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探讨

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探讨

     兽医外科手术学是动物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实践技能操作的过渡和结合。兽医外科手术学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更着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本课程组通过积极加强实验室的各项建设工作,发展新的实验教学理念和建立先进实验教学体系等一系列工作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探讨,使学生明确了从事兽医外科手术工作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了学生运用兽医外科手术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兽医外科手术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兽医外科手术人员的素养,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及临床手术技巧。

1设计循序渐进的符合学习逻辑的实验教学模块

     兽医外科手术学的实验学时为27学时,开设了9个具有代表性及临床实践意义的实验,分为4个模块。兽医外科手术基本功练习模块包括常用外科手术器械的认识与使用,缝合与打结;兽医外科手术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动物的保定,动物的麻醉;加深兽医外科手术客观印象模块包括兽医外科手术录像,犬胃切开术示教;兽医外科手术综合实践模块包括犬胃切开术,去势术,肠管切开术。4个实验教学模块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开展。首先,培养学生扎实的兽医外科手术基本功和基本技能;然后,进行相关的保定和麻醉方法的学习;第三,通过观看录像、示教术和一定程度的参与操作,了解兽医外科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的全过程;最后,通过学生以组为单位完成有代表性的兽医外科手术,积累学生外科手术实践能力和经验。实验教学模块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学习逻辑顺序,充分提高和锻炼了学生的兽医外科手术实践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的外科部分内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

2建立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

     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保障综合性手术实验项目的顺利完成,也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靠每堂实验课上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是不可能将外科手术基本功练习到熟练程度,也不可能实现在活体实验动物组织上稳、准、轻快地进行切开、止血和缝合等操作;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充分利用手术室的仪器设备、外科手术器械资源和环境条件,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兽医外科及外科学手术室采用开放式管理,可进行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练习,进行切开、缝合、结扎等基本功的练习。对于综合性的手术实验,要求实验前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与术前器械准备与高压灭菌、动物的体检、剃毛和禁食等各项准备工作。手术结束后,由学生负责术后护理与拆线等。在实验室的开放过程中,指导教师进行部分操作演示,指导学生练习基本功,有序指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准备和护理等内容。此外,将校附属兽医院作为课程教学实习基地,基本满足课程教学实习基地的需求,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兽医院实习过程中,可接触大量临床病例,鼓励并培养学生运用外科手术知识和技能去诊断和治疗疾病。此外,附属兽医院可提供动物离体器官等动物组织作为切开、止血、缝合等操作训练,解决了活体实验动物较少的问题,既可节省经费,又可让学生们多进行操作,增加了实践动手的机会。校外课程实习基地也提供奶牛脐疝、肢蹄病、剖宫产等病例,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习机会。

3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实验管理模式

     部分综合性兽医外科手术实验项目,如犬胃切开术、去势术、肠管切开术,课堂时间仅是外科手术的术式操作过程,不包含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时间,并不是从治疗到治愈的完整的全过程。在手术类的实验课前需要进行实验动物的体检、禁食、剃毛等准备,手术器械和手术服需要高压蒸气灭菌,室内需要进行打扫和消毒,相关的麻醉药品、消毒药品、抗感染等药品均需进行认真准备。手术类的实验课后,对于实验动物需进行相关的监护、一般或特殊护理和拆线等工作。为使学生建立对兽医外科手术全过程的了解,要求学生参与术前准备活动和术后护理工作。对于兽医外科手术实验课程采用严格有序的管理模式,实验室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有详细的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流程。实验室对参加实验练习、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学生均进行详细的时间和项目内容的记录。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器械和药品使用均有详细的记录和管理。对实验动物逐一进行相应的病历式管理记录,对每只实验动物进行相关操作的学生均进行详细的时间和操作项目的记录。每学期的学生练习和操作记录做为评定学生学习态度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均进行材料的整理和归档。实验室的开放使得更多的学生能通过练习和实验掌握扎实和熟练的外科手术实验技术,拓展思维,提高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实验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有效提高学生外科手术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实验课程在进行时,根据班级实际人数情况进行分组,每组安排小组长,负责协调、管理和分工。对于基础练习实验,如动物的保定、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缝合与打结、麻醉等,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先做教学示范,学生观看学习,建立初步印象,再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先学会操作方法者可教其他学生操作,采用学生之间帮、教方式,结合教师的指导,使全组成员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并进行反复操作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最后每组抽取部分学生进行操作考核,可由其他学生点评操作是否正确。在分组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锻炼学生的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功,同时培养学生的集体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心并爱护学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处理兽医外科手术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如尖锐手术器械的损伤、实验动物的咬伤等意外情况。对于外科手术器械(刀、剪、钳、镊)的使用方法,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重复练习,对于错误的操作方式一一展示,及时纠正学生在使用器械时的错误。在外科缝合和打结中指导学生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突出缝合和打结的技巧性。在手术实践环节上,首先由教师示范,再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教师再结合操作中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模式,学生可以看到很规范的操作流程,自己动手操作时便于模仿。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重视每个步骤的操作,认真锻炼学生的基本功,逐步做到操作时稳重、敏捷、准确、轻柔,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
发生[1]。

