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提高雏鸡健雏率的关键技术

提高雏鸡健雏率的关键技术

     人工孵化为养禽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了保证,同时孵化厂孵出雏鸡的健雏率直接影响孵化厂自身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因此,健雏率是每个孵化厂必须重视的一个指标。影响健雏率的因素很多,如种鸡的饲养管理、孵化技术等。笔者根据经验总结出提高雏鸡健雏率实用性较强的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

1对种鸡进行特殊饲养管理

     饲养种鸡的目的是为养鸡场提供较多的优质雏鸡,这取决于种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和疾病的控制程度。

1.1育雏、育成期的特殊饲养管理

     1.1.1降低饲养密度由于种鸡的特殊要求,不同时期的饲养密度要比商品鸡小30%~50%,以保证雏鸡和育成鸡有较大的活动空间,使骨胳和体质强壮结实,为后期获得较高的产蛋率和优良的精液品质打基础。饲养密度依饲养的方式不同而异,育雏期平养密度为15~20只/m2,笼养密度为45~55只/m2;育成期平养密度为6~10只/m2,笼养密度为20~30只/m2。

     1.1.2育成期严格限饲6~8周龄开始,为防止种鸡体重增加过快,应饲喂营养水平较低的后备鸡料,并按照所引进鸡种饲养手册的要求进行限制饲养,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养不仅可节省饲料20%~25%,而且可提高种鸡的产蛋量,一般限饲的饲料量为自由采食的75%~80%。

     1.1.3种公鸡单笼饲养繁殖期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鸡应单笼饲养。群养时,公鸡相互争斗,影响精液数量和品质。

     1.1.4严格选择种公鸡由于种公鸡在配种时所需数量明显少于种母鸡,特别是采取人工授精技术时,种公鸡的配种能力和精液品质对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影响较大。因此选择种公鸡时必须要严格,一般种公鸡在配种前要进行3次选择:第1次选择在6周龄育雏结束时进行,选择个体发育好,冠髯大且鲜红者;第2次选择在17~18周龄育成结束时,结合转群进行,依据身体发育状况和繁殖能力进行选择,选留身体健壮,发育匀称,体重符合标准,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要求,雄性特征明显者,用于人工授精的公鸡,还应考虑公鸡性欲是否旺盛,性反射是否良好;第3次选择在21~22周龄母鸡开产后2周时进行,自然交配选择强势、性活动较多的公鸡,人工授精主要选留精液品质较好公鸡。

     1.1.5单独配制后备公鸡饲料为了培育生长发育好,具有强壮的体格,适宜的体重,性成熟适时,精液质量好,授精能力强且利用期长的种公鸡,种公鸡的饲料应单独配制,最好不使用母鸡料。后备公鸡的日粮是代谢能11~12MJ/kg,育雏期粗蛋白质18%~19%,钙1.1%,有效磷0.45%,育成期粗蛋白质12%~14%,钙1.0%,有效磷0.45%,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含量可与母鸡相同。公母鸡混养时应设公鸡专用料槽,公鸡可以伸颈采食,而母鸡够不到。母鸡的料槽上安装防护栅,公鸡的头伸不进去。

1.2种鸡产蛋期的特殊饲养管理

     1.2.1适时收集种蛋蛋重必须在50g以上才能留种,即合格种蛋的收集时间从25周龄开始。每天拣蛋5次,其中上午拣3次,下午拣2次,及时进行消毒,防止在舍内被污染。

     1.2.2确定适宜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的大小与种鸡的饲养方式和体型有关。不同饲养方式下不同体型蛋种鸡母鸡的饲养密度见表1,公鸡所占的饲养面积应比母鸡多1倍。
  
     1.2.3饲喂全价日粮为了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孵化率和健雏率,在营养需要上种母鸡比商品蛋鸡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必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以满足胚胎发育的全部需要。要求种母鸡日粮中的核黄素、吡哆醇和叶酸需要量要比商品蛋鸡高50%,泛酸的需要量是商品蛋鸡的5倍。高水平的核黄素、泛酸和维生素B12对提高孵化率、健雏率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要求种母鸡的微量元素需要量也要比商品蛋鸡高一些。种母鸡的饲料中除考虑能量和蛋白质外,还要考虑影响蛋壳质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的添加,尤其是钙、磷、锰、维生素D3,以保证蛋壳质量和钙的储备。

     繁殖期种公鸡的营养需要比种母鸡低。种公鸡繁殖期饲料中代谢能水平为10.80~12.13MJ/kg,粗蛋白质11%~12%,如果采精频率高,12%~14%的蛋白日粮最为适宜,日粮氨基酸要平衡。同时,使用高品质及足量添加维生素对提高种公鸡精液品质非常重要。每千克日粮中维生素A为1~2万IU,维生素E为22~60mg,维生素D3为2000~3850IU,维生素B1为4mg,维生素B2为8mg,维生素C为50~150mg,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种母鸡相同。同时,为了防止公鸡体重过大,给料量应加以控制,为每天110~125g/只。

2对种鸡进行体重检查与疾病检疫净化

2.1种鸡体重检查

     实施人工授精的公鸡,应每月检查体重1次。凡体重下降100g以上的公鸡,应暂停采精或延长采精间隔,并加强饲养,甚至补充后备公鸡。对自然交配的公鸡,应随时观察采食和饮水、配种活动、冠髯颜色,及时淘汰病弱公鸡。随时检查种母鸡,及时淘汰病弱,产蛋量低的种母鸡。

