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母猪子宫内膜炎一般情况下在分娩后几天内出现,若病猪无法及时获得有效治疗,则内膜炎症会继续扩散,引发子宫周围炎症或者子宫浆膜炎,极易发展为慢性炎症,最终使母猪长期不孕,给养猪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
1.1急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急性子宫内膜炎多见于分娩后,临床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食欲下降、泌乳量减少、频频排尿、不愿起立、阴门流出带臭味的脓性黏液或分泌物,严重者则排出纤维素性蛋白样物质。
1.2慢性子宫内膜炎
母猪慢性子宫内膜炎临床表现不明显,稍有食欲下降,阴门外流出黄色或白色黏稠分泌物。母猪断奶后发情时间无规律或不发情,大多数患病母猪不愿接受配种或配种多次均不孕,甚至怀孕后也容易出现流产。
2发病原因
母猪子宫内膜炎的诱发原因主要是:①母猪因感染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性疾病或自身患有慢性猪瘟而引发此病。②交配频率过高,导致母猪被感染。③猪患有生殖器官疾病或精液中含有炎性分泌物,导致母猪在交配过程中被感染。④母猪分娩后胎衣遗留在子宫内,长时间后出现腐烂而引发子宫内膜炎。⑤猪舍日常管理不善,消毒不严,环境不清洁等。
3临床治疗方法
3.1局部用药
在充分清洗病猪子宫的基础上将药液注入到子宫内。常用药物有:①注入环丙沙星0.4g+前列烯醇3mg+生理盐水100mL混合液,1次/d,连用3d。②向子宫内注入复方阿奇霉素注射液10~20mL,1次/d,连续用3d。
3.2全身用药
长期临床研究发现,临床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全身用药。目前主要有两种常见用药方法:①肌注氨苄青霉素320万IU+链霉素300万IU混合药液,2次/d,连用5d。②肌注左氧氟沙星(20~30mL),1次/d,连用5d。若发病母猪出现全身性感染症状,则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2g+地塞米松25mg+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mL可迅速缓解母猪病情。
4综合防治措施
4.1做好人工授精消毒工作
在母猪配种的各个环节中规范操作方法。为减少母猪感染的机率,在必要时可选择人工授精方式。通过规范人工授精操作流程,对授精器及母猪外阴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止母猪子宫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炎症。
4.2加强产期保健预防
为预防母猪子宫因感染细菌而引发炎症,在母猪分娩前20d左右在饲料中加入替米考星50mg/kg、阿莫西林300mg/kg,连续喂养1周。此外,对于体内有寄生虫的母猪应在饲料中加入伊维菌素粉2mg/kg或注射伊维菌素针剂,注射剂量根据母猪体重而定,连续注射1周。
4.3加强饲养管理
饲养人员应注意圈舍环境卫生,及时清扫圈舍内粪便,并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圈舍内干燥通风。此外,饲喂母猪应注意营养搭配,禁止给母猪饲喂变质饲料,饮水要保证干净无污染。
(内蒙古阿荣旗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心,宋彬)
上一篇: 母猪安全分娩技术与难产处理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