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肉牛的发展现状和对策
随着肉牛市场价格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士投资养牛行业。另外,人工牧草的种植面积和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增加、机械化操作程度逐步提高、肉牛养殖的规模逐步扩大,加快了我区肉牛产业的迅速发展。但是,由于有些企业发展势头过猛,盲目上马、后继工作考虑不周、饲草贮备不足、饲养管理水平跟不上、疫病防治滞后等,造成了严重损失的也不少见,广西肉牛产业喜忧参半。
1肉牛养殖业迅速发展
1.1人工牧草的种植、天然牧草和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发展基础
广西野生牧草多,可以适当轮流放牧,人工牧草可以舍饲,农区的农副产品极其丰富,年产量达5500万吨,目前利用率还不到10%,这为我区发展肉牛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1.1天然野生牧草资源丰富,是发展绿色优质肉牛的物质基础我区的野生牧草一年四季常青,可以自由放牧,给发展肉牛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山区县的每个自然村屯均有的荒山草坡,适合每家农户5头~10头牛自由放牧。如浦北县白石水镇通天岭海拔高1000米山脉横跨3个乡镇,整个山岭总面积共10万亩,目前除了零星种有经济林2万亩外,山上8万亩基本上是野生牧草常年旺盛,既可发展肉羊,又可发展肉牛。
1.1.2农副产品众多、价格低廉,可降低肉牛生产成本我区有大量的甘蔗尾、木薯渣、水果渣、花生壳(藤)、红薯藤、稻草、玉米秆等。横县每次种植甜玉米面积8万亩,全年种植3次共24万亩,每亩以产甜玉米秆1.5吨计,年产甜玉米秆36万吨。除了甘蔗尾、稻草、花生藤(壳)、黄豆秆、木薯渣(秆)、红薯藤之外,还有分别年产2000吨的韭菜干、3500吨的甜玉米芯和次南瓜、次木瓜,以及茉莉花渣、茉莉花枝条、桑树叶及嫩枝等,预计达200万吨农副产品。广西宏源公司每年有10000吨马蹄渣。这些大量的农副产品价格低廉,是降低生产成本、增高经济收入的基础。
1.1.3人工牧草是发展养牛的有效补充广西可以种植象草、皇竹草、台湾甜草、柱花草、黑麦草、青贮玉米等之类的人工牧草进行养牛,以弥补某些地方天然牧草和农副产品的不足。
1.2广西牛品种杂交改良的成果得到充分体现
自2004以来,自治区财政加大了牛品种改良的投入,拨出专款购买设备,建立和完善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牛杂交改良网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区拥有2416个配种站、点,3696人从事牛的品种改良工作。从2005年起,连续几年杂交配种母牛65万头以上,产下的牛犊遍及全区85%的乡村。这些杂种牛,给农民和企业带来了显著的增收。
1.3肉牛供应紧缺价格上涨,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
近几年来,肉牛的价格不断攀升,2010年初黄牛活重16元/千克~18元/千克,2011年春节期间20元/千克~22元/千克,2013年元旦后黄牛的价格上升到了25元/千克~27元/千克(水牛是24元/千克),比2010年提高了50%,活牛供不应求。柳江县红丰牛场的一头西门塔尔杂种牛1650千克,30元/千克4.95万元被浙江老板买走了。2013年8月—10月,广东的肉牛价格:水牛28元/千克;黄牛32元/千克。预计每年春节前至清明前,肉牛的价格将上升10%~15%。2014年以来,150千克~250千克的育成牛,价格上升到了42元/千克,目前价格不但高,甚至还找不到牛源。牛价的不断上涨,促进了养牛业的迅速发展。
1.4消费者对牛肉的消费趋向,引领了牛肉价格的攀升
由于养殖上滥用药和乱用添加剂,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安全,导致了猪、鸡肉产品消费量的明显下降,而出现了吃牛肉的人越来越多,鲜牛肉店不断增多,天天火爆。
1.5各行各业的参与给养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养牛虽然投资大、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可是投资风险低,回报率高。因此,许多老板纷纷投资养牛业。由此可见,各行各业的参与给养牛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规模养殖场越来越大、饲养头数越来多、饲养的品种越来越优、养防结合越来越密切、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1.6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从养牛不断向前延伸的产业链,不但降低了养牛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保护了环境,而且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东园家酒厂通过建沼气池的办法,处理了由养牛带来的大量污染,实现了“养牛-沼气-有机生物肥-养鱼虾、种瓜果蔬菜”,“养牛-沼气渣-养蚯蚓-特养、制药”、“牛-沼气-发电-酿酒-酒糟-养牛”的有效循环生物链。在横县养牛所产生的牛粪全部用来种植蘑菇,蘑菇肥又用来种玉米。那是“牛-蘑菇-玉米-牛”的一个良性循环产业链的延伸,这种360度的转圈循环,大大地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2肉牛迅速发展“愁”在心头
