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奶牛养殖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为大力发展奶牛业,从贴息贷款、建场选址、良种补贴等方面制定了诸多的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奶农的积极性,奶牛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加快了畜牧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农村奶牛养殖户在饲养、经营管理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1选购奶牛只注重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目前,由于奶牛价格较高,农户到一些牛场或牲畜交易市场挑选和购买奶牛时,往往只看重奶牛的价格,而忽视其品种和生产性能。殊不知这些奶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生产性能不适宜继续饲养,或者因某种疾病影响正常的生产性能而被出售,购买后追悔莫及。

     2粗饲料种类单一。60%的农村散养户以干玉米秸为主,没有青贮玉米;90%的农户没有饲喂干草,95%的农户没有饲喂苜蓿干草。有30%~40%的农户缺乏青贮玉米知识,有70%的农户对全株青贮认识不够,以收获后青贮的居多,约占80%。

     3圈舍设计不合理,重复建设、场地利用率不高,农村养殖奶牛一般因陋就简,牛舍通常是利用废弃的旧房舍,或搭建简易的牛棚,没有请专业人员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建造的牛舍不合理,采光不好,通风不良,供水排水不便,牛舍结构简陋,食槽设计不合理,给饲养操作带来很多麻烦,运动场地与牛舍面积不成比例,造成很大的浪费或奶牛不能很好地运动,影响正常的生产。

     4散养户较多,规模小,不能分群饲养、集中管理,集约化程度很低。没有机械化挤奶设备,手工挤奶,牛奶质量不能保证。

     5科学饲养意识较差,精粗比例不适当,违背奶牛的生理规律。在“玉米秸秆+精料”的日粮情况下,奶牛严重缺乏营养,产奶量较低,奶农为了提高产奶量,就一味加大精料喂量,精粗比例达到50∶50~60∶40,造成许多代谢疾病,治疗这些疾病又要支出一笔不小的费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

     6营养不平衡。精补料中能量饲料(玉米)的喂量过大,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的喂量严重不足,奶牛产奶量上不去,为了提高牛奶产量再加大精料的喂量,造成恶性循环,浪费饲料,增加成本。

     7奶牛品种质量差。目前存栏的奶牛40%以上是前几年奶牛发展高峰时从外地高价购买的,来源较杂,没有编号,没有系谱,没有配种记录。农户买回来后,品种改良意识差,随意利用荷斯坦奶牛的冻精配种,有的是外地牛场的淘汰牛,有生殖系统疾病,多次人工授精不孕后,改用本地荷斯坦公牛本交,品种较杂,严重影响奶牛产奶量的提高。

     8饮水质量不能保证。牛奶90%以上由水构成,充足清洁的饮水对奶牛尤其重要。农村养殖奶牛以拴系式为主,饮水定时供给,奶牛得不到充足的饮水,影响了奶牛的产奶量,缺水的地方用生活用水或泔水饮牛,夏季水质容易变质腐败,引起消化道疾病。冬季饮用冷水或冰水,消耗了体内热量,而且饮水量受到限制,降低了奶牛的产奶量。

     9除个别大的规模户外,多数小区和几乎所有的散养户没有实行严格的卫生措施,人畜同院,卫生条件差,奶牛粪便没有及时处理,堆在牛栏里或自家院前院后,污染环境,乳房炎的发生比例高,达10%~15%。

     10泌乳期营养过盛,干奶期营养缺乏。多数养殖户认为,奶牛在泌乳期为增加产奶量而加强奶牛的饲养,过分看重精料的增加,造成营养过盛;而干乳期不挤奶,对营养要求降低而大幅减少精饲料用量,随意降低营养成分,结果导致奶牛营养失衡、代谢紊乱、体弱、产后出现瘫痪、胎衣不下、乳房炎等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11挤奶时间长,干奶期短。在实际生产中,有的奶农为了追求眼前利益,随意延长挤奶时间,有的挤到停奶为止。这样的生产管理往往造成奶牛体质下降,乳腺不能及时休整,影响下次的怀孕,从而影响后期的泌乳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总站,杜拉提)

上一篇: 奶驴养殖的经济效益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