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卓越计划”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近年来,宜春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以卓越畜牧兽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断进行完善,逐渐建立了一套校企联合培养畜牧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机制,积极探索卓越型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新模式。
1实施“卓越计划”畜牧兽医人才的意义
1.1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通过改革目前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灌输式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扭转实践环节逐渐弱化的趋势。在教学方法上,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学习方法上,引导学生主动开展实践性学习;在实践环节上,到企业学习一年左右的时间,通过生产实践完成毕业论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出适应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1.2促进地方高校与企业的互动互进
实现地方高校与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实施“卓越计划”有利于将人才培养与企业创新有机结合,改变目前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建立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制度化联系,允许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共同制订培养方案;使企业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企业发展后劲。实施畜牧兽医专业卓越人才的培养,对于满足和适应畜牧企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等特点上的要求具有重要作用。
1.3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实施“卓越计划”要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动物生产实践,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主动与一些科研院所及生产企业联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合作和社会服务活动,不断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聘请企业高级畜牧兽医专家作兼职教师,直接参与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卓越计划”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内容
1)建立并完善实施“卓越畜牧兽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体制机制及相关管理制度,创立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深化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新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人才培养过程中以灌输式和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扭转实践环节逐渐弱化的趋势。3)切实搞好实践教学环节,建设高起点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在现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实践教学平台,拓展平台空间,增强平台实力,保障“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依托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建立面向“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同时充分利用省内其他高校和社会资源,为“卓越计划”提供优质实习实训资源。4)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通过提高专职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建设由企事业高级应用型人员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提高应用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卓越计划”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的措施
3.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围绕宜春学院“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大力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建立突出畜牧兽医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标准,加强课程建设规划与研究工作。对通识课和学科基础课进行整合,按照基础优先,理论与实践结合,后期个性化教学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设置课程组织教学。近年来,宜春学院抓住教育必须适应经济发展、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核心,及时进行教学改革,设立了面向动物生产的实践类课程,建立了由校内、外环节共同构成的科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已涉及实用性理论、专业技术、技能训练、综合素质与职业素质等。
3.2开办“培训班”,加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结合动物科学专业特点,宜春学院在培养就业型人才的同时,更注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活动的心理素质、科学知识、工作能力。宜春学院组建了“适合中国特色养猪模式场长(经理)培训班”,聘请企业家专题讲座,安排教学咨询,举办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专家论坛”、“企业家论坛”和“校友报告”。培训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养殖企业、饲料企业、兽药厂(公司)等单位见习,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各个畜牧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学校与康地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赣州朱师傅控股有限公司等企业合办各种类型的畜牧兽医技术培训班,从2005年至今,先后与北京大北农集团、江西正邦集团和北京伟嘉集团等合作开办了大北农班、正邦班和伟嘉班。
3.3建立校内外创新基地
依托宜春学院畜牧养殖基地———宜春市学苑生态实验农场的平台,自主设立校内实训和创新基地;吸引企业来校共同设立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动物生产技术研发中心等。选择与专业相关的行业龙头或代表性企业,签订协议,确立长期合作关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的范围、深化合作内容,探索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卓越人才的有效途径。
3.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很多高校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师岗位,从高校到高校,缺乏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包括对动物生产、动物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经验。动物科学专业是应用科学,应用科学必须与生产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的应用性和直观性。因此先应该重视年轻教师的生产实践,要定期安排有关专业的教师到校内和企业实习基地工作,让他们从生产和科研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畜牧兽医师,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5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
卓越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必须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科研、教学、培训、实习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多层次的合作。通过教师下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员工培训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调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开创校企共赢的局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必须来源于实习,并受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除了校企共同参与卓越畜牧兽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全过程,学校还与企业联合参与学生管理,成立卓越教育实践领导小组,制订相关规章制度,将学生安全稳定放在首位。
3.6建立开放式办学体系
将实验室面向企业开放,做好实验室建设与开放管理,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学校实验室资源优势,通过实验室开放吸引企业来校合作,形成较为密切的互惠互利关系。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推动企业实质性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以企业需求为依托,联合企业共同开展学科竞赛活动,由企业出资设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奖竞赛项目和规划设计项目,进一步浓厚学术氛围,吸引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加紧密。
3.7革新评估方式,完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评价机制
培养卓越型人才应该打破传统考试制度的桎梏,建立完整的、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实行多元化评价,由单向学校对学生的评价,转变为学校、企业共同对学生的双向评价方式。特别在企业实习考核评价中,学生成绩由综合素质考核、理论考试、项目考核三部分组成。重点在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技能的考核评价力度,增加企业考评的参与度。针对“卓越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计划”,制订一个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改变以往用课程考试的结果取代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方法,逐步减少知识性测验在人才评价中的比例,最大可能地使用综合的能力评价取代现行的考试评价。
4结语
宜春学院“卓越计划”畜牧兽医人才教育培养的实施,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卓越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提高了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为下一步在工作岗位中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卓越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学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样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确保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能够落实,严格质量监控,培养出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人才。
(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郭冬生)
上一篇: 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及断奶重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