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的选配和杂交繁育
1选配
肉牛的选配是指在牛群内,根据牛场育种目标有计划地为母牛选择最适合的公牛,或为公牛选择最适合的母牛进行交配,使其产生基因型优良的后代,不同的选配,有不同的效果。
品质选配就是考虑交配双方品质对比的选配。根据选配双方品质的异同,品质选配可分为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同质选配是选择在外形,生产性能,或其他经济性状上相似的优秀公、母牛交配。其目的在于获得与双亲品质相似的后代,以巩固和加强他们的优良性状。同质选配的作用主要是稳定牛群优良性状,增加纯合基因型的数量,但同时亦有可能提高有害基因同质结合的频率,把双亲的缺点也固定下来,从而导致适应性和生活力下降。异质选配是选择在外形,生产性能,或其他经济性状上不同的优秀公、母肉牛交配。其目的是选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公、母牛交配,结合不同优点,获得兼有双亲优良品质的后代。异质选配的作用在于通过基因重组综合双亲的优点或提高某些个体后代的品质,丰富牛群中所选优良性状的遗传变异。
亲缘选配是根据交配双方的亲缘关系进行选配。按选配双方的亲缘程度远近,又分为近亲交配(简称近交)和非近亲交配(简称非近交)。一般认为,5代以内有亲缘关系的公、母牛交配称为近交,否则称为非近交。从群体遗传的角度分析,在特定条件下,群体的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在世代相传中应能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如果上下两代环境条件相同,表现在数量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大体上相同。当选配个体间的亲缘关系高出随机交配的亲缘程度时就是近交,低于随机交配的程度时就是杂交。
选配工作应注意每个牛场必须定期地制定出符合牛群育种目标的选配计划,其中要特别注意和防止近交衰退。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每头母牛本身的特点选择出优秀的配公牛,也就是说,配公牛必须经过后裔测验,而且产乳量、乳脂率、外貌的育种值或选择指数高于母牛。每次选配后的效果应及时分析总结,不断提高选配工作的效果。
2杂交繁育
杂交繁育也叫杂交改良。在肉牛生产中,这是广泛采用的方法。杂交是指不同品种或不同种间的牛进行的交配。广义而言,是指不同基因型的个体或种群间的交配。杂交可以用来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对原有品种进行改良或创造杂交优势,杂交所产生的后代称为杂种。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称为品种间杂交,不同种间的杂交称为种间杂交或远缘杂交。由于杂交能改变牛的基因型,扩大了杂种牛的遗传变异幅度,增强了后代的可塑性,有利于选种育种,许多肉牛品种是在杂交的基础上培育成功的。据报道,利用国外优秀肉牛品种改良本地黄牛品种,比在黄牛品种内选择的收效要快得多。另据报道,通过品种间杂交,可使杂交后代生长加快,饲养效率高,屠宰率高,比原纯种牛多产肉在15%左右。
育成杂交的三个阶段:①杂交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打破原有品种的遗传保守性,扩大变异的范围,创造多种多样的杂种,然后进行严格的选择,采用异质选配、非亲缘交配和定向培育,引导杂种向预定的培养目标变异,直到获得理想型杂种为止。②横交阶段。即自群繁育阶段。通过杂种自群繁育,保持和发展所获得的理想型,加强遗传稳定性。关于由杂交阶段转入横交阶段的时间问题。一般认为,当杂种牛中已有15%以上的母牛达到理想型的要求,同时又已培育出理想型的杂种公牛,这时便可以进入自群繁育的横交固定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建立几个无血缘关系的优良品系。在建系时,应选择好具有一定特点的优秀种公牛。在品系繁育中则应合理地利用同质选配和异质选配,并对后代加强培育和从中选择品系的继承者。为了较快地巩固有利性状,可以采用适当的近交。③纯化阶段。本阶段的中心任务是进行品系间的杂交,创造新品种。一个新品种必须具备较多的优良品系,通过品系间杂交,就可以把几个品系的优良品质结合于一个个体中。进行品系杂交时,要以同质选配为主,在选配时,要注意配偶的体质外貌和生产性能,要考虑杂交的亲合力,否则就不易收到预期的效果。对品系间杂交的后代也要进行严格的选种选配,并加强定向培育,以便培育出一个优良的新品种。
(黑龙江省海伦市畜牧兽医局,王彦军;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孙喜丹)
上一篇: 青饲料的营养特性、供应和利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