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养殖教学与精细生产
2养殖教学与精细生产
2.1教学楼不仅仅用来讲课
我们先后在美国的3所大学听课,第一所是内布拉斯加州的林肯大学。林肯大学的动物科学楼很漂亮,有宽敞的阶梯教室和人性化的座椅。我们在那里听著名的DonLevis教授给我们讲授《管理好后备母猪提高其终生生产率》,教授讲的内容深入浅出,适用性很强。课间,助理带领我们去教学楼里的动物舍(包括母猪产房、保育猪舍、肉羊舍、肉牛舍和奶牛舍),里面饲养着猪和带着瘘管正在反刍的肉牛、奶牛、绵羊(图3),涉及动物科学研究的动物发育、生长、繁殖、泌乳、饲料营养、饲料消化率、饲料转化率、消化代谢试验、性能测定等都可以在课堂边再现和验证。看着身边带瘘管的牛和羊,我不禁感叹,国内动物科学专业培养的大部分学生(甚至包括农村生源),来到猪场不认识猪的品种和性别,不知道鸡的三层阶梯笼啥样,虽然理论知识不少,但尽是纸上谈兵,问题是动物科学本是一门应用科学,如果连猪跑都没见过,又如何对付猪蹄呢。随后的理论课大家听得格外认真,除了满怀对教授的敬佩外,还确信教授所讲的数据都是经过验证的、可信的。
2.2操刀分割猪胴体,教授烤肉我们品尝
在南达科他州大学的肉品课上,Keith教授给我们讲解肉品知识、肌肉成分,讲解肉品嫩、多汁、好吃和柴、干、口感不好的原因,讲解要保持肉的风味应如何加工、如何在屠宰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保证肉品的质量等内容。在教授的实验室里,大家穿大褂(大褂上的衣兜全部在里面)、带帽子、套雨靴,左胳膊套上硬筒状的套袖,左手带防切手套,右手带普通手套,每5人一组,进行半片猪胴体的分割工作(图4),按要求分块、去皮、剔骨、分离出眼肌肉,整理好前后腿肉和五花肉,大家既好奇又卖力气地用锯子拉、用刀子切,全成了不熟练的屠夫。教授把大家分割的几个等级的猪肉亲自烤好,切开来让我们一一品尝打分,记录大家喜欢哪个等级、几分熟的猪肉。大家看着Keith教授像烤串师傅一样忙里忙外地为我们服务,都感慨不已:在国内看到的教授都是老板,指挥下面的学生做事,而这里的教授事必躬亲,亲自动手,理论联系实际。
2.3测试猪舍通风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的通风试验车
南达科他州州立大学,StevePohl教授明确地告诉我们,猪舍通风的设计要求是:猪舍内每头母猪在低温、中温和夏季高温时需要的最低通风量分别是34、85和425m3/小时,每两头母猪需要一个屋顶天花板的进风口,进气口的位置要对着猪头部的走道,猪舍中硫化氢的浓度要小于2ppm。设计猪舍通风系统时要根据猪舍内饲养猪只的数量,具体设计包括如何配置通风设备,如墙上需要安装多少台风机、风机马力的大小如何搭配,按通风量1000m3/小时需要的进气口面积为0.14㎡计算通风进气口的总面积多大、进气口多少;以及规划屋檐周边进风口的长和宽等。
通风量是否达标、风速是否符合要求、如何知道通风的效果是满足要求的,StevePohl教授用他实验室的改装箱车(图5)来演示;箱车一端装着两个大小不等的风机,箱体顶部有两个自动开关的窗户,车尾顶部有一个可开放、闭合的进气口;教授按动手中的开关,大家轮流到车厢中用风速仪、温度计检测箱车中不同部位的风速、温度,并用示踪物来观察车厢中空气的流向;随着一遍遍的演示和测算,枯燥的理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出、算得准的实物。
2.4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分割,优质高价
我们参观了位于明尼苏达州苏福市的史密斯菲尔德屠宰场,充分体会到何为标准化生产、精细化分割。该屠宰场建于1909年,每天屠宰17000头猪,每小时屠宰1200头,是一个从屠宰开始的一条龙食品加工厂,目前有3500名员工,使用67种语言,但每个员工都必须懂英语,以便明白工厂的安全守则和操作规程。工厂每天两班生产,白班8小时,夜班9小时,每天早上6:00开始屠宰,到次日凌晨1:30结束。我们从顶层7楼的肉品成品库开始,逐个步骤地参观了各层的各个工序。7楼的肉品成品库为分割好的冷鲜肉、调理后的半成品培根,还有各种火腿、热狗的多条流水线,每条流水线有多道工序,每个工序上的每个工人分工明确,机械、紧张、枯燥地重复着一些动作。在整个冷链的加工线上,产品有严格的等级和标准,特别是冷鲜肉,大小肥瘦要求一致,不符合要求的或分割多出的部分全部做火腿肠和热狗。大楼第二层有美国农业部的多名兽医官,他们对刚刚去头去内脏的猪胴体进行检疫;检疫过的猪胴体在进入冷库排酸前,会被传送链上的过秤设备称重,在线显示出每个胴体的重量读数。厂方以胴体重量读数除以76%获得猪的活体重,以此数据付款给提供活猪的养殖客户,如此避免了活体称重导致的猪只应激,因为体重100kg以上的猪进行活体称重非常困难,不但易造成猪只应激,还需要多个强劳力操作,所以国内常以一车猪的总重量计重付款,而对散养户来说,收猪人大多凭估计收猪。当然,国内的检疫也未做到与屠宰同步,由于涉及到的部门和管理渠道多样,在我国要真正做到肉品可追溯还很不容易,而在这里,由于产业链条的清晰和连接紧密,计算体重和检疫在同一时间、地点完成,标准和结果都是唯一的。一楼为屠宰车间,猪致晕后放血屠宰,场面很血腥也很安静。
美国当时的活猪价格已由1.6美元/kg涨到了1.85美元/kg(相当于从人民币10元/kg涨到了11.6元/kg),在美国算是比较高的价位,养猪户每卖一头猪的利润是50~70美元(以前的利润只有10~12美元)。在当地的沃尔玛超市我们看到冷鲜肉的价格高得让人咂舌,如厚切眼肌肉、薄切眼肌肉、冷藏后腿肉(前腿或碎眼肌肉)和培根(烟熏五花肉)的价格分别为68.6、71.4、49.2和82.4元人民币/kg,里脊肉最贵,五花肉最便宜。国内的猪肉分级没有这么细,尽管毛猪价格比美国高,但最好的肉也没有美国贵,原因是在美国,猪的可食部分较国内少,内脏、猪皮等都不作食用,而中国除了猪毛外,能吃的都吃了;另外,两国对猪肉品质、分级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大部分国人(包括我没来学习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肉,对肉品质的认识感性居多,有理有据经得起验证重复的很少,有可能他们认为最好吃的部分是营养价值最差的部分。
(禾丰集团关内区,姚巧粉;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高新)
上一篇: 美国养猪学习杂谈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