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浅析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浅析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措施

     梨树县是国内产粮大县之一,养殖业发展一直很好,曾是瘦肉型猪基地县、秸秆养牛示范县等,全县的生猪生产、黄牛生产数量多、质量好,著名“梨树白猪”闻名省内外。近年来,全县的养殖业已经由散养向规模养殖发展,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也不断提升,同时,也带来动物产品交易频繁、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补偿机制不完善、监管不力等引起,特别是对动物疫情、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处置不规范,使动物疫病不能彻底控制,而使疫病防控面临严峻现实。

1 动物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

     梨树县在重大动物疫病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消灭和控制了一些疫病,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和动物产品频繁的调入和调出,相应的检疫、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存在逃避检疫与非法经营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疾病暴发流行的情况。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应引起高度重视。

1.1 技术管理人员

     1.1.1 认识有待提高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及养殖知识宣传不够,养殖准入门槛较低,一些养殖企业,特别是养殖户对防疫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认为这是相关机构和技术人员的创收手段,只是想收钱,防疫不防疫和动物得不得病没关系。存在逃避检疫或未经严格检疫、消毒、隔离的现象,主动接受检疫的意识不强。

     1.1.2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检疫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对动物检疫工作相关的许多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不太熟悉、对检疫涉及的多畜种多疫病并未完全掌握,仅仅对出现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明显的病畜、监测试剂呈阳性的含违禁药物动物产品做出处理,而对潜伏症状不十分明显的疫病,目前无监测试纸的残留兽药,不能准确判定。不能规范开展检疫工作。动物检疫员人数总体上不足,同时,人员利用率又低,难以保证检疫质量。

1.2 动物

     动物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动物由散养到规模饲养,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动物遇到应激情况增加。引种时,没有检疫或检疫不彻底,隔离消毒不到位,无害化处理的设施落后或根本没有,使病原体传入与扩散增加,养殖环境病原体污染加重种类增多。检疫工作未真正到位,容易随动物、动物产品的调入时带入病原体,使养殖场所病原体种类增多,动物混合感染继发感染增多,继而使动物疫病日趋复杂。

1.3 经费

     由于防疫经费不足,办公条件差,人员支出存在困难,无害化处理经费及维持正常工作经费短缺,使疫病防控难于正常开展,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

1.4 管理

     虽然有《动物防疫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有一部分可执行力差,有待完善。如,发生疫情的上报、封锁措施有,但执行不力,疫点的确定和解除,易感动物不得流出疫区,防止疫情跨区传播措施仍有待加强。免疫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切实抓好免疫、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基础防疫工作,及时构筑有效防疫屏障。建立相关预案、技术规范,确有重大疫情时处置规范,有处理突发疫情的能力。

1.5 设备、设施及养殖场环境卫生
 
     基本工作的设施、设备等不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备及设施短缺或不足,一些乡村根本没有相关处理设备和设施。养殖场分区不合理,一些昆虫和老鼠等生物仍有传播疾病的可能。

2 对策措施

2.1 做好宣传,提高认识

     要做好顶层设计,以人为本,应强化宣传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动物疫病防控关系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息息相关,也关系到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做好宣传工作,提高管理者、养殖从业者的疫病防控意识,以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技术工作,积极配合各级防疫部门做好疫病工作。管理部门、技术部门及养殖者做好协作,不同区域间做好联防联控,形成防控疫病的合力。

2.2 做好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养殖及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定期组织从事防疫和养殖的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学习相关的疫病诊断、防疫知识,提高疫情检测诊断能力,了解动物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增强自主防疫意识。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如知识竞赛,技术比赛,鼓励从业人员钻研业务;请相关技术人员和专家做技术讲座,达到清楚了解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可操作性强。推广养殖方面的新技术和新知识,以提高养殖水平,提高从业者的综合素质。管理技术体系精简高效,管理层次分明,分工明确。

2.3 疫病防控策略要切实可行

     要做好当地疫病流行病学调查,防控措施要与当地的疫病发生规律相匹配。一方面,业务主管部门要重点明确开展流行学调查的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组成、流行病学调查程序、目的等;另一个方面,要明确动物疫病种类,制定详细、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按照分类实施的方法开展,保证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有章可循,并做好技术培训,必要时制定详细的调查问卷,使每位调查者熟练掌握调查的对象、内容、程序和方法。发生疫情时及时开展应急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扩散范围,提出控制措施建议。针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中遇到的特定问题,启动专项调查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全面开展疫情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疫情隐患。要加强化处置力度与促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面对动物疫病和病死动物,养殖场户、经营者会权衡利益,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无补偿的或补偿少于市场病死动物残值的,养殖场户会对未发病的动物采取出售或治疗,甚至出售发病的、病死的动物;知悉有政府补偿且觉得合算的,则会主动上报。

2.4 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动物卫生监管体制,宜推行兽医垂直监管体制。最大限度地控制动物、动物产品长距离、高频率、低限制的流通调运问题;要理顺防疫检疫监管工作机制,强化检疫队伍、运行机制与检疫申报点、检疫设施等检疫相关建设;调整与提升养殖场户、乡镇屠宰场、动物及其产品经营加工场所的布局、规模与疫病防控设施条件,确保检疫工作有能力、有条件做好,确保检疫质量,促进养殖场户、经营户主动申报检疫。

     落实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措施,加强活畜交易市场检疫,做好调入和调出活畜、活禽的检疫和监管工作,防止疫情跨省区传播。要强化动物疫病、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的业主主体责任意识,促进他们主动积极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肉质检验,谁的产品谁负责。强化动物检疫的监管执法,提高违法行为的法律震慑力,增加违法成本与处罚概率,促进畜主配合接受动物及其产品的检疫。

2.5 保障体系建设

     理顺畜牧业经费投入和监管处置机制。包括经费保障、人员数量和素质保障、检测技术和设施设备保障等,要建设检疫监测隔离消毒设施,培养广大养殖场(户)和经营加工户的质量安全意识。从检疫机制上、要素上、设施上和工作环境上、效率上、工作质量上,要理顺动物检疫体系,确保检疫工作规范与效率,提高检疫工作深度与广度,加强执法与监管工作,使检疫工作对动物疫病控制与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起到积极的作用。加大对瞒报、阻碍他人报告和随意处置病死动物的监管处罚力度,同时,做到及时足额补偿和建立举报奖励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促进从业人员上报与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的积极性、主动性。

     临床兽医诊疗能力的提高,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要不断接触、反复钻研和接受实验室检测验证指导。疫病的控制,除需要最直接兽医诊疗外,还需其他饲料、育种、饲养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要大力扶持由社会力量构建的动物疫病诊疗机构、繁殖育种机构、疫病监测中心、兽药疫苗研发中心等的建设,并强化养殖生产要素市场监管,维护良好的经营与养殖秩序;同时,要加强培训与政策引导,激励从业人员努力学习,认真钻研业务。

(吉林省梨树县梨树镇畜牧站,毕胜)

上一篇: 农村畜禽散养户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