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猪以繁殖性能高和肉质鲜美等优良遗传特性引起养猪界的高度关注,美、法、日等国先后从我国引进了梅山、枫泾等太湖猪种群,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水平和进度已领先于我国。二花脸猪(图1和图2)是太湖猪中繁殖性能最优秀的一个种群,基于保持我国太湖猪原产地的猪种优势之考虑,国家采取对二花脸猪不准出口的强制措施,使产仔力最高的这一猪种不流出海外。常熟市畜禽良种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承担着国家和江苏省的二花脸猪保种任务,经过40多年的保种与选育,保种猪群基本保持了其原有的繁殖力,而且瘦肉率等产肉性能略有提高。现将近年来猪群纯繁猪与杂种猪(图3—图5)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分析,为二花脸猪的持续选育与杂交利用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于常熟市牧工商总公司二花脸猪保种场2009—2014年近5年的产仔哺育记录,共306头母猪982胎的产仔哺育成绩。每年春秋两季产仔。配种方法:杂交部分为人工授精,纯繁部分为自然交配,配种记录、母猪产仔哺育记录资料完整,原则上凡属于正常妊娠分娩的资料均采用,极少数因故造成大部分弱仔、死胎或木乃伊及产仔特别低下的资料不予统计。
(2)猪群的饲养管理相对稳定,环境条件也基本一致。
2结果与分析
2.1杂交对产仔数与仔猪乳头数的影响
不同组合的产仔数和仔猪乳头数见表1。用外种猪与二花脸杂交,产仔数与纯繁猪没有差异,但对后代仔猪的乳头数有影响,长×二、杜×二、大×二仔猪的平均乳头数与二×二相比分别减少1.79、1.84、1.87枚,差异均极显著(P<0.01)。不同杂交父本的杂种仔猪的乳头数无显著差异(P>0.05)。
2.2杂交对仔猪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的影响
不同组合的仔猪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见表2,杂种仔猪的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均极显著高于纯繁仔猪(P<0.01),长×二、大×二、杜×二仔猪初生个体重与二×二相比分别提高0.39、0.38、0.38kg。大约克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3个杂交父本的杂种仔猪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数值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
2.3杂交对仔猪20日龄个体重和窝重的影响
不同组合的仔猪20日龄个体重和窝重见表3。杂种仔猪的20日龄个体重和窝重均不同程度高于纯繁仔猪;无论是个体重还是窝重均表现为大×二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杜×二(P<0.05)和二×二(P<0.01);长×二显著高于二×二(P<0.05);长×二与大×二间及长×二与杜×二间差异不显著(P>0.05)。
2.4杂交对仔猪35日龄个体重和窝重的影响
不同组合的35日龄个体重和窝重见表4。35日龄个体重无论是初产和经产均表现为大×二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二×二(P<0.01)和杜×二(P<0.05),长×二和杜×二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二×二,而长×二与大×二间及长×二与杜×二间无显著差异(P>0.05)。35日龄窝重初产表现为大×二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二×二(P<0.01)和杜×二(P<0.05),长×二和杜×二均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二×二,而长×二与大×二间及长×二与杜×二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产表现为3个杂交组合均极显著高于纯繁(P<0.01),大×二和长×二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均显著高于杜×二(P<0.05)。
2.5杂交对仔猪20和35日龄存活数的影响
不同组合仔猪的20和35日龄存活数见表5。无论是杂交还是纯繁,20和35日龄仔猪存活数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
3小结与讨论
(1)杂交对二花脸猪的产仔数、20和35日龄存活数均无显著影响;杂种仔猪的乳头数极显著下降。杨茂成等(1992)[1]对当时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近10年459头母猪1260胎产仔记录进行统计,二花脸母猪初产产仔数12.75头,经产产仔数15.4头,且发现杂交当胎的产仔数取决于母本的产仔性能;葛云山等(1995)[2]统计二花脸初产25胎平均产仔数为12.76头,经产49胎的平均产仔数为15.55头,均与本文结果十分吻合。徐晓波等(1998)[3]统计661头二花脸仔猪的乳头数平均为17.23枚,与本文一致,长×二杂种仔猪519头的平均乳头数为15.08枚,低于本文统计结果。
(2)杂种仔猪的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均极显著高于纯繁仔猪;杂种仔猪的20和35日龄个体重、窝重均不同程度高于纯繁仔猪,且均呈现大×二>长×二>杜×二>二×二的顺序。张建生等(1993)[4]统计31胎二花脸母猪20日龄窝重为37.3kg,高于本文结果。葛云山等(1995)统计二花脸初产20日龄窝重27.5kg,经产34.5kg,略高于本文结果,用长白猪杂交时的20日龄窝重比纯繁时提高7.3%,而本文统计杂种一代的20日龄窝重较纯种提高30%左右,差异显著,这可能一方面是作为杂交父本的外种猪近年来的生长性能提高幅度较大,另一方面随着饲料档次的提高,更加发挥了外血统猪的生长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