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几个猪场相继爆发猪丹毒病的防制

几个猪场相继爆发猪丹毒病的防制

     2014年9月份,我们县周边镇的小规模养猪场及很多散养户相继发生以高热、呼吸困难、皮肤发紫,四肢外侧、颈部、臀部出现有菱形疹,呈扁平隆起,其色泽变化由淡红—红—暗红—紫色,用手压褪色的症状的猪病。如病程时间稍长,即出现四肢关节肿胀、跛行,生长缓慢的僵猪。由于发病头数多,发病面积大,损失也较大(主要是乱用药引起)。经临床初诊及送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丹毒病。现把发病诊断、防制过程陈述如下。

1发病情况

     2014年9月6号,郑某一小型养猪场饲养生猪168头,最近一段时间相继有26头生病,高热42℃以上,卧地不起,食欲废绝。养殖户在此前几天发现6头猪身上有菱形紫疹块、呼吸困难,特别是在耳尖、鼻端、胸腹部、腹股沟、会阴部、四肢外侧、臀部等发现紫疹。养殖户当时不知发生是什么病,就去附近兽医店买药治疗,每天打抗病毒中药制剂干扰素等,共用药5d,花医药费1000多元,死亡生猪9头,遂到我们兽医站就诊。后来又有18个猪场和很多散养户的猪发生此病,我们站工作人员实地到很多养殖场、养殖户家中走访、调查,现场解剖,采集病料,样品,通过本站实验室初诊初步认为是猪丹毒病,然后又将一部分采集的病料送检到江苏省农牧学院,确诊为猪丹毒链球菌引起的猪丹毒病。由于本病已现区域性流行,造成了较大损失。

2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发生于猪,且多见于架子猪。本病的主要病源是带菌猪,健康猪通过消化道,擦伤的皮肤及带有猪丹毒杆菌的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炎热多雨季节多发,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本地就属这种情况。

3发病机理

     大量毒力强大的猪丹毒杆菌侵入动物机体后,通过淋巴及血液扩散,并在血流或其它组织中繁殖,引起菌血症,继而大量繁殖,细菌死亡产生内毒素和形成硫化氢等。内毒素能导致机体微小血管壁的机能和血液成份遭受毒害作用,使动物产生急性败血症死亡。若侵入细菌毒力较弱,机体抵抗力较强,则仅限于皮肤的局部,引起皮肤小动脉管炎性充血,形成亚急性疹块型猪丹毒,有时细菌停留于心瓣膜与四肢关节中,形成慢性猪丹毒。慢性猪丹毒疹状心内膜炎的形成应与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引起的有关。

4病型与症状

     一般可区分为急性败血症型、荨麻疹型及慢性关节炎型、心内膜炎型。本病皮肤发红有疹块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4.1急性败血症型

     4.1.1症状:本类型几乎都是由A型菌感染发病,以发热开始,食欲废绝,由于全身不适,而钻入热草中呈持续性昏睡,呼吸促迫,可视粘膜发炎。在临床中发现大约有25%是这种型的病症。发病猪皮肤,特别是耳尖、胸腹部、腹股沟部、会阴部等呈弥漫性发红,按压容易退色。这种类型病猪初期通过用头孢噻呋纳、青霉素、红霉素治疗3d后,体温开始下降,皮肤的疹块也由紫色转变为暗红色,也不再从新出现疹块,再过3~4d明显好转,体温下降,吃食增加,疹块变红转常规。但此等病例易发展成为疣状心内膜炎,这种类型的病猪如不及时使用高敏有效的抗菌药物,死亡率可高达80%~90%。

     4.1.2病理变化:剖检6例,所见病理血液凝固不良,肺淤血与水肿,肝、肾、脾及淋巴结浑浊、肿胀出血,消化道粘膜有时见出血、溃疡;胃肠粘膜炎性肿胀,呈急性卡他和出血性炎症,以胃和十二指肠最明显,呈小点出血或弥漫性出血,表面有多量黏液;脾淤血显著肿大,质地柔软,切面棕红色,结构模糊,脾髓易被刮下;全身淋巴结急性肿胀,充血潮红,切面多汁,有出血点;肾脏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性肾炎变化,肿大、暗红色,切面皮质有出血小点;肝淤血水肿,呈棕红色;肺水肿,充血;心内外膜以及其它浆膜或黏膜有小出血点。