2.1疫病是肉牛发展的“拦路虎”
据调查,我区目前饲养的牛,除了本地牛和本地杂种牛外,少量来自云南、贵州,基本没有什么损失。绝大部分牛是从东北购回来的,这部分的损失较大,从东北来到广西,由于经过52个小时~95个小时的长途运输,不吃不喝,严重失水,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目前已知的疾病有口蹄疫、焦虫病、附红细胞体和消化道疾病。
2.2饲料是妨碍肉牛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瓶颈
养牛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是处处地方可以养
2.3牛的品种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不同杂种牛的生长速度、体重和产肉率差别很大,而同一杂种也有很大的差异。要充分利用广西牛的品种资源,尤其是杂种牛,据我们了解、观察、调查分析,各种杂种牛不同产地有着它的长处和缺馅。在同等的饲养条件,来自不同产地的同一杂种牛,其经济效益相差很大。
2.4牛源少影响着肉牛产业发展
我区经过这么多年牛的杂交改良,也产下了不少的牛犊,可是这么多牛源绝大部分分散在千家万户,东村一头、西村一个,很难收购。到外省去调,疾病多、死亡率高、风险大。南方各省都到北方去购牛,而且价格不断往上涨。据根中国畜牧业协会牛分会许尚忠所提供的资料,2011年我国肉牛存栏总数为6646.4万头,比2010年减少了92.5万头。其中甘肃省2011年比2010年下降了29.4%。广西也不例外,牛的饲养量大幅度下降。
2.5走私活牛和牛肉、牛内脏,是对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的最大伤害
由于受经济利益的驱使,许多不法分子渺视国家法律,通过边境将外国的病牛和当地人不吃的牛内脏走私进入中国,将畜禽的病毒、病菌也带了进来,严重地危及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我国肉牛产业化的发展。
3对我区发展肉牛产业的建议
3.1首先要解决好牛源问题
发展养牛产业,牛源是关键。特别是母牛,是发展养牛业的基础。不管是杂种母牛或者是本地母牛,要把它留下来形成一个群体进行配种繁殖,所生公牛直接育肥出售,母牛繁殖扩群,养殖场才能长期稳定发展,即使是牛源紧缺或者是牛的价格上涨,对本身企业的发展也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3.2饲草以开发农副产品为主,种草为辅
养牛应根据区情和当地的饲料资源条件,把牛场建在农副产品主产区,这样既可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也便于较大规模养殖。中国人多地少,种草,土地租金贵,人工费用高而且难请人,成本开支大。如果以种象草为主,象草产量高,可是单一象草是养不了牛的。因此,养牛应以农副产品为主,种草为辅,多种青、粗饲料搭配营养全面才能把牛养好。
3.3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
我区有着充足的禾本科、豆科、灌本科和藤科料青、粗饲料,营养也很丰富,只要充分利用均衡搭配精、粗饲料和适当添加牛用预混料,肉牛体重就会稳定增长。
3.4以舍饲为主,放牧为辅
根据广西各地应实际情况,在进行舍饲的同时也可以适当放牧,以降低饲养成本,增加收入。
3.5以广西牛为主、外省牛为辅
这样有利于促进广西牛杂交改良的发展和农民的持续稳增收、增效。从外省引的牛,如东北到南宁需55个小时~92个小时的长途运输,运输应激,动物严重脱水、体质消瘦、抵抗力下降,体内外寄生虫又多,像这样产肉率极低的牛就屠宰,实在太可惜了。如果通过2个月~3个月的短期育肥供应市场,可以缓解牛源紧缺和避免区外引进所带来的损失。
3.6以防疫为主,治疗为辅
随着国内外动物贸易来往的日益颁繁,牛的疾病越来越多、疫情越来越复杂,对牛业生产的威胁越来越大,一旦发生疫情再防疫已来不及了。所以,要在产地先预防注射传染性疾病疫苗,观察至少20天后再运回来,在饲养场观察,待稳定后再进行预防,以达到预防控制疾病的效果。
3.7以公牛为主、母牛为辅
公牛架子大、长得快、饲料转化率高、产肉率高;母牛用来繁殖。对那些已失去繁殖能力的母牛进行育肥后再出售。
3.8以自繁自养为主、购进为辅
坚持自繁自养,就掌握了未来,就没有受到牛源的限制和市场价格的左右,从外地购进只是弥补企业本身数量的暂时不足。目前全区牛的存栏量急剧下降,牛源本来就难予组织。
3.9以人工授精为主、本交为辅
利用人工授精的种公牛,是从优良品种的种群中百里挑一,而且应该经过后裔测定。用这些公牛精液给母牛输精所产生的后代,在同等条件下,分别比良种牛、杂种牛、本地牛本交的后代提高20%、50%和100%~200%活力,增收增效显著。
3.10要因地制宜发展养牛
