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优质鸡健康养殖与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优质鸡健康养殖与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优质鸡是指能耐粗饲、抗病力强、肉质细嫩味美、市场欢迎的品种,南京地区主要饲养的有苏北草鸡、皖南土鸡、江淮麻黄鸡、江西东乡绿壳蛋鸡、台湾红标鸡等;优质鸡健康养殖是根据优质鸡的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营养学原理科学地指导养殖生产,优质鸡健康养殖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生物安全控制好是优质鸡健康养殖成功的保证,笔者对本地优质鸡养殖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一条适合本地优质鸡健康养殖的生物安全控制方法。

1 健康养殖模式与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比较

     1.1 丘陵山区林间养鸡、茶园养鸡

     林间养鸡、茶下养鸡因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宜鸡群觅食自然饲草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获取优质鸡产品,并解决牧业用地紧张的问题而深受养殖者青睐。该养殖模式一般远离村庄,隔离条件较好,场内建有遮荫棚以防曝晒或雨淋生病,同时,配备围护设施,可防鸡只走失和有利于防止疫病传播。在做好免疫和饲养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做到鸡进林,鸡粪上山、下田,减少污染,对林地和茶园来说,可获取有机肥料,有利林木生长,形成双赢或多赢的利好。但这种养殖模式环境和地形相对复杂,消毒控制困难,防鸟、防鼠、防虫能力差。

     1.2 鸡舍或大棚地面养鸡

     砖混结构或塑料大棚地面平养是优质鸡健康养殖最常见的养殖模式。生物安全重点是鸡场隔离控制中的场址选择,在背风向阳,干爽、宽阔、水源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建场,鸡舍或大棚配有自身面积1倍以上的运动场并做好防护网等防护设施,其他如消毒、免疫、饲养管理、垫料及废弃物和污物处理等生物安全控制措施实施相对容易。

     1.3 发酵床养鸡

     发酵床养鸡主要是利用益生菌分解鸡群粪便,改善养殖环境,保持鸡舍小环境的清新,提高生产性能的家禽养殖系统技术。生物安全控制重点是益生菌种群质量控制,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防止致病菌的侵入,维护发酵床正常运转。该饲养模式减少了垫料及废弃物、污物处理问题,但消毒控制难度大,只能对鸡舍周围进行消毒,发酵床不能直接消毒;其他如免疫、饲养管理等生物安全控制措施较易实施。

2 生物安全控制措施

     2.1 隔离控制

     2.1.1 选址

     从保护人和动物安全出发,贯彻隔离原则。鸡场应远离居民区、禽生产场所、集贸市场、交通要道;鸡场的设施应合理利用地势、气候条件、风向及分隔空间,林间养鸡地势选择5°~30°缓坡较好,其他养殖模式对地势无要求,但场地要足够大。

     2.1.2 功能区划分

     从人禽保健角度出发,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要便于对人、鸡、设备、运输,甚至空气走向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控制。

     2.1.3 鸡舍或大棚建筑

     应注意相对密封性,便于针对温度、湿度、通风、气流大小和方向、光照等环境控制,便于清洗和消毒。建筑物应能防

     2.1.4 生物安全鸟、防鼠、防虫。


     杜绝一切外来人员的进入,尽可能减少不同功能区内工作人员的交叉现象发生,最大程度的防止人对病原的携带。

     2.2 消毒控制

     2.2.1 人员、生产工具及车辆的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必须经过消毒进入生产区,进入生产区的通道必须是唯一通道。生产工具如鸡笼、料车等应先冲洗干燥,再经熏蒸消毒后备用。备用物资仓库,更衣室,饲料转运储存间等应安装紫外线灯进行消毒。

     2.2.2 鸡场环境卫生消毒

     根据需要设定每月、每周、每天应清洁、消毒的区域、范围、人员等,一般育雏舍周围做到每日清洁消毒,其他鸡舍每周至少1次大清除,每月1次全场范围的清洁卫生。

     2.2.3 空鸡舍的清洁消毒

     每栋鸡舍在全群出栏后至下一批鸡进入前,必须对鸡舍及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严格消毒及空置。其程序包括:排空,机械性清扫,用水冲洗,消毒药消毒、干燥、再消毒、再干燥,重蒸、密闭、空置等,检修应放在两次消毒之间进行。最后熏蒸时应将鸡舍内所有用具放入鸡舍后再进行,并且密闭达24h以上。

