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城县发展适度规模牛场助农增收的举措及建议
养牛业在我国传统畜牧业中占重要地位,发展养牛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恭城县委、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通过加强政策扶持、推广品改技术、开展科技培训、培养科技人员等举措,积极引导群众发展适度规模牛场(10头~50头),实现了养牛业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笔者在分析恭城县养牛业现状、主要经验、存在问题等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恭城县养牛业的对策及建议,为恭城县养牛业的可持续、健康、规模化发展提供参考。
1全县养牛业发展现状
1.1养牛业基本情况
恭城县养牛业目前主要以家庭个体饲养为主,饲养方式以舍饲为主。目前全县存栏20头以上能繁母牛的牛场有26个,牛存栏37865头,其中能繁母牛19653头,母黄牛12790头,母水牛6863头;年出栏牛15700头,其中年出栏杂种育肥牛600多头。自2002年开始利用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母牛以来,全县共完成牛人工授精54117头,产杂交犊牛47109头。随着牛品改面的逐年扩大,牛人工授精数和受胎率逐年提高,现牛品改覆盖面已达95%以上,2013年完成牛品改人工授精7100头,产杂种犊牛5020头,黄牛受胎率达74%,水牛受胎率达72%。牛品改工作有效促进了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据统计,11年来为农民创收1.6多亿元,户均年获利15万元左右。
1.2适度规模牛场发展情况
在人工授精杂种牛比本地牛生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明显、全县牛品改面和数量逐年增大的情况下,如何更大发挥杂种牛优势和挖掘杂种牛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恭城县畜牧局在进行认真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只有规模才有效益,应引导老百姓发展“以国外良种公牛冻精配本地母牛,再将杂种公牛进行育肥或者将杂种一代母牛留种再进行三元杂交”的育种模式,更能提高杂种牛的经济效益。顺着这条思路,畜牧局加大了牛品改宣传力度和杂种牛育肥技术培训,开始发展适度规模牛场。因其适度规模牛场具有以圈养为主、投资少、劳动量小、粪污处理量小、土地占地量小等特点,得到了不少养牛户的青睐。自2008年开始,我县养牛户以“滚雪球”方式逐年发展壮大,掀起发展适度规模牛场的高潮,利用“精料+牧草”的饲喂方式,不仅减少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增加了养牛户的经济效益,而且起到保护生态和提高土地利用率的作用,同时为我县水果种植业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提高了水果品质,将我县传统的“猪+沼+果”三位一体转变为“牛+沼+果”。
2发展适度规模牛场的措施
2.1政府高度重视,加强政策扶持
县委、政府于2011年联合形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的决定》(恭发〔2011〕2号)文件,明确了县财政每年预算300万元养殖发展奖励资金,其中对于存栏能繁50头的给予每头300元的补助,此项政策助推了我县养牛业的发展。
2.2推广品改技术,大力发展肉牛
杂种牛比本地牛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和价格优势,发展养牛业,必须大力发展杂种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牛品种改良的关键措施是提高人工授精受胎率,掌握授精技术的瓶颈是在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为突破这一瓶颈,针对授精时间把握不准、操作不规范、冻精解冻要领掌握不好等重要技术环节,开展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的培训:一是建立高水平的品改技术队伍,培养人工授精技术员;二是对牛品改技术进行“传、帮、带”培训,即由技术比较熟练的人员对不熟练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要求乡镇站一名牛品改技术员一年最少带熟一名牛品改新技术员,每个乡镇站要传会全站人员掌握牛品改技术;三是对养殖户进行培训,重点是牛发情观察和饲养技术、疫病防治;四是加大良种良法的技术培训,就补料、育肥、驱虫等技术进行了针对性培训。
2.3创新工作方法,扩大牛品改面
为使群众积极加入牛品改行列中,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一是通过新闻媒体、牛改热线电话、宣传资料公布各乡(镇)站长电话,印制技术员名片方便农户互相传递;二是通过制作宣传板、开展宣讲活动加大牛改效益的宣传;三是全面实现牛品改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行牛人工授精收费制度,配成功1头收费120元~150元。
2.4整合项目资金,助推牛场发展
利用在我县实施的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以及我县扶持畜牧业发展资金,针对有发展后劲的养牛户给予项目资金的扶持,加快了适度规模牛场的发展。
3存在问题
3.1牛改人员偏少,未达到一村一人
由于我县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年龄偏大和部分村没有防治员,因此尽管我局多次培训牛人工授精技术,但是至今未达到一村一名牛人工授精技术员,也影响了牛改工作的全面铺开。
3.2饲养技术欠缺,影响养牛经济效益
养殖户文化水平低、科学养殖意识薄弱,加之学习科学养殖平台欠缺,导致养殖户饲养技术不科学、不到位,在发展适度规模养殖中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栏舍建设不规范、粪污排放不畅;二是牛的日粮结构比例不当;三是缺少青贮、氨化草料,枯草季节牛草料不够,冬季掉膘现象明显;四是缺少对牛的精心护理,影响了牛的生长速度。严重影响了养牛经济效益。
3.3缺少资金扶持,影响牛场快速发展
由于现在牛源紧缺,牛种价位逐渐攀高和各种基建费用偏高,要建立一个牛场需要花费几十万。因此,如果没有资金的扶持,适度规模牛场的快速发展也将受到制约。
4建议与对策
按照“科学养殖,助农增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助推适度规模牛场科学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一是拓宽资金投入渠道,通过财政拨款、农民自筹、银行和信用贷款、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养牛业生产的投入;二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通过举办牛人工授精班和饲养技术培训班,不断提高品改技术员和养殖户品改技术和科学饲养技术;三是抓好草源,充分利用当地天然草地、林下草地、冬种草、闲田稻草、秸秆等,推广秸杆氨化、青贮等技术,解决优质草料不足和冬季饲草缺乏问题。
(恭城县畜牧与饲料站,何国庆)
上一篇: 北流市奶水牛产业发展概况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