便及更换垫料,最好采用网上养鸡,并勤清鸡粪。
3.1.3育雏舍设计合理、确保供热排烟系统安全。育雏舍内供暖一定要科学,如用炕、火道、保温伞供暖,有条件的可用暖气供暖,也可用热风炉供暖。如用炉子供暖,炉门最好不直接设在鸡舍内,而让炉热散发鸡舍中。如炉子设在鸡舍内,一定要将炉子与鸡隔开,避免灰尘飞扬。
3.2科学饲养管理
3.2.1早期限饲造成肉仔鸡发生腹
水综合征的原因主要是整体发育速度过快,为避免这一原因,可采取早期限饲的方法来控制肉鸡早期生长速度。通常可在35日龄前喂低能量饲料,使其生长缓慢,减少对氧的需要量;从35日后开始喂高能量饲料,使其快速生长。从生长实践来看,肉仔鸡生长前期(25日龄前)可以粉料代替颗粒料,以减少肉鸡采食量。
3.2.2科学调配日粮维生素的缺乏
也是引起肉鸡腹水发生的因素之一,故应选择全价料进行饲养。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以改善和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内脏器官的需氧量,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阻止血液成分的渗出,从而控制腹水综合征的发生。有资表明,饲料中添加150~450mL/kg的维生素C可以降低肉鸡腹水综合征的发病率。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保护生物膜的完整性,降低血管的通透性。研究发现,通过埋植维生素颗粒能减少由于低透气量引起的腹水综合征的死亡率。日粮的酸碱平衡也是引起肉鸡腹水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表明,在日粮中添加1%的碳酸氢钾或小苏达等电解质,可中和酸中毒,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腹水症的发生;同时,碳酸氢钠还能提高正负离子的比例,保持日粮电解质平衡。
(1.云南省芒市江东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杨善海;2.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畜牧兽医工作站,罗应华;3.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龙新乡畜牧兽医工作站,莫奉乙;4.云南省芒市遮放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杨恩忠;5.云南省瑞丽市姐相乡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赵克华;6.云南省德宏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平)
上一篇: 平安县家庭牧场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