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猪场各阶段的工业智能化实践与展望

规模猪场各阶段的工业智能化实践与展望

一、我国养猪业规模化、工业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中国养猪业发展到今天生产力已经过剩,规模化、工业智能化是发展大趋势,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环保意识的觉醒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加快,新一代农民的文明程度、尊严和自信已经与城里人相差无几,他们对环保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养猪业作为严重影响环境质量的产业,应该像发达国家一样,被划定专门区域,在得到严格的废水、废物、废气排放控制条件下进行规模化生产。逐步走向机械化、现代化、清洁化。

(二)散户缺乏风险抵抗能力

     2014年猪场严重亏损期间,养猪老板很少做出自救努力,基本上是坐在家里天天盼,月月等猪价涨起来!这种状态类似于中国股民。现在的猪市犹如第二个股市,甚至比股市更严重,因为这里现金流巨大,没有门槛、随进随出自由买卖,60%以上是小散户,也没有类似“证监会”的监管机构,同股市和赌场的数学模型一样,凭常识和感觉以及小道消息决策的散户博弈庄家绝没有赢得可能,在具有专业信息收集统计手段、专业计算机软件和舆论影响能力的炒家集团面前,散户数量越大,庄家操盘越容易。所以如果中国猪市以散养户为主的局面不改变,养猪生产者很难得到合理的回报,甚至倾家荡产。但是,如果我国6000~8000家生产成本接近的规模猪场最终取代100万~200万家散养猪户,他们信息容易沟通,低于成本谁都不会卖,行业便于达成最低价格协议,炒家要想掀起大浪就较难了。只有猪市趋于理性,养猪生产实体才会有取得合理投资回报的可能。

(三)工业化、智能化生产是规模猪场的必由之路

     在散户难以获利的同时,我们寄予厚望的规模猪场,目前也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2014年猪价长时间暴跌,沉重打击了我国规模猪场,在这期间笔者对规模猪场进行了深入考察,发现我国的很多所谓规模猪场并没有多少大工业生产机器装备,准确来说就是采用“人海战术”的规模大一些的人力手工猪场,其致命弱点是并没有因为生产规模大降低成本,反而因为雇人、管理、修建猪场等因素,造肉成本比散养户高15%~25%,只有在短缺时代猪肉供不应求的市场上,在销售完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才可能盈利。一旦产品供过于求,销售发生市场竞争,尤其与我国60%以上的散养户发生激烈价格竞争,这样的规模猪场会完败于成本低、数量小、在跌价时跑得快个体小户。

     所以,规模猪场如打算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设法发挥出自己的资金优势,投资散养户投不起的装备,把老场改造成现代工业智能化猪场,以机器做功和计算机管理为主要生产要素,形成远远高于散养户的生产效率,在养猪成本上占有优势。

(成都肇元科技有限公司,夏天)

上一篇: 猪价已进入上涨通道高点或在2015年春节前出现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