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猪场寄生虫病种类和驱虫药的选择

猪场寄生虫病种类和驱虫药的选择

1寄生虫病的种类

     猪寄生虫包括寄生于体内的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和原虫以及寄生于体外的疥螨和血虱等,然而能在集约化养猪场引起大量感染并造成严重危害的寄生虫种类并不多,因为只有具备生活史简单,不易发现或诊断,难治愈和易复发等特点的寄生虫才能在集约化养猪场引起传流行。猪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在猪场感染率高,造成的损失大。猪疥螨和猪血虱在猪身上就能完成其全部生活史,虽不能引起猪死亡,但传染性强,在猪场流行率很高,危害很大。猪肠道球虫及猪结肠小袋纤毛虫生活史简单,都不需要中间宿主,在卫生条件差的猪场可引起广泛流行。猪棘头虫需在甲虫幼虫体内进一步发育才能感染猪,不易在卫生条件好的猪场传播。寄生猪的吸虫主要是华支睾吸虫和姜片吸虫,都需要淡水螺作为中间宿主,如放牧饲养,不以水生植物作为饲料,猪很难感染这类寄生虫。猪作为中间主只有吞食了犬、狼或人等粪便排出的绦虫卵,才能感染绦虫幼虫。因此,现代化猪场这类疾病发生较少。

     寄生虫感染都需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敏感动这三个环节才能建立,如消灭或减少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好敏物,寄生虫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少。然而加强卫生管理只能减少感染,不能完全控制感染,只有驱虫才能在一定范围内清除感染。驱虫是治疗病猪,消灭病原寄生虫,减少或预防病原扩散的有效措施。驱虫前应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弄清猪体内外的寄生虫种类和危害程度,以便有目的的选择驱虫药。驱虫后应注意观察,对出现严重副作用的猪应及时解救。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和虫体应集中妥善处理,防止散布病原。选择合适的抗寄生虫药是关系寄生虫防治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优良的驱虫药应具备广谱、高效、安全、持效时间长及使用方便。

2驱虫药及其选用

     左旋咪唑为广谱、高效、低毒驱线虫药。对猪蛔虫、猪杆虫、猪肺虫效果极佳,对结节虫、红色猪圆虫、螺咽胃虫、环咽胃虫效果良好,对猪肾虫、猪鞭虫效果不定,增大剂量至每千克体重15~20毫克对猪棘头虫成虫有效。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7.5毫克,溶于水后混入饲料或水中喂服,休药期3天。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肌内、皮下注射量为每千克体重7.5毫克,休药期28天。猪服用三倍治疗量的左旋咪唑有时引起呕吐。寄生有猪肺虫成虫的猪在治疗时出现呕吐与咳嗽是排虫反应,可在小时内消失。

     苯硫苯咪唑,对大多数线虫及其幼虫有较强的驱除作用。本品不溶于水,但适口性好,加药饲料也易被有病厌食动物采食。口服剂量,每天每千克体重3~6毫克,连用三天,可有效驱除猪蛔虫、结节虫。治疗猪鞭虫可每天每千克体重用3毫克,连用六天。对猪肾虫可每天每千克体重用10~15毫克,连用三天。治疗猪肺虫的剂量应为每千克体重用25毫克。

     阿维菌素由阿佛曼链霉菌经液体发酵产生,是新型大环内酯抗生素类驱虫药。本品为低毒、高效、广谱的驱线虫药,对节肢动物蜱、螨、虱及蝇幼虫等也有杀灭作用。本品特点为不易使寄生虫产生抗药性,对有抗性的寄生虫同样有效。对猪蛔虫、猪肺虫、猪肾虫、猪杆虫、红色猪圆虫、猪结节虫、猪鞭虫及猪疥螨、猪虱等体内外寄生虫均有较好的效果。剂量为每千克体重颈侧皮下注射300微克,猪用药后18天方可屠宰供食用。

     多拉菌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与伊维菌素相比,长效是其特点,用药后其能保护猪只至少18天不受疥螨的感染,而伊维菌素仅能维持9天。多拉菌素对猪蛔虫、结节虫、猪胃虫、猪鞭虫的成虫和幼虫、猪疥螨各发育阶段以及猪肺虫、猪肾虫、猪虱等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用量为每千克体重颈侧肌内注射300微克。对配种、妊娠、分娩母猪及种公猪均无不良影响,按推荐剂量的5倍量连用3天或10倍量使用均未发现副作用。

     对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可选择高效、安全、广谱的抗寄生虫药按下述在序控制寄生虫感染。首次执行寄生虫控制程序的猪场,应首先对全场猪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对妊娠母猪于产前1~4星期,用一次抗寄生虫药。对公猪每年至少用药两次,但对外寄生虫感染严重的猪场每年应用药4~6次。所有仔猪在转群时普遍用药一次。后备母猪在配种前用药一次。新引进的猪驱虫两次,并隔离饲养至少30天才能和其他猪并群。驱虫的同时应注意圈舍的清洁卫生。

(河北省遵化市畜牧水产局,李建英)

上一篇: 养殖场滥用药物的危害及正确使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