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布鲁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猪布鲁菌病的症状及防治

     猪布鲁菌病是由猪布鲁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又称为传染性流产。其典型特征为母猪不孕、跛行、子宫炎和流产以及公猪的睾丸炎和副睾丸炎,是严重危害种猪生产的一种疾病。该病的病原体主要存在于患病母猪子宫及阴道排出的分泌物、胎衣和胎儿中,其他组织则存在较少。该病可感染各个年龄段的猪只,但其中以性成熟的猪最易感染。在家畜中,除猪容易感染该病以外,牛和羊也容易感染该病。而且,如果人体接触病畜、带菌动物或带菌物质,也可感染该病。同时,食用没有经过消毒的病畜肉、乳及其他动物性制品,亦可感染该病。因此,对该病进行防治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1病原

     猪布鲁菌病的病原为猪布鲁菌,目前已知的猪布鲁菌生物型主要有4个,但每个生物型在形态上并没有非常大的差别。猪布鲁菌为无运动性的细小短杆菌或球杆菌,为革兰阴性,无荚膜和芽胞。该菌具有极强的扩散力和侵袭力,不仅能经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生物体,还能经过正常的皮肤和黏膜进入生物体。因此,工作人员在对患病猪进行处理时,应加强自身的防护工作。猪布氏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水内、皮毛上以及土壤中均可存活较长时间,如在胎儿体内和冷暗处能存活6个月;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d;在布片上于室温下可存活5d。但该菌对一般的消毒药物较为敏感,如2%烧碱溶液、3%漂白粉、1%来苏儿、10%生石灰乳等常见消毒剂均能迅速将其消灭。

2流行特点

     任何年龄和品种的猪均可感染该病,母猪较公猪易感,其中妊娠母猪最易感染,尤其是第1胎母猪发病率最高;阉割后的公猪和母猪感染率较低;5月龄以下的猪易感染性较低,而哺乳仔猪感染后则不表现出临床症状。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大部分为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新感染的猪场怀孕母猪流产数较多,流产率可达28%。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猪、带菌猪和鼠类,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乳汁、精液中普遍含有病菌。病菌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正常或破损的皮肤与黏膜、生殖道、呼吸道或交配感染,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病猪的尿及粪便中存在病菌,若污染饮水或饲料,则可传染该病;患病母猪流产后,排出的胎儿、胎衣和羊水等分泌物中存在大量的致病菌,这些细菌会污染周围环境,包括猪舍、饮水、饲料和各类用具等,从而导致该病的大规模传染;该菌也存在于患病母猪的乳汁中,从而通过哺乳传染给仔猪;患病母猪与公猪交配时,也可将该病传染给公猪,若该公猪再与其他健康的母猪交配,则会进一步感染这些健康母猪,从而扩大传染范围;通过带菌吸血昆虫的咬刺以及环境中的病菌通过眼结膜或皮肤伤口处亦可感染健康猪。大部分感染该病的猪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健康,仅有少数猪会永久带菌,成为永久性的传染源。

3临床症状

     病猪颌下、颈、腹股沟和咽部淋巴结常发生肿胀。怀孕母猪患病后一般在怀孕后2~3个月出现流产。流产前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不佳,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出黏脓性或黏性腥臭分泌物。流产排出的胎儿大部分情况下为死胎,很少出现木乃伊化现象。母猪流产后经常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若母猪接近预产期才流产,则产出的仔猪可能完全健康,也可能表现虚弱或在不同时期内死亡,同时,母猪阴道内会流出黏性红色分泌物,8~10d后可自愈。母猪流产后若出现胎衣难下,更甚胎衣不下的情况,则很有可能会发生子宫炎,从而导致母猪不孕。大部分情况下,母猪自愈后经交配还可受孕并正常生产,很少出现重复流产的现象。有的母猪患病后出现全身症状,乳房受害,导致出奶量少且奶的质量降低等现象,严重时乳房发生化脓性或非化脓性的肿块,表现为消耗性的慢性疾病。也有些母猪流产后发生皮下组织脓肿和关节囊炎,引起化脓和坏死性关节炎,进而导致病猪出现跛行或后躯麻痹等现象。

