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猪价周期性下跌困境的对策建议
达州市通川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是传统养猪大区,养猪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是,2014年以来,与全国多数地区一样,该区猪价呈大幅度下降趋势。
为研判形势、指导生产,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在走访部分乡(镇)、村社和生猪养殖场(专合社),听取养殖业主、屠宰企业负责人和广大养殖农户的意见建议后,结合业界众多同仁的观点,就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和近期行情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
2014年元月下旬开始,该区一季度生猪出栏价、猪肉零售价均呈直线下跌趋势,与往年比时间早、幅度大,养猪亏损持续加大,散户清栏、退出,规模户资金压力进一步趋紧,期待、焦虑让他们不知所措,规模场更是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养猪业到了拼信心与拼实力的阶段,已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出栏肥猪均价10元/kg,比2013年同期下降25%以上(其中,猪胴体均价14.5元/kg,比2013年同期下降20%以上;仔猪均价20元/kg,同比下降18%),猪粮比4.5∶1,低于5∶1的“红色预警区”,在正常出栏体重情况下,养殖场(户)和自繁自养场(户)出栏猪头均亏损300~500元,如压栏则亏损更多。
2 主要原因
2.1 周期变化
以前3年1个“猪周期”,现在被1年波动所替代,2014年又较2013年同期提前1个多月进入深度亏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因为现代畜牧业进程加快、养猪规模化水平提升,繁育水平高、猪发病少、死亡率低,在抗疫病、抗周期性等方面能力增强。
2.2 产能过剩
2012年以来,因猪价高烧不退、高额养猪利润和政府系列补贴、扶持政策,行业转移和返乡农民砸钱养猪的越来越多,导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2013年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大量仔猪死亡,夏季生猪出栏量下降,导致猪价连续上涨,许多养殖场(户)把去年6~8月份价格上涨当作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始,普遍扩大规模,存栏母猪数量及比重高,加之压栏惜售育肥猪,导致总量富余、市场供给过剩。
2.3 销售不畅
首先,随着城乡居民消费习惯、膳食结构的转变,人们对牛羊禽蛋奶制品需求增加。加之,过春节时准备的腊肉制品没吃完,特别是国家禁止公款吃喝的宏观政策,造成猪肉需求绝对量大幅减少。其次,过去四川靠青绿饲料、农副产品等养猪的优势已不存在,因饲料原料主要靠外省引进,生产成本比河南、山东等省高1~2元/kg,导致川猪市场竞争力下降、外销不畅。第3是2013年国家为平衡贸易进口猪肉、猪杂66.92万t,加之中央及地方去年5月后几次收储的冻猪肉总量约20万t,集中在国庆、元旦和春节前出库投放,国内大型企业如双汇等又进军达州,使本已充足的本地区市场雪上加霜。
3 行情分析
2014年3月下旬,国家储备冻猪肉收储启动,四川省政府从2014年4月15日起启动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一级响应,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稳定猪价。由于上半年属消费淡季,加之居高不下的饲料、人工等成本,在当前需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预计猪价仍将低位震荡,回升有望在二季度下半季出现。
4 对策建议
4.1 强化价格监测预警
依托农业部、国家调查队等部门的生猪信息监控或预测系统,组织发改、畜牧、物价、商务、统计等部门定期会商,收集全国生猪生产信息,动态监测生猪的存栏、出栏、补栏等情况,对仔猪、肥猪、猪肉、饲料等价格走势做出预测,并将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及周边县市的肥猪、仔猪、母猪、猪肉价格定期向养殖者发布,让养猪户根据市场情况,合理安排生产。
4.2 加大扶持保障力度
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督导检查,将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菜篮子”产品生产扶持项目等惠民助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坚定养殖信心;引导养殖户按照自愿参保的原则,积极参与生猪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应保尽保、提高育肥猪参保率),降低养殖风险;衔接银行、信用社、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其社员和农户进行联保,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加大生猪养殖的专项信贷资金投放力度,增加中长期贷款。
4.3 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生产一线开展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工作,指导养殖户采用各种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积极引导养殖场(户)压缩产能——根据当地、自身条件适当压缩母猪群规模,加大劣质经产母猪的淘汰力度,对现有母猪可按照一定比例延迟配种,在减少养殖亏损的同时,以“两化联动”为抓手,支持种猪场、专业大户和养殖能手牵头发展规范、实体化的养殖专业合作社,鼓励宏隆肉业、旺门生物、七星椒等龙头企业以“寄养”、“托养”、“订单”养殖等经营模式,构建基地、农户、龙头企业与市场紧密的产销联结机制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四川达州市通川区青宁乡动物防疫监督站,李中清;达州市通川区人大农城环资工委,刘昌俊;达州市通川区畜牧食品局,伍松柏)
上一篇: 仔猪病毒性腹泻分析及综合防制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