4.2荨麻疹型

     4.2.1症状:这种类型的病例几乎全部是由B型菌感染引起。以发热40℃左右与食欲减退开始,经1~2周后于颈部、肩胛部、四肢外侧、臀部等体表出现本病型特有的菱形疹(俗称“打火印”)。这种病发疹,初期为弥漫性,逐渐限于局部,呈扁平隆起,颜色变化为淡红—红—暗红—紫色,形状特征多为2~5cm的不规则四方形或菱形,有热感,大小不一,触疹感硬,疹块边缘颜色深而中间浅。本病型为猪丹毒病的特征病状。一般轻症病例,数天后可见疹块消失而自愈;病重的则疹块变成棕色硬痂,经久不掉,剥离后遗留斑痕。本病型病猪多在出疹后3~5d康复,有少部分引起败血症而死亡。病程约1~2周,死亡率不高。

     4.2.2病理变化:剖检9例病理变化述下:肺充血水肿,其它无显著变化,特异的发疹似由猪丹毒杆菌的簇集而使毛细血管扩张或者破坏而引起,这种变化多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

4.3慢性型

     4.3.1症状:本病型多由急性和亚急性转化而来,单独发生的较少。主要特征为心内膜炎或四肢关节炎,腕关节、跗关节多见触疹,关节囊液显著增量,病初患病关节呈现热痛、肿胀,运步困难,后期由于关节周围炎症的形成,出现腿部僵硬而出现跛行。当病猪发生心内膜炎时,由于瓣膜关闭不全,出现心脏听诊有噗噗的杂音,出现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炎,体温略有升高,食欲一般,精神差,无力,后期出现贫血,腹泻等症状,重者可在2~4周死亡。

     4.3.2病理变化:本型病例较多,占发病数的比例重大,剖检看到关节囊内充满多量混浊的液体,结蹄组织增生,韧带肥厚,部分软骨坏死,并发展为骨周围炎,直至骨炎。心内膜炎病例在房室瓣形成各种大小的白色、红黑色菜花样疣状物等变化。

5病原学诊断

     取6份急性败血型死亡病例的新鲜血样,4份荨麻疹初期的发疹部,4份关节炎病例的关节液,6份心内膜炎的病料,到本站实验室和到江苏省农牧学院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诊断。

     5.1血样直接涂抹于血液琼脂在37℃进行培养,经48h后,镜检分离到具有特征性的猪丹毒杆菌。

     5.2吉姆萨染色(直接涂片)镜检初步诊断为猪丹毒杆菌。

     5.3将病料加入5~10倍生理盐水研磨做成混悬液,取上清液或内汤培养物,鸽子肌注0.5~1mL,小白鼠皮下注射0.2mL,接种动物如于1~4d死亡,取其肝、脾触片和心血涂片取镜检,见有大量的革兰氏染色阳性。纤细杆菌确诊为猪丹毒杆菌。

6防治

6.1综合预防措施

     根据多年经验,一般的卫生管理不能防止本病的发生,采用综合预防措施效果较佳。

     6.1.1改善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6.1.2清圈,消毒:猪舍、运动场用1%~2%烧硷对地面进行洗刷,10%石灰乳用于涂墙,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6.1.3坚持自繁自养,对引进的猪,严格检疫,合格的及时补打猪丹毒疫苗。

     6.1.4饲料中加入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如泰乐菌素,强力霉素等。

     6.1.5定期预防接种:每年春、秋两季用猪丹毒氢化铝菌或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菌进行预防接种,21d后即可产生坚强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及时对补栏的猪进行补免。

6.2治疗

     猪丹毒病猪确诊后,及时注射猪丹毒免疫血清0.5mL/(kg体重),青霉素2万U/(kg体重,连用2~3d,好转后再用2d以巩固疗效。同时,使用泰乐菌素、强力霉素,添加多种维生素,退烧药,通过及时对症治疗3~5d后基本不再发病,发病的也无死亡病例,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江苏省沛县张庄镇兽医站,孔德阳)

上一篇: 猪布鲁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