     2.2.4 带鸡消毒

     带鸡消毒一般应做到2~3d1次。夏季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次数,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冬季,如外界气温较低时可通过加温后喷雾。消毒药应选择对鸡体无刺激性、无腐蚀性的药物轮换使用,严格按要求的浓度配比,应根据鸡舍空间容积决定喷雾使用量,喷雾消毒的器械应根据雾粒大小来选择,一般雾粒应控制在80~120μm,过大时,沉降过快,起不到吸附作用,并造成鸡舍潮湿,但也不应小于50μm,因为沉降速度过慢,易被鸡吸入呼吸道,诱发呼吸道疾病。喷雾消毒工作,应根据上述原则及不同季节,以规定的形式固定时间、人员、用药浓度、用药量,同时,应避开产蛋高峰时间及用活疫苗前后3d内。发酵床养鸡不适用带鸡消毒和平时鸡舍内消毒。

     2.3 免疫预防控制

     2.3.1 制定科学免疫程序

     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情情况结合上一代次的免疫情况、各主要传染病抗体的消长规律、鸡场管理水平等综合制定,并随时监测,及时修订。

     2.3.2 开展免疫效果监测

     建立抗体定期监测制度:一般每月抽检一次。

     2.3.3 开展病原监测

     结合当地疫情及优质鸡生产状况定期检测禽脑脊髓炎、白血病、支原体、沙门氏菌病等疾病的病原体携带及感染情况,及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2.3.4 做好疾病预防

     开展定期驱虫和药物预防,使用符合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用药规范要求的抗生素和驱虫药,建议使用益生菌粉拌料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2.4 饲养管理控制

     2.4.1 优质鸡群控制

     同一生产区只能饲养同品种、同日龄的鸡,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鸡群出笼后至少空置14d以上。杜绝饲养其他禽类。

     2.4.2 饲养密度控制

     不同的饲养模式其饲养密度要求不同,林间养鸡年适宜的饲养密度为40只/667m2左右。鸡舍或大棚地面养鸡,平均饲养密度10.8只/m2左右。发酵床养鸡,平均饲养密度9只/m2左右。

     2.4.3 鸡舍内小气候环境控制

     小气候环境控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控制,小气候环境应符合优质鸡生长需求。发酵床养鸡对小气侯要求较高,即要有适宜的温度(15℃~35℃),湿度(40%~65%),有氧的状态和适宜的碳氮比(大于25∶1)。

     2.4.4 水质控制

     鸡的饮用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的饮用水卫生标准,即每毫升水中细菌总数小于100和1L水中大肠杆菌群数少于3个。物理指标也应符合饮水用标准。

     2.4.5 饲料的卫生控制

     饲料在符合正常营养指标的前提下,也需符合卫生指标,防止在运输使用过程中被污染。一般种鸡饲料原料尽可能避免使用动物源性饲料,如确需使用,须对动物源性饲料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进行检测,严禁使用不合格原料,同时还需对植物源性饲料中的霉菌进行检测。

     2.5 垫料及废弃物、污物处理控制

     2.5.1 及时处理舍内鸡粪

     应根据季节、鸡舍环境控制等情况定时清除鸡粪、垫料等,应通过专用脏道运出鸡场500m以外进行出售或无害化处理,不可堆放于鸡舍周围。

     2.5.2 疫苗存贮器械

     活疫苗瓶及包装物应先经消毒液浸泡后袋装化与其他经过袋装化的垃圾运出鸡场集中处理。

     2.5.3 病死鸡处理

     经兽医人员检查后用密闭袋包装,或焚化或经消毒液浸泡后发酵处理。

     发酵床养鸡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鸡群出售后,要彻底清除垫料,以保证环境健康和垫料的资源化合理利用。

(1.南京市畜牧兽医站,臧鹏伟;2.南京市畜牧家禽科学研究所,郗正林)

上一篇: 益生菌在畜禽养殖生产中的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