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中)
2.4 基因工程致弱毒株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精确地将APEC中参与代谢或致病基因敲除而制备疫苗是目前疫苗研究的新领域。Kwaga等[30]将APEC O2菌株编码精氨酸和嘧啶代谢作用的酶基因carAB敲除制备突变株弱毒疫苗,将此突变株(5×104和7×105 CFU)皮下接种1日龄雏鸡证明安全。口服免疫4周龄火鸡后1周,可抵抗出血性肠炎病毒A和O2野生菌株的联合气管攻毒。免疫火鸡未观察到任何病变,而未免疫火鸡攻毒后的死亡率和病变率分别为40%和52%,但此疫苗对异源菌株攻毒或肉鸡使用效果如何未见后续报道。
Peighambari等[31]通过类似的途径构建了APEC O2和O78△cya△crp突变株。通过单剂量和双剂量喷雾免疫肉仔鸡以确定其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效力。通过对14和21日龄肉仔鸡喷雾20μm液滴野生型大肠杆菌、突变株(△cya△crp)或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确定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O2和O78突变株免疫接种鸡不引起死亡或肉眼病变。接种突变株和野生菌株的肉鸡血清IgG和气囊洗液IgA水平显著高于PBS对照组。用O 2或78疫苗株免疫14d和用O2疫苗株免疫10和14d的肉仔鸡,免疫后10d用原始毒株攻毒。结果免疫组和对照组之间局部IgA和IgG,血清IgG应答无显著差异。用O2而非O78疫苗株免疫的雏鸡气囊损伤等级显著低于未免疫组。通过精准缺失突变技术,Kariyawasam等[32]构建了3种生物合成基因突变株,即galE(编码LPS合成所需的尿嘧啶核苷二磷酸盐半乳糖差向异构酶)、purA(编码嘌呤生物合成所需的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及aroA基因(编码对氨基苯甲酸、芳香族氨基酸和叶酸生物合成的中间产物-分支酸)。用此3株突变株气雾免疫1和14日龄的雏鸡表明安全、无毒并能保护同源菌株气雾攻毒,但对异源菌株攻毒无效,其中△purA株不及其他两株有效。Salehi等[33]也证实△aroA突变株O78∶K80免疫1和14日龄雏鸡不能产生抗体应答,对同源和异源菌株攻毒无效并导致试验鸡气囊、肝脏和心包的病理变化,且免疫的肉鸡与对照组相比体重减轻。新近的研究表明疫苗是通过细胞介导免疫而非循环抗体获得保护[34]。
此外,Nagano等[35]通过等位基因交换构建了crp基因缺失疫苗,该疫苗株失去了色氨酸脱氨酶活性、缺乏吸附刚果红的能力、不能发酵除葡萄糖和L-果胶糖以外的糖类,亦不携带4种已知的毒力基因(iss、tsh、cvaA、papC)。通过喷雾和点眼及胚内接种可激发对野生毒力型APEC O78攻毒的有效免疫应答。特别是经此疫苗免疫后,通过静脉攻毒,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率、临床和器官损伤等级及攻毒菌株回收率均降低。其优点是接种19日龄的鸡胚,其出雏率及雏鸡存活率不受影响,虽然自免疫雏鸡回收到了少量的攻毒菌株。这种接种途径对家禽业逐渐广泛使用的胚胎免疫具有更大价值。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很多在试验条件下证明安全有效的APEC弱毒疫苗株为何没有商品化?其原因除存在非特异性突变和毒力返强的可能外,或许与其“毒力太弱”以至于不能在体内存活足够长的时间以激发坚强的免疫应答有关。即使已商品化的疫苗PoulVac仍需进一步在田间条件下观察。然而,与必须进行个体免疫的灭活疫苗相比,弱毒疫苗更适用于现代规模化养殖场群体免疫的需求,这或许是吸引众多研究者深入研发此类疫苗的关键所在。目前研发的APEC活疫苗见表2[22]。
3 亚单位疫苗
3.1 菌毛疫苗
抗菌毛抗体可阻止APEC黏附宿主细胞表面[36]。据此,Gyimah等[37]研发并试验了鸡大肠杆菌病的O1∶K1菌毛油乳剂疫苗。疫苗含菌毛蛋白116或29μg,分别在4和6周龄皮下注射2次。8周龄时后胸气囊内注射同源APEC攻毒。与未免疫对照鸡相比,免疫鸡死亡率、病变损伤程度及内脏细菌回收率显著下降。随后,该组作者又研发了包括3种最常见血清型(O1、O2和O78)在内的多价菌毛疫苗,每种血清型菌毛蛋白为180μg[38]。该疫苗经皮下接种4和6周龄鸡,2周后攻毒,与对照鸡相比,免疫鸡对O1、O2和O78菌株所致的损伤等级显著降低。
