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禽散养户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兽医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实现了畜禽疾病医疗和预防分开,畜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由于畜禽疫病防控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安全发展,而且事关公共卫生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而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农村散养户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仔细分析,做好整改,提升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是基层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应尽的责任。
1 防疫
1.1 畜禽引进和出栏
散养户进出畜禽无规律性,使得防疫注射工作不能及时跟上;同时,对畜禽疫病的防疫意识不强,不能及时通知防疫,使防疫人员不能及时对引进畜禽做好注射免疫。
1.2 免疫密度
部分散养农户因为个别畜禽免疫后反而发病的免疫失败情况,拒绝免疫。不重视犬和禽的免疫,散养户的家犬、家禽防疫是难点。拒绝春秋两季的禽流感防疫,防疫工作人员找不到动物主人就放弃了工作,造成防疫密度要求达100%成为一纸空谈。
1.3 防疫员工作责任心不强
个别防疫员责任心不强,工作拖拉,造成防疫工作滞后。
2 饲养管理
由于农户养殖多是利用自家屋前屋后养殖,管理粗放,条件有限,粪尿排放随意,有直接下河养禽,有堆到屋前屋后,一旦下雨,污水横流,造成邻里纠纷;并且易发生传染,造成疫病暴发。
3 疫病监控
目前,本地区畜禽养殖仍以散养为主,畜禽疫病的防控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加上一线防疫的人员分工范围太大,有时达到1人管理10个村的情况,单是按照上级要求做好畜禽各项防疫注射工作就够繁杂了,还需要承担一些诸如能繁母猪、育肥猪、家禽、山羊等保险及死亡理赔勘查、肉猪死亡无害化处理等等一些相关工作,使得对疫病的监控很难做好。再加上,农户对畜禽疫病的认识不高,也给疫病的防控增加了难度,如,将畜禽尸体乱弃或抛下河、时常有将死猪肉卖给不法商人的现象发生,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甚至于疫病流行,造成更大程度上经济损失。
4 免疫抗体检测未能正常开展
各兽医站在常规免疫注射中,对畜禽的免疫抗体监测未能正常开展,而每年2次的市畜牧兽医中心集中抽检又不能真正的反映出各种疫病的防疫效果。
5 对策与措施
(1)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建设,提升养殖规模经营,逐步淘汰散养户,统一使用污水处理设施,达标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2)加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充分让广大群众了解动物疫病防治与人民的身体健康息息相通,使其自觉接收和参与动物疫病预防,才能更进一步的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
(3)加强对拒防户的说服教育,力争让其主动配合和接受防疫。特别是在春秋两季的散养家禽禽流感防疫中,必须要由村委会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得力的公用工配合防疫员,对养禽户不论其是否愿意都必须由公用工“直接抓鸡”进行注射,只有这样采取强制措施,才能真正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对于家犬的防疫更需要政府重视,多部门配合行动才有可能将犬防工作做好。
(4)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日常疫病监控,特别是大型规模场的管理。由于各场都有场内兽医,为了及时了解所在场的疫病防控情况,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查管理制度,加强对其动物疫病的防治和死亡畜禽无害化处理的监督,确保其安全生产,无疫病发生和死亡畜禽上市,一旦发生必须从严依法查处。集中力量建设“动物尸体处理场”,实施“动物尸体集中回收”无害化处理制度。对于规模养殖经营户更是要从严监管,防疫、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等各项设施必须达到标准才能进行经营,并正常进行不定期检查,确保其守法经营。对于散养户和养殖场所死亡的畜禽最好要尽快实施“动物尸体集中回收制度”统一进行焚烧等无害化处理,切实推行有效可行的、从源头控制动物污染源的一种新型的防治方法。
(5)认真对待农户因防疫反应造成死亡的经济损失,及时由兽医站按照市场价进行赔偿,使农户从中感到政策的优越,而不能采取不问不理的态度,造成防疫人员与养殖户的矛盾加剧,更加不愿意参加防疫,使防疫工作更加难做。
(6)充分发挥兽医站现有的化验室设备,不定期开展畜禽免疫抗体测定,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发生原因,并进行补免工作,确保畜禽疫苗的保护力,使畜禽生产得以安全地生产。
(7)加强防疫工作人员的服务思想和技术教育,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技术水平。对于农户的要求,要做到有求必应,及时上门服务,做到让群众满意,加大多部门配合力度,消灭防控死角,使疫病防控工作从严从实做得更好。
总之,动物疫病防控要常抓不懈,争取养殖户配合,提高养殖户对动物疫病危害性的认识,要采取多部门联动、强制防疫相结合的措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单一依赖兽医防疫来控制动物疫病的方法。政府保密度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切切实实与兽医部门联合,采取统一行动,才能真正的提高防疫密度。加强打击收购、贩卖病死畜禽,尽快建立畜禽病死回收处理场,实行统一无害化处理,消灭污染源,减少二次污染,确保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
(泰兴市姚王镇兽医站,顾元鹏黄建余)
上一篇: 规模化猪场防控猪流感的技术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