     成年公猪患病后除有时发生关节炎外,常表现睾丸炎的症状,两侧或单侧的睾丸明显肿大、硬固、有热痛,食欲不振,体温中度升高,若不及时治疗,则有些病猪会发生睾丸硬化和萎缩,或直接坏死,造成公猪性欲减退或丧失,从而失去配种能力。

4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体内各器官均具有布鲁菌结节,同时母猪主要的病变表现在流产后的子宫、胎儿和胎膜内;而公猪的主要病变出现在睾丸。

     发病母猪子宫发生黏膜化脓性炎症及卡他性炎症。子宫绒毛间隙存在黄色或污灰色的胶样渗出物,无气味,具有呈灰黄色粟粒状的脓肿,位于黏膜深部,并向表面隆突,因此称为子宫粟粒性布鲁菌病。流产胎儿的胸腔、腹内有纤维性渗出物;肌间和皮下组织发生出血性、浆液性浸润;脾脏明显肿大、出血,呈现出败血性脾炎变化;肝脏出现小坏死灶;胃、肠黏膜有出血点与出血斑;脐带也常呈现炎性水肿变化;淋巴结肿大;胎衣水肿、充血、出血,胎膜表面覆盖有脓汁和纤维蛋白,并由于水肿而增厚。

     发病公猪一般表现为化脓性或坏死性的附睾炎和睾丸炎,睾丸切面可见坏死灶或者化脓灶。患病初期,公猪睾丸肿大,发生化脓性或坏死性炎症;患病后期,病灶可发生钙化,使睾丸继发萎缩,导致公猪失去配种能力。切开肿大的睾丸,多表现为灰白色,存在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并且在增生组织中常常可见出血和坏死灶;萎缩的睾丸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出血和坏死,导致睾丸的实质明显减少。除了睾丸发生病变外,患病公猪的精囊、尿道球腺、前列腺、附睾等均可发生与上述相同性质的炎症。

     此外,有些病猪还常表现出化脓性或纤维素性的关节炎、腱鞘炎、滑腱炎,常发生于四肢大的复合关节,从而导致猪出现运动障碍。

5实验室诊断

     可根据猪布鲁菌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进行初步诊断,但该病的隐性感染动物较多,且患病动物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特征,因此确诊还应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判断。

     目前有多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对布鲁菌病菌进行检测,其中操作最为简单的是布鲁菌病琥红平板凝集反应。具体操作为:采集血液样品,凝固后分离血清,将其作为检测样品;准备好洁净的玻璃板、0.2mL的吸管和琥红平板凝集反应抗原;先用蜡笔在玻璃板上画出大小为4cm2的方格,在每1个方格中放1份0.03mL的血清样品;摇动抗原瓶,使抗原均匀悬浮,用吸管吸取抗原0.2mL,向每个方格内血清样品旁边加入抗原0.03mL,并用牙签搅拌抗原和血清,使其混合均匀,可于4min内判定结果,出现凝集现象的为阳性反应,否则为阴性。

     此外,还可采用血清学检验,常用补体结合试验和凝集反应,共同结合判断。

6防治措施

     要搞好猪布鲁菌病的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预防工作。应该对全场猪群定期采血,进行血清学检测,若结果为阳性,则列为可疑血清,继续进行补体结合反应,若结果仍为阳性,则应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和治疗,并注意防止工作人员感染,及时淘汰阳性和可疑猪。清净地区主要防止由于引进带菌动物或运入被污染的畜产品和饲料而使病菌带入。另外,坚持自繁自养,对引入的种畜或家畜做好检疫,必须引进种猪时,要严格隔离1~3个月,确定健康者方可使用或并入猪群。

     加强猪场的饲养管理,定期进行彻底消毒,以保持猪舍内的卫生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如果出现母猪流产现象,应立即进行隔离并进行血清学检测,若为阳性则应及时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等进行深埋或生物热发酵处理,已被污染的环境要进行认真彻底消毒,因为病菌可在污染的环境中生存多达数月。

     曾经发生过该病的阳性猪场可饮服布鲁菌猪型Ⅱ号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免疫,每次剂量为200亿活菌,共服2次,间隔30~45d,免疫期为1年。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单静玲)

上一篇: 中草药添加剂在防治野生动物应激病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