van den Bosch[39]研究了自鸡大肠杆菌病分离并于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APEC菌株F11菌毛的表达。对大量收集的菌株筛查结果表明所有检测的APEC,78%的菌株及属于禽大肠杆菌病中最常见的血清型(O1∶K1、O2∶K1、O35和O78∶K80)的96%APEC菌株均表达F11菌毛。F11菌毛用于免疫肉种母鸡,其抗体应答通过ELISA检测。免疫母鸡孵出的仔鸡于3周龄用O1∶K1、O2∶K1、O15∶K14、O35∶K-或O78∶K80APEC气囊内攻毒,结果高达85%的雏鸡获得保护。用静脉接种制备的F11家兔抗血清静脉被动免疫接种3周龄肉仔鸡,随后气囊内注射同源或异源APEC攻毒。除O1∶K1外,雏鸡对其他所有血清型都获得保护。
Kariyawasam等[40]用PapG或FimH菌毛黏附素免疫肉鸡纯化的IgY肌肉注射11日龄肉仔鸡,3d后免疫鸡用同源O78APEC(纯化菌毛蛋白用菌株)或异源APEC(O1和O2)气囊内攻毒以评估被动接种菌毛黏附素抗体的效力。接种抗PapG IgY的雏鸡对同源和异源APEC攻毒获得保护,而接种抗FimH IgY的雏鸡对同源和异源APEC攻毒不能保护。Vandemaele等[41]将PapGⅡ等位片段肌注10日龄雏鸡后可诱发强烈的体液IgY应答。24d后,用2.7×109 CFU/mL培养物气囊或喷雾攻毒,其保护与非免疫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由于未对呼吸道黏膜表面IgA进行检测,故很难得出PapG等位片段无保护的结论,因为非正统的投给方法却可诱导产生黏膜免疫。
3.2 荚膜多糖
细菌的荚膜多糖能抵抗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影响其他表面抗原的免疫应答。故可利用荚膜多糖制备亚单位疫苗免疫鸡,产生抗体以消除其抗吞噬作用,达到防御大肠杆菌侵袭的目的。虽然国内外均有报道,终因其制备成本高、效果一般,故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3.3 铁调控外膜蛋白(IROMPs)
用家兔抗大肠杆菌O111 73ku铁肠杆菌素受体蛋白的多克隆抗血清筛检的17株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大肠杆菌中,发现肠菌素(enterobactin)受体的分子质量和抗原特性高度保守[42]。这种特性使得肠菌素受体或其他IROMPs可作为潜在的APEC候选疫苗株。用家兔制备的抗IROMPs(自大肠杆菌O78∶K80∶H9提取)血清静脉接种被动免疫18日龄火鸡,2h后,腹气囊接种同源大肠杆菌(1×106或2×106 CFU)攻毒,接种火鸡获得保护,无死亡率,而注射正常家兔血清和生理盐水的对照组死亡率为16%[43]。此外,免疫组于攻毒后96h的菌血症降低,气囊回收大肠杆菌减少及攻毒火鸡肉眼病变程度减轻。气菌素(aerobactin)是肠杆菌科产气菌素细菌产生的一种铁载体。Le Roy等[44]用铁气菌素联合福氏完全佐剂间隔7d免疫种母鸡,采用ELISA方法检测出壳雏鸡的抗铁气菌素特异性抗体是否转移。出壳后立即用10倍系列稀释强毒力产气菌素大肠杆菌O78菌株的过夜培养物攻毒,未见明显保护。虽然母鸡产生的抗体不能保护其子代,但试验再次表明免疫母鸡可能是对付APEC的一种切实可行的策略,因为特异抗体显著经卵沉积。Emery等[45]从在铁限制条件下培养增殖的大肠杆菌O78分离株提取了4种铁载体受体蛋白(SRPs)并用其免疫火鸡。每羽含250μg SRPs的油包水佐剂经皮下免疫接种21和38日龄的火鸡。为观察是否有交叉保护潜力,用沙门氏菌静脉攻毒,结果火鸡抵抗。通过ELISA、血清凝集和Western blotting试验证明抗SRPs的高免血清抗体升高,且可与除大肠杆菌以外的沙门氏菌、巴氏杆菌、假单胞菌及克雷伯氏菌菌株反应。用这种疫苗经皮下免疫接种3周龄的火鸡改变了农场大肠杆菌病的病史。与以前农场的记录相比,接种疫苗的火鸡除增加了屠宰时的平均体重外,也降低了死亡率和加工时的废弃率。另一项研究也表明抗气菌素外膜蛋白受体(IutA)的抗体能提供对肉仔鸡APEC引起的呼吸道/败血症的保护[46]。用此蛋白免疫产蛋鸡,11日龄仔鸡肌肉注射自免疫母鸡所产蛋纯化的IgY。被动免疫3d后的仔鸡可抵抗气囊内接种同源(用于制苗的O78大肠杆菌)和异源(O1和O2)菌株的攻毒。
上一篇: 禽大肠杆菌病疫苗研究进展 (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