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集约化猪场驱虫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试验

集约化猪场驱虫模式的应用与效果试验

     2013年,在河南省范围内进行了猪寄生虫病的调查,发现河南省规模化猪场寄生虫的感染种类比较复杂,有原虫(如弓形虫、结肠小袋虫、球虫、隐孢子虫)、线虫(如蛔虫、毛首线虫、结节虫等)以及体外寄生虫。对不同种类寄生虫使用的驱虫药物及防治方案不完全相同,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对所有寄生虫都有效;因此,试验对猪寄生虫病的防治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驱虫模式,并研制出既能有效杀灭猪常见寄生虫、减少死亡损失,又能省力、提高猪场经济效益的伊芬青消积驱虫剂,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药物

     伊芬青消积驱虫剂,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工程系动物寄生虫病教研室研制,由商丘市振兴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由伊维菌素、芬苯达唑、青蒿、常山、槟榔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组成,拌料喂服。在种公猪、种母猪和育肥猪饲料中的添加量为1kg/t,母猪采食哺乳料阶段添加量为0.75kg/t,断奶仔猪添加量为0.5kg/t,连用5d。猪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HA)试剂,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提供。

1.2试验动物

     在存栏850头生产母猪的良种繁育场进行试验,分驱虫模式实施前及实施3个月后、6个月后和12个月后4个阶段,针对全场不同饲养阶段的猪,观察其蹭痒情况,分别选取每个饲养阶段蹭痒明显的猪若干头,采集耳内皮屑、粪样和血样后投药驱虫,进行肠道寄生虫、原虫和体外寄生虫驱虫效果观察。

1.3试验设计

     采取耳内刮取皮屑直接加温法和肉眼观察体表相结合检查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根据实际检查需要,采取直接涂片法、水洗沉淀法、饱和食盐溶液漂浮法、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及改良抗酸染色法等进行粪便检查;采用猪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IHA)试剂检查猪弓形虫寄生情况。

1.4驱虫模式

     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在配种前1~2周、怀孕母猪于产前1~4周、哺乳母猪于断奶前1周用伊芬青消积驱虫剂分别拌料驱虫1次;断奶仔猪转群前用伊芬青消积驱虫剂拌料驱虫1次;种公猪的驱虫次数依据猪场具体情况而定,每年至少驱虫2次,一般春秋季各驱虫1次,若寄生虫病流行严重,应每隔3个月用该药物拌料驱虫1次。新购进的猪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同时进行寄生虫检查,必要时进行1次或2次(间隔10~14d)驱虫,隔离期满(大约30d)经检查确认无寄生虫后方可转入生产群。

1.5驱虫效果的判定

     通过投药驱虫后虫体排出情况、驱虫前后粪便中寄生虫卵(或卵囊)的变化情况以及弓形虫和体外寄生虫寄生等情况判断驱虫效果,并对驱虫药的适口性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

2结果

2.1驱虫模式实施前猪寄生虫感染情况

     通过粪样、血样和皮肤(或病料)检查,该场不同饲养阶段的猪感染了猪蛔虫、毛首线虫、结节虫、猪球虫、小袋纤毛虫、弓形虫和体外寄生虫,感染率分别为16.3%、6.7%、6.7%、39.2%、9.2%、17.5%和28.3%。其中球虫感染最严重,种母猪、种公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的感染率分别为50.0%、51.0%、30.0%和25.0%;其次是体外寄生虫,种母猪、种公猪、断奶仔猪、育肥猪的感染率分别为28.3%、26.7%、30.0%和28.3%,弓形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0.0%、18.3%、15.0%和16.7%,猪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3%、21.7%、0和20.0%。不同饲养阶段的猪对毛首线虫、结节虫和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相对较低。投药前猪寄生虫感染的具体情况见表1。

2.2投药后虫体排出情况

     投喂伊芬青消积驱虫剂后36小时左右,可见部分猪只排出毛首线虫、蛔虫和结节虫,排虫数量以母猪较多,其次为育肥猪,排虫时间持续3~5d。

2.3驱虫模式实施后猪寄生虫感染情况

     2.3.1驱虫模式实施3个月后猪寄生虫感染情况从实施驱虫模式3个月后的复查结果可以看出,不同饲养阶段猪均无蹭痒现象,猪蛔虫、毛首线虫、结节虫和体外寄生虫在240头份抽样中全部转为阴性。而猪球虫、小袋纤毛虫和弓形虫的感染率分别下降到3.3%、4.6%和2.5%。其中种母猪、种公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球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0%、5.0%、1.7%和1.7%,小袋纤毛虫的感染率分别为6.7%、5.0%、3.3%和3.3%,弓形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3%、1.7%、1.7%和3.3%。具体感染情况见表2和表3。
     
     2.3.2驱虫模式实施6个月后猪寄生虫感染情况驱虫模式实施6个月后,再次抽查不同饲养阶段猪各40头份的粪样、血样和耳内皮屑,结果发现,蛔虫、毛首线虫、结节虫和体外寄生虫不但没有发生重复感染,皮毛有光泽,而且猪球虫、小袋纤毛虫和弓形虫感染也全部转阴。
      
     2.3.3驱虫模式实施12个月后猪寄生虫感染情况驱虫模式实施12个月后,抽查不同饲养阶段猪各25头份的粪样、血样和耳内皮屑,结果发现,和6个月前一样,不仅猪毛首线虫、结节虫和小袋纤毛虫的感染情况仍为阴性,而且对养猪业危害较大的猪球虫、体外寄生虫、猪蛔虫和弓形虫感染状态也仍为阴性,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在内的所有存栏猪毛色继续保持良好。

3讨论与小结

3.1实施驱虫模式的效果

     该场以往采取一年两次全场驱虫的模式防治寄生虫病,寄生虫感染并没有得到控制。改用驱虫药物组合并执行相应的驱虫模式后,在第1次投药后36小时可见部分猪只排出毛首线虫、蛔虫和结节虫,排虫时间持续3~5d;2周后发现猪群毛色变好,采食量增加。第1次投药后3个月,毛首线虫、蛔虫、结节虫和体外寄生虫感染全部转阴,而猪球虫、小袋纤毛虫和弓形虫的感染率由39.2%、9.2%和17.5%分别下降到3.3%、4.6%和2.5%。在第2次投药时全场猪粪中均未见虫体排出,采食量正常,毛色仍然保持良好;第2次投药3个月后复查发现,毛首线虫、蛔虫、结节虫、猪球虫、小袋纤毛虫、弓形虫和体外寄生虫感染全部转阴。在驱虫模式实施后12个月,再次复查各饲养阶段猪的寄生虫感染情况,结果上述各种虫体均未见重复感染现象。这说明该驱虫模式强化了种猪群的驱虫工作,能有效控制猪场常见寄生虫的重复感染。

3.2伊芬青消积驱虫剂的安全性

     投喂伊芬青消积驱虫剂后,未见各饲养阶段猪只出现减食和厌食现象,也未出现呕吐、拉稀、流产、死胎和不孕等。这说明伊芬青消积驱虫剂不但适口性好,而且安全、无不良反应,适合于所有阶段猪只驱虫。

3.3伊芬青消积驱虫剂的驱虫效果

     从投喂伊芬青消积驱虫剂后猪只排虫情况观察,结合驱虫前后粪样、血样和皮屑等病料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伊芬青消积驱虫剂具有速效(投药后36h排出虫体)、广谱(对线虫、原虫和体外寄生虫均有效)、低毒、驱虫彻底等特点,是集约化猪场驱虫的较好药物之一。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刘秀玲;宜宾职业技术学院,曾饶琼)

上一篇: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饲料业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评价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