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胎次、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胎次、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多次引进各国不同品种的大约克夏猪,使大约克夏猪成为国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引进猪种,成为我国现代养猪繁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品种[1]。现代养猪生产中,繁殖性状是猪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其优劣不仅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生产力,而且直接影响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猪育种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对该性状的选育[2]。提高猪种的繁殖性能始终是猪业遗传育种工作的重点。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和环境两部分,其中环境因素主要是配种季节、胎次等,为了准确合理地安排生产,必须明确了解这些非遗传因素的影响程度。

     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胎次、不同的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便科学有效地确定母猪最佳利用年限及选择高繁殖性状的母猪品种,力求在今后的杂交和应用推广方面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以期提高母猪的生产水平和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红河邦格牧业有限公司原种猪场2013年大约克母猪共计753胎次繁殖记录。

     1.2统计项目及分组

     以胎次、配种季节进行分组统计。统计项目包括产总仔数、产活仔数、异常仔猪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8日龄断奶个体重、28日龄断奶窝重、28日龄断奶数等指标。通过1~8胎的母猪的产仔日期,依次按4个季节: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次年2月)进行统计。

     1.3饲养管理

     猪舍为密闭式。在妊娠舍、分娩舍一端安装有风机,用以调节猪舍内温度和排出有害气体。若外界温度过高,使用猪舍外墙用于降温的水帘,分娩舍安装有保温箱和保温灯,能提供新生仔猪适宜的温度。公猪诱情,每天查情配种,采用人工授精,每头母猪配3次,间隔8~9h。妊娠母猪、哺乳母猪单栏饲养,独立采食,分别采用公司生产的妊娠料8012、哺乳母猪料8013。妊娠期母猪根据体况及其妊娠阶段进行定量饲喂,妊娠后期(产前30d)至哺乳期饲喂哺乳料。

     1.4数据收集和处理

     对本场的母猪生产记录进行整理采集后,录入计算机,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中的One-WayANOVA和Means程序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方差分析,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差异显著则进行Duncan’s多重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胎次对大约克猪产仔数的影响

     见表1。
  
     表1表明,产总仔数在第1胎最低(11.64头),第8胎最高(15.25头),差异显著(P<0.05);产总仔数总趋势是随着胎次的增加而逐渐升高;5~8胎显著高于第1胎(P<0.05);产活仔数1~8胎均无显著差异(P>0.05);异常仔数(包括死胎、木乃伊、畸形)2胎最低(1.44头),8胎最高(4.25头),异显著(P<0.05);7胎、8胎异常仔显著高于1~5胎(P<0.05),分别高出1~5胎2.58、2.81、2.75、2.65和2.52头;总的呈现随着胎次增加,异常仔数逐渐上升的趋势。

     2.2不同胎次对大约克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

     见表2。
  
     由表2可知,大约克仔猪初生重1胎和8胎较轻(1.25kg、1.23kg),2胎和3胎较重(1.41kg、1.42kg),差异显著(P>0.05);出生窝重第1胎最轻(12.65kg),第4胎最重(15.83kg)差异显著(P<0.05);出生窝重总的呈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出生窝重出现最高点(第4胎),又随着胎次增加而下降趋势。断奶均重第1胎最低(7.18kg),第8胎最高(8.64kg),差异不显著(P>0.05);断奶窝重、断奶头数各胎次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2.3不同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见表3
  
     表3显示,产总仔数以春季和冬季较高(12.91头、12.86头),秋季最低(12.31头),差异显著(P<0.05)。产活仔数以秋季最高(11.18头),春季最低(10.67头),无显著差异(P>0.05)。异常仔数(包括死胎、木乃伊、畸形等)以春季最高(2.23头),秋季最低(1.12头),差异显著(P<0.05),春季分别高出夏、秋、冬三季0.58、1.11和0.5头。

     2.4不同配种季节对大约克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

     见表4。
   
     表4表明,大约克仔猪的初生重以冬季最高(1.40kg),各季节无显著差异(P>0.05)。出生窝重以冬季最高(15.58kg),春季最低(14.65kg),差异显著(P<0.05),总的呈现随着春、夏、秋、冬季顺序,初生窝重逐渐增加的趋势。断奶均重以春季和秋季较轻(7.17kg和7.24kg),夏季和冬季较高(7.59kg和7.51kg),差异显著(P<0.05)。断奶窝重以春季和秋季较轻(67.15kg和66.84kg),夏季和冬季较高(70.42kg和71.19kg),差异显著(P<0.05)。断奶数以冬季最高(9.51头),秋季最低(9.24头),无显著差异(P>0.05)。

