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羊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通过不同途径,一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公羊的精液品质、受精能力及母羊的正常发情、排卵数、受精卵数和胎儿的发育,最终影响着羊的繁殖力。为此,必须全面了解这些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羊的繁殖力不断提高。
1 遗传
繁殖力水平的高低与遗传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如,国内优质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的繁殖率比较高,且遗传性能比较稳定,杂交后代也可保持多胎的性能。因此,在选育配种的品种时,必须要综合考虑遗传因素,并尽量将其优秀的遗传性能保留下来。
2 营养
营养因素直接关系到母羊的发情、配种及出生胎儿的生长状况,其中,尤以蛋白质和能量对繁殖率的影响最大。研究证实,成年母羊长期能量供给不足,可导致安静发情,延误最佳配种时机;羔羊长期能量供给不足,可推迟羊只性成熟,缩短其有效繁育年限。由此,建议于母羊配种前可有针对性地增加饲草能量水平,可有效提升母羊排卵数。而蛋白质匮乏,将减退羊只食欲,影响能量摄入,推迟发情率和受胎率。
3 饲养管理
科学的饲养管理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羊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营养等方面的需要。合理的放牧、饲喂、运动、调教信息、羊舍卫生及交配制度等一系列管理措施,均对羊的繁殖力有一定的影响。相反管理不善,会使羊的繁殖力降低,甚至造成不育。
4 繁殖技术
在自由交配时公母羊比例不当(以1∶25为宜),在人工辅助交配时过度利用公羊,错过发情期,配种不适时;人工授精、冷冻精液的操作技术不过关,以及种公羊饲养管理不当等因素都会影响母羊的繁殖力。
5 年龄
壮年母羊身体健壮,产羔多,所产羔羊体质也好。母羊一般3~6岁繁殖力最高,这时产双羔、三羔的比例也高。
6 提高羊繁殖能力的技术措施
6.1 加强羊群饲养管理,维持羊只适当膘情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羊只营养水平,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维持羊只适当膘情,是提升羊群繁殖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研究证实,全年抓好膘情,不仅有利于母羊整齐发情,更有利于增加母羊排卵数量。本着维持良好膘情的原则,在配种前给予短期优饲,能使产羔率增加。种公羊的营养水平对母羊的受胎率和产羔率、羔羊的初生重及断奶重也有影响。用全价营养饲料饲喂公羊,母羊受胎率、产羔率就高,羔羊初生重、断奶重也大。实践证明,在羔羊群中放入结扎输精管的试情公羊,可显著缩短初情期,而且长期放入试情公羊的效果比每天用试情羊检查2次效果更好。用高能日粮饲养的母羔,初情期比用低能日粮饲养者短。冬季出生、秋季断奶的母羔达到发情期的天数显著少于秋季出生、冬季断奶的羔羊。
6.2 改善母羊生殖的生理环境,使用药物诱产多羔技术
药物诱产多羔,是提升单只生产效益的关键。实验证实,借助药物人为改善母羊生殖生理环境,可催生每胎母羊产双羔,甚至是多羔。目前,羊群养殖采用最多的催胎药物为双羔素和双羔苗。双羔素可于母羊配种前4~7周颈部皮下注射1次,或者是于配种前的2~3d,加强注射1次,效果更好。双羔苗水剂可于母羊配种前2~5周颈部皮下注射1次,2ml/次。双羔苗油剂可于母羊配种前2周,臀部肌肉注射1次,2ml/次。
6.3 诱导母羊发情,缩短产羔间隔
为了确保母羊每年能够更多的产羔,必须要打破其季节性繁殖的规律,缩短产羔间隔,使其每个季度都能够发情、配种、产羔。建议母羊产后45d,于母羊群中放养结扎输精管的试情公羊,同时于阴道内投放含孕酮的海绵栓。于产后58d,母羊注射马血清促性腺激素500IU。于产后60d,取出海绵栓。基本上可有效缩短产羔间隔210d左右,达到诱导发情,提升繁殖率的效果。
6.4 适当控制光照和温度,促进母羊繁殖活动
先长光照90d,后短光照10d;其后,测定母羊体内孕酮、促乳素、褪黑激素的水平。发现在长光照时间内促乳素水平升高、短光照有所降低。同样道理用于高温实验,发现高温也能促进促乳素分泌。综合两者因素,短光照对羊只繁殖活动促进效果更加明显。此外,光照与成年母羊的性活动也密切相关,短光照可增加母羊的性活动频率。但是,青年母羊由于身体调节机制尚不发育完善,性活动频率与光照长度的关系尚不及成年母羊明显。
6.5 优选配种公母畜,提高羊群产羔率
母羊产羔率与遗传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配种公母畜如果繁育能力较强,其产羔率相应也比较高。对于配种母羊,尽量自多胎羊后代中优选,同时还要兼顾母羊的泌乳能力和哺乳性能。对于配种公羊,尽量自多产母羊后代中选育,要求体质健硕、雄性性征明显,同时兼顾精液品质。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大树镇畜牧兽医站,胡蕴荣)
上一篇: 提高笼养种鸡人工授精率的综合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