养牛要具备一定的条件。要根椐当地的牧草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交通设施、水电等条件因素来决定的,尤其是草料起码要有5种以上,而且要添喂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以弥补营养的严重不足。
3.11要先培训后养牛
养牛,首先要取得当地县区、乡镇畜牧兽医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参加技术培训,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后再养牛,这样可减少在养牛过程中少走许多弯路和避免所造成的浪费。
3.12先建好栏舍、准备好料再进牛
建好了栏舍、在进牛之前准备好草料,将牛群的大小、强弱、公母分开养,这样便于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3.13养牛要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牛是多胃动物,吃的量大拉的也多。在建牛舍的时,按照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建设和环保治理部门的具体要求,建好粪便和污水处理场所,实现零排放,不能以污染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养牛利益。
3.14养牛与种植业相结合
养牛的粪肥可以全部用来种植磨菇后又用于种植农作物,实现良性生态循环,增加了一层收入。通过建沼气池的办法,处理牛粪,实现“养牛-沼气-有机生物肥-养鱼虾、种瓜果蔬菜”,“养牛-沼气渣-养蚯蚓-特养、制药”、“牛-沼气-发电-酿酒-酒糟-养牛”的有效循环生物链。
3.15不要杀小牛
母牛怀胎要9个月,牛是单胎动物,一年只是一胎,群养舍饲的母牛的产仔率达不到90%。多数刚断奶后不久体重150千克~200千克是快长的时候就杀,实在不该。
3.16以屠宰分割为主,活牛出售为辅
有条件的牛场进行屠宰分割,根据质量包装投放市场供应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增加养殖的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4对策
4.1政策扶持,正确引导,实行饲养杂种母牛补贴
要鼓励发展规模母牛养殖场,调动千家万户养殖户的积极性,大力推广良种,提高经济效益。
4.2加强培训,技术指导,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2.1成立肉牛专家技术指导组,对全区养牛行业的牛栏设计、牛源的选购、饲料饲草的准备配制和疾病的防治、以及市场的消售渠道等方面的指导,及时为企业和养牛专业户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推动产业发展。
4.2.2建立信息平台,进行技术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肉牛养殖通讯”和“养殖技术专家热线”,发布养殖信息、技术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和为养殖户及时提供技术咨询,为他们排难解忧。
4.3大力开展农副产品的开发利用
广西农副产品极为丰富,年产量达5000万吨,目前利用率还不到10%。因此,行业内组织技术力量,全方位帮助养殖企业研究开发当地的农副产品多种营养均衡搭配养牛,使那些废弃的农副产品变成高附加值的肉。
4.4引进资金建立草食动物的饲料加工厂
饲料厂专门供应牛饲料或者是专门将多种牧草和农副产品比例配合好、打成捆或打成包的青贮配送给养殖户,保证饲养户在自备饲料供应不足的情况下提供缓解和营养全面的饲料。
4.5建立肉牛屠宰加工厂,提高经济附加值
通过建立肉牛屠宰加工厂,将那些经过注册商标、按标准养殖的育肥牛屠宰后进行分割包装投放市场,这样可以提高市场的份额和品牌的知名度,为消费者提供绿色食品和增加养殖经济附加值。
4.6制订肉牛饲养营养标淮
参照北方肉牛饲养营养标淮,根据我区现有的饲料状况和肉牛的各个不同的生长情况,经不同的试验验证制订广西肉牛饲养营养标淮。
4.7严厉打击牛肉的走私
据业内人士透露,从边境走私进入我区的牛肉和内脏来自欧美,它以东南亚一些国家为中转,然后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区消费市场。这些价格低廉的冷冻牛肉和内脏是屠宰场的废弃物或是病死牛的产品。给全区的动物疾病预防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严重危害了人们的生命安全。为了保证我区草食动物的稳定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必需加强对边境动物产品的进、出入境检查和控制,对于那些走私分子给予严厉打击和法律制裁。
4.8注册商标
注册商标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注册商标肉类在市场上的流通逐渐扩大消售影响,提高养牛业的地位和作用。
(广西畜禽品种改良站,周作集,李芳芳,何新武,邓祝新;广西畜牧研究所,刘克俊)
上一篇: 恭城县发展适度规模牛场助农增收的举措及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