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鲁西黑猪生长发育性状测定与分析

鲁西黑猪生长发育性状测定与分析

     猪的体尺可以直接反映其体型大小、体躯结构、发育状况以及育肥效果,也间接反映猪体组织器官的发育状况,它与猪的生理机能、生产性能、抗病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等密切相关。关于猪的生长发育与肥育性能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很多报道。而且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许振英[1]为首的一批畜牧专家在对我国地方猪种种质特性进行研究时,就把生长发育包括肥育性能归为种质特性研究之列,并总结出我国地方猪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之后,很多研究者对我国各地猪种展开了生长发育的研究[2-5]。因此可以说,猪的体尺与体重两项指标是其种质特性中非常最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作为一个地方猪种,有关鲁西黑猪的生长发育和肥育性能的资料几乎没有。本试验通过对鲁西黑猪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为鲁西黑猪的保种、选育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生长性状的测定

     对鲁西黑猪原种场的31头公猪和62头母猪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期间饲养条件相对稳定,群体平均近交系数2.52%。出生开始称重,4至8月龄测量体尺,包括体长、体高、胸围、腹围、腿臀围和管围,并分别计算公母猪的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测量方法参考文献[6]。

     1.2发育性状的测定

     从2月龄开始每阶段屠宰公猪4头,母猪8头,进行组织器官的分离,并利用分化生长方程y=a·xb对组织器官的生长势进行分析[6]。

2结果与分析

     2.1生长性状

     2.1.1鲁西黑猪后备猪的体重测定

     由表1可见,4月龄前公、母猪的体重基本接近,4月龄后体重的差距逐渐拉大,8月龄母猪体重为公猪的109.72%;从平均日增重来看,公、母猪都在5~6月龄为最高,以后日增重有下降趋势,公猪平均日增重为492g,母猪为456.67g。鲁西黑猪公猪8月龄体重为其初生体重的88.98倍,而母猪为91.53倍。
    
     2.1.2鲁西黑猪后备猪的体尺测定

     鲁西黑猪后备猪的体尺测定详见表2。4月龄以后多数体尺指标母猪超过公猪。公、母猪体长增长的高峰均在4~5月龄,公猪日增长0.270cm,母猪0.294cm。体高增长的高峰公、母猪均在4~5月龄,公猪平均每日增高为0.176cm,母猪为0.149cm。胸围增长的高峰公母猪均在5~6月龄,公猪平均日增长0.307cm,母猪0.336cm。腹围的增长高峰公猪在6~7月龄,平均日增长0.332cm;母猪在5~6月龄,平均0.410cm。腿臀围的增长高峰公母猪均在4~5月龄,公猪日增长0.297cm,母猪0.335cm。管围的增长高峰公猪在4~5月龄,平均日增长0.043cm;母猪在5~6月龄,平均0.059cm。胸围的增长母猪高于公猪,表现出公猪的体躯有拉长的趋势,而母猪趋于短粗。管围的变化在180日龄以后均变化不大,从表1和2可以看出,各种体重、体尺的变异系数均在10%以下,表明鲁西黑猪生长发育较整齐。
    
     由表2还可以看出:从4月龄到8月龄,母猪的体长指数、胸围指数和体躯指数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而公猪的体长指数和胸围指数在4~5月龄稍有下降,而后也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体躯指数则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

     2.2发育性状的测定

     2.2.1主要组织的生长情况

     屠宰测定不同日龄的鲁西黑猪,屠宰率为66.30%~74.18%。骨骼、肌肉占胴体比例随体重增加而降低;脂肪、皮肤的比例随体重增加而递增。用分化生长方程分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分化生长系数见表3,可知鲁西黑猪各组织器官的早熟顺位为骨骼—皮肤—肌肉—脂肪。
    
     2.2.2体躯各阶段的生长情况

     体躯各阶段的分化生长系数见表4,由此可以看出,鲁西黑猪体躯各段的早熟顺位是:四肢—头—腰—腿臀—颈胸。
     
     2.2.3内脏器官的生长情况

     主要内脏器官的分化生长系数见表5。根据分化生长系数的大小,用b<1,b≈1,b>1来表示早、中、晚熟器官。可知鲁西黑猪肝、心、肾属早熟器官;肺、脾、胃、小肠为中熟器官;胰、大肠属晚熟器官。
     
3讨论

     鲁西黑猪的体重和体尺在4月龄以前公、母猪无明显差异,4月龄以后母猪明显大于公猪,这与已报道的我国地方猪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相一致[1]。我国地方猪种后备公母猪产生差别的时间:小型早熟品种如二花脸猪较早,而大型晚熟品种如大围子猪较晚,鲁西黑猪属于早熟品种。在4~8月龄鲁西黑猪公猪体型小于母猪,主要原因是作为本地公猪,性欲出现较早,相互爬跨现象严重,影响采食,耗损体力,这也是我国地方猪种生产中的一个问题。

     从组织变化来看,我国多数地方猪的早熟顺位是骨骼—肌肉—皮肤—脂肪[1],而鲁西黑猪各组织的早熟顺位是骨骼—皮肤—肌肉—脂肪,这一生长顺序也与淮南黑猪、湖南大围子猪和长白猪相一致。与多数地方品种的早熟顺位相比,有利于肌肉生长,反映了鲁西黑猪皮肤较肌肉发育早,与鲁西黑猪皮肤松弛、脸、颈部多皱褶这一外貌特征相吻合。体脂晚熟是我国地方猪种的特点,鲁西黑猪随着日龄的增大,体内脂肪沉积量越大,这与我国地方猪种的体脂沉积规律相一致。根据猪的体组织生长规律,鲁西黑猪在生长前期给予高营养水平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后期适当限饲以减少胴体脂肪的沉积,从而提高胴体品质,改善肉质。鲁西黑猪在中后期肌肉有较好的生长能力,因此可以适时将屠宰日龄较早熟品种推迟一些。

     根据分化生长系数的大小,鲁西黑猪各段的早熟顺位是四肢—头—腰—腿臀—颈胸,这一生长顺序与莱芜猪、淮南黑猪和湖南大围子猪相同,而与东北民猪、姜曲黑猪,二花脸、内江猪等地方猪种不同[1]。

     这一规律反映了鲁西黑猪的体型特点,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前躯发育愈来愈充分,达到成年后前躯较后躯明显发达。

     根据分化生长系数,本研究把内脏器官分为早熟、中熟、晚熟3类,可以看出,鲁西黑猪凡是与血液循环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如肝、心、肺、脾和肾)生长发育较快,与消化吸收功能有关的器官(胰、小肠和大肠)则生长发育较慢[1]。不同品种间各器官的早熟性有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我国地方品种早于国外改良品种。鲁西黑猪不同器官的早熟性反映了其生长发育的内在素质。

4结论

     鲁西黑猪的生长发育性状即体尺和体重的变化规律与已报道的国地方猪种的生长发育规律基本相一致。而鲁西黑猪体躯各段早熟顺位和组织的分化生长顺序均与淮南黑猪和湖南优良地方种大围子猪一致。这充分说明鲁西黑猪生长发育各品质也是非优良的。

(山东聊城大学农学院,朱明霞,刘文强,王桂英,曹贵玲,司振书)

上一篇: 经济“新常态”引导饲料行业新思路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