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有效防控鹅病的技术措施

有效防控鹅病的技术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鹅群感染疫病与其内因、外因共同作用关系密切。内因是鹅机体的抗病力,外因包括饲养管理水平和病原体存在等。改善鹅群饲养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鹅群的抗病力。

     1.1 提供科学的配合饲料

     鹅以食草为主,但草的质量有高有低、品种时多时少,光吃草是不能满足生长发育或生产产品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因此,必须加喂精料,持别是蛋白质饲料的补充,对增强鹅的体质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微量元素,铁、铜、锰、锌、碘、硒和钴等,这些矿物质在机体内主要以酶、激素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以不同的形态比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和平衡,如果某一元素过多或缺乏,会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引起相应的病症。

     1.2 重视饲料品质

     在放牧时,要留心青草的品质,如,工厂废水污染青草,生长污水中的草,田边地头被农药污染的青草等均不要让鹅食入。不要选用有霉变的谷物饲料,特别是已发霉的玉米,因为霉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最高。凡有霉变的配合饲料也不能使用。放牧时,要选择没有被污染的地方,应预先了解放牧环境和栖息的地方鹅病发生的情况,特别是要注意有无传染病的发生或流行,否则,放牧的后果很严重。不吃霉变或被污染的饲料和青草,既能防止中毒病的发生,又有利于增强鹅的体质,对防病是有利的。

     1.3 做好鹅群的日常管理

     每天要合理安排鹅群生活环境,因为鹅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密度等均有要求。细心观察每群鹅的采食、交配、产蛋、排粪等情况,发现异常,综合分析,及时诊治。鹅舍、运动场要每日清扫,定期消毒。垫草要勤换勤晒。用具要每日清洗,定期消毒。

2 做好消毒和隔离工作

     2.1 做好消毒工作

     消毒的目的在于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防止疫病一步蔓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病措施。

     2.1.1 常用消毒方法

     鹅场内常用的消毒方法为喷雾消毒,将喷雾药物调配成适当浓度溶液,借助农用喷雾器对环境进行喷雾消毒。操作简便,配比浓度参照使用说明书调配,效果较好。

     在实施消毒工作时,必须要将鹅群全部赶出鹅舍。同时,对舍内放置物品进行清洁和清扫,配合水溶液冲洗,晒干后药物喷施,消毒效果会更好。影响消毒药作用的因素有多种,如,消毒药剂的浓度、温度、作用时间等。通常情况下,药用浓度越大、温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其消毒效果也就越显著。

     2.1.2 常用消毒药物

     (1)煤粉皂液,又被称之为来苏儿,腐蚀性、毒性比较低,一般病原菌有着较强的杀灭作用,常用于鹅舍、笼具、排泄粪便消毒、工作人员肢体消毒等等,可用浓度为3%~5%的水溶液。

     (2)漂白粉,又被称之为氯化石灰,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有着很强的腐蚀和杀灭作用,能够迅速杀灭病菌。药物保存于密封、干燥容器内,放置于阴凉通风处。用于鹅舍、运动场、排泄物消毒浓度为10%~20%,用于饮水消毒用量为5~10g/m
3即可。

     (3)新洁儿灭,毒性低、性质稳定,消毒对象广泛,一般病菌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0.1%的药物水溶液可浸泡器械、玻璃、橡胶制品等消毒工作,也可用皮肤的消毒处理。

     (4)百毒杀,消毒范围广泛,适用于鹅舍、环境、场地、种蛋、饮水等的消毒,稀释10000~20000倍份,可长期用于饮水消毒;稀释3000倍份,可用于场地、鹅舍、笼具等消毒工作。

     2.2 做好隔离工作

     在地方疾病流行季节,必须要做好鹅群隔离工作,预防疾病传入。主要的隔离办法为不放牧或严禁疫区放牧,严禁猫、狗进入,人员入场需及时消毒,严禁疫病区购买饲料等。一旦自家养殖鹅群中出现流行病,应该立即剔除其中可疑病例,集中隔离舍饲养,积极治疗,隔离护理。原先鹅舍需彻底消毒,产下种蛋不要留作种用。病死畜深埋或焚烧,严禁在鹅舍附近宰杀病鹅。

3 计划免疫

     无论是雏鹅,还是种鹅,处于疫病防控考虑,都必须要定期组织疫苗接种工作,如此可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

