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关于河北唐山市奶牛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关于河北唐山市奶牛养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思考

     河北省唐山市气候条件适宜、饲草饲料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奶牛养殖优势区域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遭受过“三聚氰胺事件”的打击,但全市乳业仍然取得了长足发展。因此,充分发挥该市各方面的优势,集中解决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实现全市奶牛养殖的发展和乳品产量的进一步提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一、奶牛养殖的现状

     唐山市是全国奶牛养殖大市,是中国第二大奶都。上世纪90年代初,唐山市便积极同各大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奶牛人工授精、胚胎移植、基因克隆等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一直处在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奶牛TMR饲喂技术已逐步铺开,DHI技术、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在唐山市一些养殖场(小区)已开始实施并逐步普及,奶牛卧床、修蹄机、新型挤奶设备、科学分群管理等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新管理模式逐步兴起。2005年,唐山市成为第一批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市,市政府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成立了唐山市奶牛冻精供应总站,负责全市奶牛冻精组织管理工作,并按国家政策要求,协助各县(市)区建立了县乡两级种畜禽管理站或配种站,体系较健全,运转顺畅,推动了唐山市奶牛业快速发展。2009年,唐山市政府引进并建成亚达·艾格威唐山种公牛站,这是我国首家外商独资的种公牛站,设备技术先进,种公牛的遗传能力可以比拟美国荷斯坦牛群的平均水平,其所采用的基因组选择技术将中国奶业育种水平提前了50年。2010年,全市范围内取消了奶牛散养,全部实现规模养殖。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存栏奶牛47.16万头,平均单产5.98吨;规模奶牛养殖场(小区)412个,其中养殖小区313个,养殖场99个。唐山市有蒙牛、伊利、三元等大型现代化乳品企业5家,日处理鲜奶3500吨,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现代化乳品加工企业集群。滦县建成了伊利集团高端产品品项最全、单体产能最大的现代化4A级工业旅游工厂;滦南蒙牛集团建成了又一条高端乳品——特仑苏生产线,新增鲜奶日处理能力120吨。

     二、奶牛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养殖小区比重大,养殖标准化程度较低。目前,全市奶牛养殖虽已全部实现规模化,但其中奶牛养殖小区占比例较高,达75%以上。规模养殖场的管理相对独立,养殖标准化、现代化程度高,而养殖小区的经营管理分散、不统一,致使新设备、新技术推广难度大、普及率低。调查中还发现,现有养殖小区转变经营管理模式难度较大。与国内奶牛养殖发达地区相比,唐山市奶牛养殖标准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在一些“老、小、旧”的养殖场(小区)尤为严重。主要表现在设备设施相对落后,新技术普及率低,不注重档案记录、系谱等资料的填写、保存和利用,奶牛繁殖类疾病较多、肢蹄病较严重,这些问题必将直接影响生产和养殖场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市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低,高产奶牛少。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低、高产奶牛群体少是当前制约唐山市奶牛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国际公认的荷斯坦良种奶牛单产可达12吨,高产奶牛通常是指305天泌乳量达到7吨以上的奶牛。但唐山市奶牛平均单产仅为5.98吨,与良种奶牛的产奶量相差巨大,与国内奶牛养殖先进地区的差距也很大。据调查,全市高产奶牛数量少,占比低,且在各场间分布极不均匀,导致大多数的奶牛养殖场(小区)的奶牛生产水平很难提升。

     (三)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率不高。据调查,截止到2013年底,唐山市实现TMR饲喂的养殖场(小区)96家,仅占全市的23.3%;参加DHI测定的养殖场仅六七家,参测奶牛仅几千头。这两项奶牛养殖新技术距离大面积普及、推广相差甚远。全株玉米青贮、奶牛卧床、奶牛修蹄机、新型挤奶设备、奶牛科学分群管理等新技术、新设备在各养殖场(小区)间开展不均衡,在少数的现代化大型养殖场几乎全部采用,但在某些规模较小、成立时间早的养殖场特别是养殖小区推广应用情况非常不理想。

     (四)奶牛养殖场(小区)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唐山市奶牛养殖总量大、密度高,多数养殖户或企业环保意识差,粪污处理不及时、处理方法不科学,设备设施落后,导致污染较严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主要由随意堆积未处理的粪尿废弃物,废水流出、废气产生、病原微生物外流等产生的。二是场区内部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由于养殖观念陈旧、环保意识淡薄、设备设施不全、新技术、新设备未被采用,导致的畜舍内饲料、水、空气等受到污染,最终致使奶牛生产性能不能完全发挥,甚至导致疾病死亡,经济损失严重。

     三、促进唐山奶牛产业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改进饲养管理模式,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大力推行四统二分(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配种、分牛计量、分户核算)模式,鼓励大户或乳企买断、托管、股份制等模式,扩大牛场集约化管理,强化乳企与奶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奶牛养殖小区转型升级。

     (二)大力推行标准化养殖,努力提高奶牛单产。引进高产种牛和冻精,淘汰劣质低产牛,防止品种退化;实施优质牧草工程,引进优质苜蓿,增加全株玉米青储,推广TMR技术,提高奶牛日粮营养水平;改善奶牛生活环境,增加牛舍夏季通风降温设施,提高奶牛福利。通过综合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不断提高唐山牛奶产量和质量,提高奶牛养殖效益。

     (三)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着力解决粪污治理问题。加强新技术开发与研究,推行“粮(菜)-牛-沼-肥”循环模式。尽量建设大型沼气池,实行规模化生产;改变用单一牛粪做沼气原料的做法,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猪粪和鸡粪,提高粪便利用和产气效率;深入研究沼渣、沼液利用方法,拓宽利用途径。

     (四)加强奶站管理,确保乳品安全。按照《乳品生产管理条例》不断加大生鲜乳管理力度,倡导乳企与牛场建立利益共同体,对牛场、奶站、乳品运输车辆等实行全程电子监控,严厉打击掺杂使假违法行为,确保乳品安全。

     (五)加大投入,改善发展环境。对新建牛场在土地、资金方面给予优先优惠安排,在品种改良、牧业机械方面继续实行补贴政策,在牛舍改造、粪污治理方面加大投入,鼓励建设大型消纳畜禽粪便的有机肥厂,努力降低畜禽粪便污染。(张玉果 唐山政协常委、市农牧局副局长

上一篇: 养羊生产的繁育技术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