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冬季严寒,春季多风,保温与通风的矛盾在猪场又难以得到合理地控制和解决,故冬春二季是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不仅猪呼吸道疾病频频发生,而且猪口蹄疫也处于高发阶段,二者的存在及相互作用,必然加重了猪病混合感染的程度和猪场防病的难度。在冬春季节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控猪场常发疫病,尤其是猪口蹄疫,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现在笔者在这里主要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诊断要点、主要危害以及正确的防控措施进行简扼地阐述,希望会对广大养猪同行有很大的帮助。
猪口蹄疫(FMD),俗称“猪五号病”,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偶蹄兽(如牛、羊、猪等)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人畜共患的世界流行性病毒性疾病,在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为主要特征。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和消灭,所以被国际兽医局(OIE)列为发病必须报告的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
本病毒现已发现的血清型有7种,即O型、A型、C型、亚洲1型、南非1型、南非2型及南非3型,各血清型之间很少有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同型内各亚型间交叉免疫力不同,不能保证都有完全的交叉免疫,这导致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可见猪口蹄疫的防控必然很困难。近些年来,猪口蹄疫的流行非常严重,尤其是自2010年至今,猪口蹄疫在我国广东、江西、甘肃、新疆、湖北等地以及在周边国家如韩国、越南、日本等呈不同程度的散发或流行,甚至病毒毒株发生亚型变异(注:现已证明本次猪口蹄疫的流行是O型缅甸98毒株大流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主席称是近50年来口蹄疫流行最严重的一次),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巨大。
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⑴易感性、传播途径:偶蹄动物(如牛、羊、猪等)对本病敏感,单蹄动物(如马、驴等)不发病,猪是该病最常见的易感动物之一,病猪、带毒猪是最重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发病初期的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此外,病猪的粪尿、唾液、呼出的气体、肉、毛、内脏、受污染的精液和乳汁等,以及受污染的猪舍、饲料、饮水、饲养用具等仍可有病毒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
猪口蹄疫病毒可通过直接和间接途径迅速传播。直接接触含毒量极高的水疱液或水疱皮则构成同居传染、母子传染,但是许多情况是由于易感动物接触到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以及相关人员的工作服、靴子、工具而发生间接传染。此外,带有口蹄疫病毒的气溶胶是本病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⑵猪口蹄疫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末、冬季以及春季且气候比较寒冷时多发,尤其在春季达到流行发病高峰。
⑶本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常呈现局部流行或大流行,传播方式多见蔓延式和跳跃式两种。此外,还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流行(多见2~4年)。
⑷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大猪很少发生死亡,但哺乳仔猪和新生仔猪,特别是日龄很小的仔猪通常因急性心肌炎和肠炎而突然死亡。可是在最近几年,猪口蹄疫疫情表现出新的变化:①仔猪或成年猪在水疱形成前就出现急性死亡;② 2010年,猪口蹄疫死亡率极高,尤其是哺乳仔猪因心肌炎死亡高达90%,但是在下半年哺乳仔猪死亡率明显下降,而中猪的死亡率明显上升,可达20%以上。在2013年猪口蹄疫疫情流行中,中猪发生急性死亡或突然死亡的现象比2010年更为明显。③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或死亡不多,但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则死胎增加,产后无乳现象增多。(上海恒丰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上一篇: 动物防疫事件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