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规模化猪场防控猪流感的技术措施

规模化猪场防控猪流感的技术措施

     猪流感是由A型猪流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突然发热,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流鼻涕、咳嗽,气喘,呼吸困难为特征。本病虽然传播快,发病率高,危害性较大,但单独感染时病死率很低(约1%)。进入秋冬季节,天气变化异常,猪场要做好猪流感及呼吸道疾病的保健预防。本文就目前猪流感的发病状况与防控技术谈点个人意见,仅供养猪场参考。

1病原体

     甲型(A型)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有15个H亚型,9个N亚型,在猪群中常发生流行的血清型多为H1N1、类禽型H1N1和类人型H3N2毒株;也有H1N2、H1N7、H3N6、H3N1、H5N2和H2N3等亚型流感病毒的报道。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对福建省9个地区的猪场进行血清学监测发现,我国猪群中存在甲型H3N2、H1N1、H9N2的感染,没有发现H5N1感染。福建猪群感染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非常普遍,H1阳性率为47%,H3阳性率为28%,其中H1占绝对优势,连续两年的阳性率都在50%左右。倪汉忠等对广东省猪群中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H1N1的阳性率为30.68%,H3N2的阳性率为53.7%。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较强,对热敏感,75℃即可杀死病毒。病毒对消毒药敏感,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病毒,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

     现代研究发现,禽流感病毒构成了人流感病毒的大基因来源,是产生新的人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库。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能利用不同的受体进入猪体细胞,并能在猪体内复制病毒,所以认为猪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流感病毒株的“混合器”,也是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的中间宿主,20世纪所暴发的3次人类流感大流行都与猪流感密切相关。其流行毒株均为人、猪和禽流感病毒的新型基因重组和突变病毒。该病毒已由人传播到猪群,并在猪群中持续存在,但尚还没有引起大范围流行。近几年来对猪流感监测结果发现,流感病毒在猪群中持续进化过程中H1N1、H1N2、H3N2等多个亚型病毒同时流行,其中H1N1亚型病毒已成为流行优势毒株,而且出现了H1N1亚型多个基因型(包括类禽型H1N1、甲流H1N1、经典型H1N1和类人型H1N1)流感病毒协同并存的流行态势。目前研究确认,流感病毒种间传播取决于血凝素(HA)序列上受体结合位点(主要是226位氨基酸)与宿主细胞表面病毒受体结合能力。流感病毒受体有2种,即唾液酶A2、6半乳糖苷(SAA2、6Ga1)和唾液酶A2、3半乳糖苷(SAA2、3Ga1)。当流感病毒HA蛋白质的226位氨基酸残基为蛋氨酸(Met)时,对SAA2、6G1和SAA2、3Ga1有相同的结合能力;并且猪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同时具有人和禽流感病毒受体SAA2、6Ga1和SAA2、3Ga1,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流感病毒可感染人和禽,猪又可被人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感染。猪对许多A型流感病毒敏感,人和禽的流感病毒也都能感染猪只。比如猪群中现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就是由人传染给猪的。

2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天气多变的深秋和早春,以及寒冷的冬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春季节;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2月底,以元旦至春节之间为发病高峰。当阴雨、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时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各种猪只都可感染,病猪和带毒猪为传染源,经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传播。发病快,传播迅速,2~3天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低,一般为1%。

3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为2~7天,病程约1周。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体温升高达40~42℃,精神高度沉郁,眼结膜潮红,卧地不起,寒颤,关节疼痛,行走无力,不食;流黏液性鼻涕,咳嗽,气喘,腹式呼吸,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母猪流产,产弱仔,流产率为10%左右,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本病与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并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使病情复杂化,并发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心包炎等,从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更大的损失。

4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含有大量的带气泡的黏液;淋巴结肿大、充血;肺呈紫红色,肺气肿部位、心叶、尖叶、中间叶切面有大量白色、棕红色泡沫样液体,肺间质增宽;脾脏肿大,胸腔与腹腔积液,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5诊断技术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由于猪流感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不典型,加之出现并发与继发感染而使其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确诊本病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5.1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取发病2~3天急性病猪的鼻液、气管或支气管渗出液,或者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肺脏及其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病料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或MDCK细胞。37℃孵育3~4天,收集尿囊液和羊膜腔液,用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病毒的血清亚型。

5.2抗体检测

     发病猪群的急性期采取血清1份,发病后2~3周恢复期采取血清1份,分别用血凝抑制试验进行抗体检测,如果恢复期血清中的HI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高4倍,即可诊断为猪流感。