3讨论与结论

     3.1胎次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胎次对母猪产仔数有很重要的影响,张力等[3]对1020头长大母猪不同胎次产仔数、健仔数、平均初生个体重比较分析得出,3~7胎繁殖性能较稳定,显著优于其他胎次。舒邓群等[4]对某猪场829头大约克母猪一年的生产记录进行分析,第1胎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低,然后逐渐上升,到第4胎时总仔数和活仔数最高,分别为11.87头和10.93头,接着又逐渐下降。

     本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可得出,产总仔数呈现随着胎次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第8胎最高(15.25头),并不像有些学者所说,母猪的产仔性能从第6胎或第7胎以后就开始下降,母猪用8胎后淘汰较为合适。有研究表明,母猪生产至第10胎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产仔成绩,从第11胎才出现明显的降低,且认为在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前提后,繁殖性能表现优良的母猪个体可继续用到10胎再淘汰[5]。本研究还发现第8胎的异常仔猪数最高,有研究对母猪第1胎到第7胎产仔情况进行了研究统计,结果表明随着胎次的增加每窝死胎数也逐渐增加[6]。叶丽锦[7]研究认为高胎龄母猪产死仔数和弱仔数有明显升高的趋势,第1胎与其他胎次比较,差异显著。笔者认为高胎母猪产总仔数高,异常仔数也高,可能是由于母猪老龄化,产程过长体力不足,加上管理不当所致。

     因此,在生产中,要保持合理的胎次动态平衡,以实现理想的生产效率。根据母猪产仔数、分娩率等指标综合考虑,在理想的胎次结构中,1胎母猪占20%,2~3胎母猪占35%,4~5胎母猪占31%,6胎及以上母猪占14%。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日常检查和记录,及时对不同胎次母猪的数量、比例和性能进行评估,尽早淘汰有问题的母猪,及时补充性能更高、体型更好的母猪。

     3.2配种季节对大约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关于配种季节对产仔的影响,张莹等[8]研究表明在总产仔数和合格仔数两个性状上四个季节差异均显著,其中冬季最高。有研究显示秋、冬季节配种的产仔成绩较高,冬季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季节[9]。本试验研究了753窝大约克母猪产仔性能与配种季节的关系,结果发现,春季和冬季配种的大约克母猪产总仔数最高(12.91头和12.86头),与以上研究部分结果一致,这与数据来源猪场的条件是分不开的。

     本研究还发现春季配种的异常仔数最高(2.23头),可能是因为夏季产仔,妊娠期间可能会受到异常高温、饲养管理等其他因素影响而导致。吴国龙[10]研究揭示,高温对胚胎的影响主要在配种后8d,附值期(配种11~20d)以及妊娠后期,可导致死胎的增加及减轻窝重,甚至引发流产。高温对产仔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妊娠早期或后期遭受热应激,母猪发生繁殖障碍的机会增大,同时母猪发情受阻或异常等原因致使产仔成绩降低[11]。高温对公猪精液品质、母猪排卵、卵子质量以及胚胎成活率都有不利影响[12]。

     笔者认为虽然季节对母猪产仔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控的,只要通过不断的改善养殖条件,配以科学的养殖和管理手段就能够消除随季节变化温度和湿度对养猪业生产的影响,从而使生产水平在不同的季节都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

     猪场的效益关键在于母猪的生产效率,在实际生产当中,应保持合适的胎龄结构,加大生产母猪群中第3~6胎的母猪比重,初产的母猪需根据其体重和年龄适时开始配种,以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还应该及时做好淘汰工作适时地更新母猪群,同时保留一些高繁殖性能的母猪后代补充到生产群当中。根据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给予适宜的饲养环境,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加强饲养管理,才能发挥出母猪最优异的繁殖潜力,进而提高整个猪场的效益。

(云南邦格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何爱华,李志刚,张字文)

上一篇: 生猪宰前静养与猪肉品质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