     3.1 雏鹅计划免疫

     未经小鹅瘟疫苗接种种鹅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鹅,必须要在其出生后不久立即注射小鹅瘟血清,注射剂量为每只每次0.3~0.5ml。一旦孵化的雏鹅感染小鹅瘟,也就是在雏鹅群中有感染病例出现,应该立即就全群进行小鹅瘟血清注射,每次每只注射剂量为0.8~1ml。仔鹅4周龄之后,应尝试用禽霍乱疫苗免疫。

     3.2 种鹅计划免疫

     种鹅在育成期,需免疫注射禽霍乱疫苗,注射1次,可获得免疫效力3个月。详细剂量参照使用说明,注射后稍有反应。种鹅开产前30d左右,首次免疫注射小鹅瘟;开产后10~14d左右,可加强2次注射,具体用量参照使用说明。一般情况下,经免疫注射母鹅产蛋后孵化的雏鹅会获得较强的免疫能力,在雏鹅期没有必要在注射小鹅瘟血清。

4 加强药物预防

     鹅病防治措施:除了上述疫苗及菌苗正确应用之外,日常要重视药物防治,很多药物对于促吸收、调节新陈代谢、促进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等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药物被应用于养鹅业。在实际的药物预防过程中,应该本着高效、方便、经济的原则,建立科学的药防体系。应根据不同鹅群的饲养特点,不同病患特点,科学选药,最好能够结合药敏实验。药物预防措施:在1日龄用0.1%的高锰酸钾或葡萄糖饮水;2日龄后,每50只鹅加一支青霉素饮水;3日龄用0.1%痢特灵饮水;5日龄用土霉素钙盐,每50只鹅加20g拌料饲喂;30~40日龄内要经常饮用板蓝根冲剂,每次连饮4~5d,停3~4d再服用,可防禽流感。另外,在鹅流感易发时期,可采用磺胺确嘧啶片预防,4次/d,连用2d,0.25g/次;也可以采用氯霉素注射液预防,2次/d,连用2d,1.2~1.5ml/次。为防治体内、体外的寄生虫,可在4周龄时用0.1%的溴氰菊酯喷雾杀灭体外寄生虫;21周龄用丙硫咪唑30~50mg/kg体重,1次性口服,驱除绦虫、吸虫、蛔虫;22周龄用硫双二氮酚,一次性以100~200mg/kg体重的剂量再驱除绦虫1次;以后再采用灭虫威、甲硝咪唑对鹅的寄生虫病进行定期驱虫。

     经常放牧下水的鹅群,更易被剑带条虫病所感染,防治此病应更为细致。此病主要侵害数周龄~5月龄的鹅群,应及早有计划地做好药物驱虫准备。通常情况下,商品鹅应该在1~1.5月龄驱虫1次,留作种用的鹅群还需在4~5月龄驱虫1次。驱虫药物可选用:硫双二氯酚,150~200mg/kg体重,1次喂服;或选择吡喹酮,10mg/kg体重,1次喂服;也可用氯硝柳胺,50~60mg/kg体重,1次喂服。

5 疫病监测

     通过疫病检疫检测系统的建立,定期不定期测定空气、器皿、水源等表面病菌的种类和数量,有组织地搜集疫病流行病学信息,确保鹅病诊治系统化、标准化、快速化。通过疫病检疫检测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测定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少无效药物的浪费,节省了药用开支。通过疫病检疫检测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检测鹅群中抗体效价的变化规律,确定科学有效的接种时间,减少接种工作的盲目性,有效预控疾病。通过疫病检疫检测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检出阳性带菌鹅,及时予以淘汰,有效切断传染源。

     定期组织饲草检测,也是预控鹅病的重要环节。饲草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如,黄曲霉素、劣质的鱼粉、超量食盐等等。一旦被检出,应该立即不少或少用,如此可有效降低中毒类疾病的发生。此外,饲草存放时间过长,或啊存放方法不当,都可导致病菌感染,一旦被检出后应该立即消毒后方可进一步使用。实际上,饲草检测最重要的是能够检测其中营养成分是否合理,如,钙磷搭配、氨基酸含量等等,尤其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是否正常,可根据检测参考标准做进一步调整,可有效预防各种代谢病的发生。

(1.扬州市广陵区沙头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站,蒋勇军;2.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站,潘才华)

上一篇: 优质鸡健康养殖与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