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广东规模猪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应对措施
我国是一个养猪业大国,猪肉消费也是最高的。近年来,规模化猪场不断增多,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影响到猪场的经济效益等。笔者带着此问题,分析其中原因及解决办法,望养猪同行能得到启发。
一、规模猪场存在问题
1.引种较混乱,把关不严。从多个猪场引种,不断及多次引种,检疫不严,导致猪场疾病复杂化,如呼吸道综合征、继发性及混合感染的疾病增多。
2.药物和疫苗使用混乱。养猪平时不重视预防,猪发病时,大量使用抗生素及退热药物,过度相信疫苗的作用,随意加大疫苗的剂量及滥用未经批准的疫苗,造成不必要的应激及免疫麻痹,引致免疫失败,有相当部分猪场用药过量及接种疫苗过多,未引起重视。
3.消毒不规范。有些猪场不重视消毒,认为消毒没有什么作用,少消毒或不消毒,有的每天多次消毒等,都造成不必要的应激,亦会促进疾病的发生。
4.猪场饲养环境日益恶化,污染比较严重。近年来,猪场遍及城郊及乡村,有些猪场不注重猪粪及废物的处理和环境保护,猪群长期处于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容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及呼吸道疾病,甚至还会引起烈性传染病。
5.一贯的连续生产模式不利于疾病的控制。目前有些猪场(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建的老场),都采用从配种—分娩—保育—生长育成的一贯式连续生产模式,无法进行空栏彻底消毒,各种类型猪混养在一起,一旦发生疾病难以根除。
6.传统疾病控制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现时猪的传染性疾病。由于养猪生产结构方面及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猪场的兽医技术员,应采用早期断奶、全进全出、分胎次及多地生产等饲养技术,才能控制猪只传染病。
7.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交通网络的进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疾病的传播速度加快。
二、应对措施
(一)第一类措施
1.种猪。应落实“种猪管理程序”,采用自繁自养,如果需要引种,必须要充分了解引种的猪场,确定无特定的传染病,并经过严格检疫后,方可引进,同时做好隔离及风土同化等工作。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或采血检测猪群抗体决定免疫计划,做好乙脑、细小病毒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口蹄疫、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疫苗的接种工作。确保猪群处于高免状态。
加强种猪的饲料营养,保证饲料新鲜,无霉变,提高猪自身抵抗力,并定期添加保健药物。
空怀母猪及种公猪,每2~3个月添加80%支原净125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20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连喂7~10天。
母猪产前、产后1周添加药物如替米考星400克+多维20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另母猪产前14天进行驱虫,可用虫蝇净(杀灭寄生虫同时又可消灭苍蝇)300克/吨饲料,连喂1周,确保母仔平安。
2.仔猪。产房、保育舍应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将栏舍及一切用具彻底冲洗干净,消毒3次以上,空栏1周左右方可进猪。
仔猪在剪牙、断脐、断尾、打耳号、去势时,做好严格消毒工作,以防细菌感染。并做好仔猪保健工作,分别在3、7、21日龄肌注抗菌药物,可选用河南洛阳惠中生产的惠诺威(主要成分:头孢喹肟),每关每次肌注0.5毫升,确保仔猪在整个哺乳期健康成长,减少疾病困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仔猪在断奶后1周及转出保育舍1周,在饲料添加药物,如2%纽弗罗1500克+强力霉素20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同时根据猪场免疫计划,做好仔猪免疫工作。
仔猪的栏舍要求空气清新,无异味,透风换气,确保温度适宜。
3.育肥猪。根据猪群大小、强弱分群,有条件的最好公母分群,效果更好。
为猪群提供一个舒适的生活空间,冬天做好防寒工作,特别是夏天要做好防暑防晒工作,并保持一定的饲养密度1.2~1.5平方米/头。
按猪场疾病流行情况,继续做好相关疫苗的接种(如口蹄疫)等,并根据猪群易感规律,如猪在14~16周龄时,在饲料添加药物饲喂1周,可选用利高霉素1000克+多维200克/吨饲料,确保猪在育肥阶段健康无忧。
(二)第二大措施
1.采用早期断奶技术。近年来,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仔猪的健康,有甚者,还影响其一生,这与其哺乳期抗体水平有着重要关系,因此,采用早期断奶技术(14~21天断奶),仔猪健康成长有保证,但教槽料一定要高质量、诱食性强、易消化,不拉稀为宜。
2.全进全出。全进全出,用于预防及控制猪只疾病,便于管理,最有效最成功的方法,分娩舍、保育、育肥舍,按日龄相近同时进入或转出的饲养方式。
3.多地生产。多地生产,是继全进全出生产后的互补,即是配种、怀孕、分娩、保育在一个地方生产,生长育肥猪在另一个地方生产,另一种是配种、怀孕、分娩在一个地方,保育在第二个地方,生长育肥在第三个地方。但此较常用的是用三个地方生产,效果最好,疾病最容易控制。每个生产地方必须控制在100~2000米较好。
4.药物保健。为了确保猪只健康成长,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尽早做好保健计划。怀孕母猪及种公猪(2~3个月),仔猪在断奶后各1周内、育肥猪14~16周龄,分别添加保健药物,连用1周;哺乳仔猪3、7、21日龄做好三针保健计划。
5.免疫接种。做好猪只保健的同时,猪只免疫接种应按时跟进,并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及季节变化等,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猪口蹄疫、猪病毒性腹泻疫苗的接种,也可根据猪只抗体检测结果决定免疫种类,总之,随时调整猪只免疫计划,只有这样做,猪群的健康就有保证,猪只自然好养,效益由此提高。
6.消毒措施。消毒是在做好猪只饲养、保健、免疫的后续工作,是不可多得的一项可行计划。消毒能迅速将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消灭于萌芽状态。定期消毒1周1次或2次;1月更换消毒药1~2种(并根据每种消毒药物对疾病的敏感度及时更换)。这是猪业工作人员控制猪病的又一法宝。
(广东省湛江农垦畜牧有限公司幸福猪场,毛雪红李中兴)
上一篇: 抗生素在兽医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