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对济南某羊场青贮饲料中毒的调查

对济南某羊场青贮饲料中毒的调查

1 背景

  8月下旬到9月中旬,济南某商品场羊报告羊场羊群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反刍减弱甚至停止、瘤胃臌胀显著、拉稀、部分羊卧地不起等症状,此羊群总共920只,8月21日从吉林省某县购入,购入后头3天共死亡9只,疑为运输应激所致,当时未引起重视,但是随后10多天以来每天都有几只羊死亡,驱虫药和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接到报告后,我们到现场进行核实诊断,随后开展了现场调查,剖检了病死羊,并采集病料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检测结果,我们建立了病因假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2 调查目的

  分析并找出羊群发病的主要原因及其它重要病因,并针对病因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

3 调查方法

3.1 病例定义

  自8月21日起,出现采食量下降、精神不振、反刍减弱甚至停止、瘤胃臌胀显著、拉稀、部分羊卧地不起等症状的病例。

3.2 病料采集

  采集的组织样品包括病死羊的肾、肝、脾等组织器官,病料冷藏条件下送检,由于解剖病变与魏氏梭菌病变近似,要求实验室进行魏氏梭菌分离鉴定。

3.3 实验室检测

  将病料接种葡萄糖血琼脂平板,进行魏氏梭菌分离鉴定。

3.4 现场调查

  为了分析本次疾病的病因,设计了一个问卷调查,部分问题为开放问题,问题包括:饲料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动物人员和车辆进出情况、药物使用情况和疫苗使用情况等等。

3.5 数据分析

  对此次羊病发生特征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分布描述,以利于验证病因假设,发现病因,提出防控措施。

4 结果与分析

  4.1 调查前的治疗情况和疫苗使用看,此前采取了抗生素治疗,体表体内寄生虫药驱虫等措施进行了治疗,效果不明显,大群羊的健康状况未得到明显改善,每天羊只的死亡情况也未得到根本扭转。另外,羊群购入后未免疫羊四防疫苗,现场调查结果显示羊群购入前也未免疫羊四防疫苗,在这种情况下,魏氏梭菌对羊群的危害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会被放大。

  4.2 从临床上看整个羊群精神状况不佳、采食量下降、部分羊拉稀等症状。调查发现该羊群购入后就开始饲喂青贮饲料,且饲喂量超过日粮的90%。现场观察青贮饲料池,其建筑存在较大问题,未设排水沟,这种青贮饲料池开封使用之后,排水不良容易导致青贮饲料腐败变质,加之济南7月份雨水较多,会加快这种现象的出现。临床解剖的病死羊存在软肾病(羊肠毒血症)的典型病变(回肠肠段粘膜出血,真胃充血出血,肾脏质地软如泥样,心包积液),从病料中分离鉴定出魏氏梭菌。从死亡羊只在羊群中的分布情况看(见表1),死羊散布在各羊圈中,未发现明显的空间分布(栏间分布)特征(栏间差异不显著,P>0.748,见表2),从时间分布曲线上看羊群也没有出现明显的死亡高峰(见图1)。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初步假设该羊群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青贮饲料饲喂过多引起的酸中毒,而并发感染魏氏梭菌可能是羊群出现持续零星死亡的重要原因。
    
  4.3 调查发现该羊场为新建场,养羊户采用全进全出的方式购入羔羊,通过育肥销售获得利润。此前养过一批羊,数量不多,采用类似的方法养殖,饲料中青饲料在日数中占一定的比例,羊群未出现明显的异常情况,销售后获得了一定效益。但是这批羊除了死亡不少羊只外,整个羊群生长受阻。这两批羊最明显的变化是由于青饲料短缺,本批羊饲喂青贮饲料占日粮比例加大,且出现变质。通常情况下,青贮饲料在日粮中超量就可能会引起慢性酸中毒,变质后的青贮饲料会加快酸中毒的进程。