5.3猪流感病毒的检测

     可采用RT-PCR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也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法(IFA)、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

6综合防控技术

6.1隔离饲养,科学管理

     猪群要按照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开隔离饲养,实行封闭式管理,做到全进全出。管好饲养人员,管好猪群,管好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三度,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饲养密度;保持二干,猪舍内要保持干净与干燥;坚持一通,坚持空气流动,同时防止与减少各种应缴,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6.2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清除猪舍的粪尿和污水、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平常每周消毒1次,疫病流行季节每周消毒2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可选用1∶500德梵氏消毒液(聚维酮碘)、1∶800卫康、1∶800消毒威、1∶400菌毒消、1%强力消毒灵、5%碘伏、1∶800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对流感病毒及其它病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人员与物品的进出均应消毒,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生产区内。猪场禁止饲养牛、羊、犬、猫及家禽类等动物。

6.3做好免疫预防

     种猪群要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疫苗、伪狂犬病疫苗和口蹄疫等疫苗;小猪除了接种上述疫苗外,还应当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喘气病活菌苗和链球菌双价灭活苗。使猪体具有坚强的特异性免疫力,可有效减少猪流感的发生与混合和继发感染。

     接种猪流感H1N1与H3N2灭活疫苗,后备种猪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后间隔3~4周进行二免。生产种猪每年免疫1次,仔猪断奶后免疫1次。发生疫情时,可进行紧急接种,效果明显。

6.4药物预防

     平时可选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感染、抗应缴的药物进行预防,每月预防1次,每次12天;有疫情时,每月预防2次,中间间隔7天。药物预防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粉(中药制剂)2000克、转移肽(微囊包被的转移因子)800~1000克、干扰肽(微囊包被的干扰素)600~800克、溶菌酶(水解酶,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400~500克,拌入1吨饲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2:柴葛解肌散(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等提取物及其它抗病毒成分复配而成)600克、抗菌肽500克,拌入1吨饲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3:清热散(大青叶、板蓝根、石膏、大黄等提取物及其它抗病毒与免疫调节成分)600克、细菌素500克,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4:1吨水中加双黄连粉(含金银花、黄芩、连翘等)400~500克、西尔康(含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100克对水200升、口服排疫肽(复合免疫球蛋白质)100克对水300升,连续饮水12天。

6.5综合治疗

     临床上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采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毒、抗混合与继发感染、抗应缴及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小猪15毫升、中猪20毫升、大猪30毫升)、干扰素(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排疫(5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5毫克,每日1次,连用3~4天,也可使用头孢拉定注射液或林可霉素注射液等。

     病猪不食,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每日1次,连用2天。同时饮用电解质多维(200克对水1000升)、葡萄糖粉(200克对水1吨)、板蓝根粉(500克对水1吨)、溶菌酶(400克对水1吨),连饮7天。

     方案2: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毫升)加倍健(免疫核糖核酸),每25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加倍康肽(猪用白细胞介素-4),每3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瑞可新(泰拉菌素),每40千克体重1毫升,每2日1次,连用2次。也可用泰乐菌素注射液或多西环素注射液等。

     不食者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天下午1次,连用2天;同时饮用1吨水中加双黄连粉500克、排疫肽(100克对水300升)、电解质多维(200克对水1000升)、葡萄糖粉(200克对水1吨),混合饮用7天。

     方案3:银黄注射液(含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每千克体重0.2毫升,加干扰素加转移因子或者加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每日1次,连用3~4天;同时肌注施美芬(第4代头孢类),每25千克体重2毫升,每日1次,连用3~4天。也可肌注30%氟苯尼考注射液等。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全天饮水参照前2个方案实施。

7公共卫生

     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3种流感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基因片断,携带有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毒株,具有亚洲猪流感和非洲猪流感病毒的特征。经呼吸道感染,人可传染给人,人也可传染给猪,但未发现猪传染给人。虽然新流感病毒在跨越物种传播,但没有出现任何适应性变化,食用猪肉食品不会有传播流感的危险。我国将甲型H1N1流感列为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同时将其列入检疫传染病。

     人表现为:突然发热,精神不振,眼发红,流鼻涕,头痛,咽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不畅;有的出现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发病初期使用达菲、乐瑞沙、金刚烷胺等治疗有效。使用板蓝根、金银花、大青叶、鱼腥草、柴胡、甘草等中药制剂治疗效果良好。

     人的预防按照国家卫生部2009年5月9日颁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实施。本方案和国家口岸检疫措施,完全符合《国际卫生条例(2005)》以及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万遂如)

上一篇: 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措施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