     实验教学过程强调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综合性的手术实验,要求实验前组织学生参与术前器械准备与高压灭菌、动物的体检、剃毛和禁食等各项准备工作,由学生拟定手术计划。手术计划一般包括:术前检查、手术器械和药品的准备、手术人员的分工、保定和麻醉的方法、手术通路的选择、手术进程、手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和急救措施以及术后护理等[2]。计划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小组分工,确定术者和助手的岗位,提前进行锻炼,进入角色,为手术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手术过程中,由学生合作完成切开、缝合等手术操作,由授课教师进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时暴露出来的理论和行为上的错误能够及时得到教师的纠正,起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手术结束后,由学生负责术后护理与拆线等。在术后要求学生及时详细总结工作实况,包括麻醉效果、呼吸、心跳监测、动物在手术中的表现、手术实际执行情况与原计划的差异、手术操作的失误和优点、动物术后护理情况等。通过总结,及时地消化了手术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提高了对于手术整体情况的认识,强化了学生的系统思维模式,培养和锻炼了学生以后开展复杂外科手术工作的能力。通过术前准备、手术操作、术后护理三个环节,使学生对外科手术有一个整体概念,通过手术实训环节,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为将来完成其他手术打下良好的操作基础,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手术思路、合理的技术方案以及术者和助手彼此在手术中配合完成工作的基本能力。部分学生对外科手术操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鼓励并组织他们成立兽医外科手术课外活动小组,拟定课外手术计划,如消声术、断尾术、耳成形术、眼睑内(外)翻矫正、悬趾切断术、膀胱切开术等并组织实施,由本课程组给予技术指导和各方面支持,充分发挥实验动物的使用价值,提高学生学习外科手术的积极性,锻炼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5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

     兽医外科手术学实验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培养无菌素养、使用器械素养和爱护活组织素养[3]和基本操作处置技术(如消毒、无菌、麻醉、切开、止血、结扎、缝合、引流、创口换药)等,还注重培养学生沉着、冷静、自信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审时度势和实事求是的观念。由于兽医手术实验对有生命的实验动物存在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因此,在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兽医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培养爱心,强调尊重生命的价值,正确对待动物,以服务生命、拯救健康为追求。不能因施术对象为动物而忽略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应意识到救治生命是崇高的。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在教学中,虽然教师反复讲解,但当学生亲自操作时,由于手术对象是有生命的实验动物以及观血手术的特殊性,往往出现学生不敢动手操作的现象,针对这一点,培养学生自信心尤为重要。为此,在实验前,教师详细讲解手术的目的、适应症、手术操作过程及术后护理等环节,并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外科手术教学录像,从而使学生在做手术之前清楚手术的目的、过程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紧张和恐惧心理。此外,外科手术是需要团队的人员共同参加的集体活动,在动物外科手术实验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耐力,还要培养手术过程中的相互协作精神,使学生熟悉手术过程及术中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为其今后从事兽医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诊疗思维和创新发展观,培养能根据疾病的动态变化,运用正确的外科手术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以延长动物生命,改善生存质量,治愈疾病。课程组的指导教师结合宠物疾病增多的社会需求和小动物外科发展的新动态举行了多次学术讲座活动,对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效果。

6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兽医外科手术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复杂的工作,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每次进行教学手术以前,课程组要求学生反复观看将要开展的手术的视频文件,并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段讲解。解析术者与助手每个动作的意义,比较不同处理方案的优劣,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实际能力。课程教学网站已实现课程简介、课件、手术图片与视频、习题等内容上网,可供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7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拓展

     教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治学严谨,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积极进取。在教学过程中,不但注重教学质量,更注重教书育人,每位教师都能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教风与学风。教师通过互联网、学习会议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的知识面。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才能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4],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能力,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践经验和兽医临床病例,对兽医外科手术技能要求原理进行渗透式教育,使学生不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了解切开、止血和缝合等正确操作的力学、方向、角度等原理,了解错误操作不合理的根本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减少不必要的损伤。

采用综合评定方式进行实验考核

     为了能够合理考查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综合评定学生对兽医外科手术操作技能和兽医外科手术素养,实验课程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重点的考核方式,即课程考核总成绩=平时成绩+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平时成绩占20%,过程性评价占50%,终结性评价占30%。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课堂的出勤情况,包括迟到、早退、旷课和缺课情况;遵守纪律情况和课堂表现情况,注重考查学习态度,考查学生课堂上听讲、思考教师提问、配合教师教学等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依据实验报告的提交和完成情况及现场考核情况,考查外科手术器械操作的熟练程度,打结和缝合的熟练程度,平时参与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情况;考查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实验动物的体检、剃毛,手术服和手术器械的高压灭菌,实验动物术后补液、拆线,考查拟定的手术计划和术后总结材料(以组为单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外科手术实验术中操作表现和完成情况,实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定。终结性评价主要依据拟定的外科手术计划评定,考查手术计划的完整性和术式描述。通过对实验全过程的客观考核,保证评定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公平性。

     综上所述,经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革,不断完善理论与实验教学体系与模块内容;改进和优化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条件和教学参考资料建设,采用科学、合理的成绩考评方法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使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明确学习兽医外科手术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对兽医外科手术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有所提高,效果良好。


(安徽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李静,刘德义,贺绍君)

上一篇: 鄂西南民族地区养殖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