  4.4 实验室从3只病死羊的3份病料中2份分离鉴定出魏氏梭菌,该菌在厌氧条件下37℃培养24h,可见有双溶血环的浅灰色圆形菌落,菌落直径1.5~3mm,培养物经涂片,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呈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大杆菌,培养物生化特性为分解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和果糖,即产酸又产气,但不发酵甘露醇。

  4.5 通过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措施,即调整日粮结构,更换变质饲料,平衡酸中毒,添加多维,调节内环境平衡,注射长效磺胺类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加强清扫消毒等措施后3天,整个羊群基本恢复正常,第4天后不再出现死羊现象(见图1),从防控成效也可以推断此次病情的主因为青贮饲料饲喂过量所引起的酸中毒,而魏氏梭菌病是导致羊持续死亡的重要原因。
     
5 防控建议

  5.1 由于本羊场日粮结构有问题,青贮饲料饲喂过多,建议调整日粮结构,减少青贮饲料量到不超过日粮总量的40%。

  5.2 停喂变质饲料,防止变质饲料造成进一步的不良影响。

  5.3 在饮水中添加石灰水,全群饮水,用于平衡酸中毒。

  5.4 添加多维,改善内环境,调节营养不平衡问题。

  5.5 使用长效磺胺类抗生素治疗仍然有症状的病羊,减少发病死亡率。

  5.6 加强羊场圈舍及环境的消扫和消毒工作,有效清除病原,防止羊群的持续感染。

6 讨论

6.1 关于羊的青贮饲料中毒

  日粮中青贮饲料的饲喂量通常不应超过日粮比例的60%,较适宜时为40%,如果青贮饲料饲喂量过大,胃肠道内酸度和渗透压升高,就容易引起羊只的酸中毒,本次调查的羊场饲料中青贮饲料使用量超过了日粮的90%,整个羊群全面表现出酸中毒的症状,这也是本次暴发调查建立假设的主要依据,通过采取调整日数取得的效果,也验证了建立的假设是正确的。

6.2 关于羊魏氏梭菌感染

  羊魏氏梭菌病是一种多病型的羊重要传染病,是导致羊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长途运输及其他应激因素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诱因。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免疫羊四防疫苗,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发现,这批发病羊购入后未经羊四防免疫,购买之前羊只较小,再加上卖羊户会考虑成本,接种免
疫羊四防疫苗的可能性也不大,结合调查、现场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可以推断在整个羊群酸中毒的背景下,魏氏梭菌感染是本次羊群出现羊只持续零星死亡的重要原因。

6.3 饲养管理在羊病控制中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羊肉价格的不断推高,规模化养羊场户的比例越来越高,与传统散养不同的是规模化养羊以舍饲为主,对饲养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如果饲养管理做不到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营养不良、代谢失衡、非特异性免疫力下降、特异性免疫水平低、环境病原微生物广泛分布等等,这些由于饲养管理造成的不良因素累积,最终会导致羊病的暴发。

6.4 利益驱动性从业风险大

  前面提到由于羊肉价格推高,导致从事养羊业的人员逐渐增多,根据畜牧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些人群大部分人不具备专业背景,他们从事养羊业的动机多数是利益驱动,入行前都认为羊不容易得病、养羊容易赚钱,羊群出现了疾病暴发后才认识羊不仅会得病,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死亡率。这些人群对羊的饲养管理、疾病防控、个人防护、环境保护等意识薄弱,一味盲目追求节约成本和利益最大化,其从业风险相当大:其一,不懂饲养管理往往导致产殖效率较低,成本效益比低;其二,养殖密度往往过大,养殖内环境差,病原微生物积累容易在场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给疾病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其三,传染病的流行使养殖成本大幅度提高,特别是今年羊的疫情形势比较严重,一旦发生烈性传染病,必将危及养羊投入的本金;其四、忽视生物安全,会给人、动物和环境带来严重危害不可忽视。

(山东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兰邹然,李云岗,张洪;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王幼明,沈朝建,韦欣捷)

上一篇: 对2014年春季上海市某猪场猪伪狂犬病暴发调查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