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畜禽养殖场防疫条件的思考
黄桥镇作为全泰兴市的养殖大镇,生猪饲养量全年在15万头左右,家禽饲养量全年在75万羽。目前,散养户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中小规模养殖企业占据60%~70%的市场份额,经济发展了、农民致富了,但因养殖业的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如,防疫条件不合格、粪污问题处理不到位、无害化处理设施不规范等,因此,地区畜禽养殖现状不容乐观。
1 现状
1.1 养殖规模现状
据统计黄桥镇生猪存栏在50头以上的养殖户有654户、家禽存栏在500羽以上的有89户、奶牛存栏在200头以上的有2户、山羊存栏在20头以上的150户,其中,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已经审核发证的43户,无害化处理规范、粪污设施设备齐全的6家。
1.2 养殖场建设
全镇养殖户对动物防疫条件要求普遍认识不足,建场前没有科学规划,没有相关的环评、土地、农牧部门的手续,多在自家承包地或家前屋后随意搭建,未考虑所建畜禽舍是否符合动物卫生防疫条件、是否符合环评要求、是否具有合法的土地手续,导致后来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纠纷。
1.3 设施、设备
一些养殖户圈舍简陋、通风、保温、防暑性能差,整体布局凌乱,规划不科学。目前,很多养殖企业是从小规模养殖起步的,虽然养殖规模扩大了,但传统的观念和养殖模式并没有转变,许多规模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时仍然起点低、不充分考虑今后的发展,仍然以小作坊式的经营理念发展生产,缺乏建设布局的长远目标;一些养殖设施设备老旧、简陋。养殖场生产区、生活区不分,净道、污道不分,有的排污不畅、粪污横溢,病死的畜禽随处丢弃,蚊蝇四处飞舞;有的缺乏消毒室、消毒池,或消毒池设计不合理,甚至形同虚设,根本起不到消毒作用;有的无规范的隔离舍、兽医工作室、库房,饲料加工间与生产区过近,噪音不断;防疫消毒设备陈旧老化、落后、不全,冷链设施不健全。
1.4 动物疫病防控
一些养殖场没有根据自己养殖场的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而是我行我素,造成了许多养殖场抵御疫病的风险能力薄弱,一旦发生疫病即造成畜禽大批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防疫意识不强,经验主义严重,缺乏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常识,不管以前的方法是否科学,只要一次不出问题就总结为经验,然后拿这样的经验再指导以后的防疫工作。一些规模养殖场缺少具有资质的驻场兽医,对一些行业规范、工作制度、技术要求知之甚少,致使相关制度无法落实,措施无法到位,如:场区、圈舍长时间不消毒,人员、车辆、器具随意出入;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不规范,笼具、运送淘汰或病死动物的车辆未经消毒直接进入圈舍,防疫人员不安程序免疫、疫苗的保管使用不当,用完后的疫苗瓶、药瓶等废弃物未按防疫要求处理,弱毒疫苗饮水免疫时不按规定和要求,人员进出圈舍不更衣换鞋,粪污等污染物处置不及时,这些问题会导致疫病发生甚至传播的风险。
1.5 养殖场制度建设
动物防疫条件要求规模养殖场要制定防疫、消毒、畜禽标识、用药、检疫申报、疫情报告、无害化处理及养殖档案等一些制度,以规范畜禽安全生产。而在生产实践中,80%左右的养殖场制度不健全或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也不到位。多数养殖户是为了申请项目、享受惠农政策、为了申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申请合作社而制定的相关制度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验收,而不是为了规范养殖行为,致使制定的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流于形式、遮人耳目,有些制度不切合实际,死搬硬套人家的,不结合自身实际,没有可操作性,挂在墙上作为摆设。
2 对策措施
2.1 动物防疫条件审核
严格执行动物防疫条件的审核要求,加大对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的督查力度,对场址的选择、场内布局要科学化,场址选择要远离居民生活区、水源、种畜禽场、动物屠宰加工厂、无害化处理厂、集贸市场、交通主干线等地方;内置功能要齐全、布局要合理、粪污和无害化处理设施要齐全、相关工作要到位。养殖场要完全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对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分期分批逐步改进到位,在限期内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年度审核时不予发证,对拒不改正的、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坚决予以取缔。
2.2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畜禽规模养殖场一定要制定切合本场实际的畜禽免疫程序,对重大动物疫病实施适时免疫,针对所饲养的动物及疫病因病设防,做到集中免疫与常年免疫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同时,加强饲养管理,强化驱虫、消毒及无害化处理等生物安全措施,聘请或培养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有资质的驻场兽医,保障养殖安全。
2.3 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无害化处理监督体制
加快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对养殖企业的惠民政策,借助项目支撑,在各乡镇特别是养殖密集地区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切实解决动物尸体乱抛乱弃和深埋后又被扒出随意处置等无害化处理不彻底的问题;购置粪污处理装置,实行干湿分离;利用沼气项目建设三级沉淀池、发酵池、沼气池,如此既解决了粪污乱排乱放的现象,又可以节约能源。
2.4 加强学习、强化培训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训本场职工和技术人员使其全面掌握畜禽养殖技术,尤其对疫病的防控、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要有系统的了解,对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要应知应会。逐渐培养一个业务精湛、遵章守法、作风优良的工作团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2.5 强化环评管理
与环保部门协作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粪污排放的监测评估,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全方位督促养殖场完善防疫条件,增加粪污设施改进的投入,使企业逐渐向高效、健康、安全、生态方向发展。
(泰兴市黄桥镇畜牧兽医站,顾鹏程张东永)
上一篇: 风景旅游区养殖项目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