2.2做好种鸡疾病检疫净化

     种鸡场应对一些可以通过垂直传染方式进行传播的疾病做好检疫和净化工作,如鸡白痢、鸡大肠杆菌病、鸡白血病等。种鸡场疾病检疫工作要年年进行,而且各级种鸡场都要进行。

3加强种蛋的管理

3.1严格选择种蛋

     3.1.1把握种蛋的来源种鸡的年龄要适宜,过小(20周龄之前)或过大(60周龄后)对孵化都不利。种蛋应来源于经过系统免疫程序的健康鸡群,这样孵出的雏鸡才能健康;种蛋应来自饲喂营养全价饲料、管理健全的种鸡群,种蛋的营养对孵化率有很大影响,如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D3都会导致胚胎后期死亡。所以孵化场最好有自己的种鸡场,如果从外场购进必须了解上述情况。

     3.1.2种蛋的新鲜度要求种蛋保存时间越短,品质越新鲜,孵化率越高。一般以产后1周内种蛋孵化为宜,3~5d最好。

     3.1.3种蛋清洁度要求种蛋的蛋壳要清洁,不应被粪便、破蛋液或其他脏物污染。

3.2种蛋的保存

     3.2.1温度要求保存种蛋的适宜温度是15~18℃,保存1周内时,采用上限温度18℃,超过1周采用下限温度。种蛋在贮存之前应升温或降温,使种蛋达到贮存室的温度才能进行贮存。

     3.2.2湿度要求蛋库的湿度以75%~80%为宜,湿度大,通过通风降低湿度,湿度低,在地面放置水盘。

     3.2.3保存时间有空调设备的种蛋贮存室,种蛋可保存2周,一般种蛋贮存以5~7d为宜。

     3.2.4保存方法种蛋贮存10d内,蛋的小头向上入置。种蛋保存期间要翻蛋,保存时间在1周内的不用翻蛋,超过1周,应每天翻蛋1~2次,翻蛋时将蛋翻转180℃。

3.3种蛋的运输

     运输种蛋注意包装完善,避免震动破损,同时注意用具消毒。运输时做到快速而平稳。冬季注意保温,炎热季节防过热、阳光曝晒、雨淋等。

3.4种蛋的消毒

     种禽场每隔1h收集种蛋1次,并进行及时消毒。

     种蛋产出后在禽舍进行第1次消毒,孵化前还要进行第2次消毒,孵化期胚蛋移盘后在出雏器中进行第3次消毒。

     种蛋消毒方法很多,其中以甲醛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法和过氧乙酸熏蒸消毒法较为普遍,操作方便,效果也较好。

4严格遵守孵化操作程序,保证适宜的孵化条件

4.1种蛋的预热

     存放于空调蛋库的种蛋,入孵前应置于22~25℃的环境条件下预热6~8h,使胚胎发育从静止状态中逐渐苏醒过来,减少孵化器内温度下降的幅度,并除去蛋面上凝聚的水珠,以便入孵后能立刻对种蛋消毒。

4.2码盘入孵

     将种蛋放置于孵化蛋盘上称码盘。在国内多采用手工码盘,码盘时应将种蛋钝端向上。并对蛋盘(车)进行编号,填写孵化进程表,内容包括入孵、照检、移盘和出雏日期等。

4.3温、湿度的调节

     在孵化期间应安排人员昼夜值班,检查,记录温度、湿度、通风、转蛋情况。留意机件的运转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当种蛋分批人孵时,孵化器的温度为37.8℃,出雏器的温度为37.3℃,

     孵化器的控温系统在入孵前已经校正,定好,一般不要随意改动。在孵化过程中应随时留心观察机门上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一般每小时检查1次,看温度是否保持平稳,如有不正常现象要及时检查控温系统,消除故障。温度忽高忽低对胚胎发育有不良影响。

     每2h观察记录1次湿度。一般为40%~70%。立体孵化器最适宜湿度是:孵化器50%~60%;出雏器65%~75%;孵化室、出雏室相对湿度为75%。

     定期检查出气口开闭情况,根据胚龄决定开启大小。适宜通风换气量的原则是在保证正常温度、湿度的前提下,要求通风换气充分。蛋周围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0.5%时孵化率最高。一般孵化器内每1000枚胚蛋每分钟需新鲜空气0.14m3,出雏器需0.23m3。

     注意每次翻蛋时间和角度。对不按时翻蛋和翻蛋速度过大或过小的现象要及时处理解决,停电时按时手动翻蛋。

4.4适时照蛋

     照蛋是检查胚胎发育状况和调节孵化条件的重要依据。照蛋即在禽蛋孵化到一定的时间后,用照蛋器在黑暗条件下对胚蛋进行透视,检查禽胚胎发育情况,剔除无精蛋、死胚蛋和破损蛋的过程。一般孵化场每批蛋照蛋2次。一照在入孵后第5~8d进行,剔除无精蛋、死胚蛋、破壳蛋和不能发育的弱胚蛋。二照通常在鸡胚19日龄。其目的是检查胚胎发育情况,将发育差或死胚蛋剔除,此次照蛋后即行移盘。照蛋要稳、准、快,尽量缩短时间,防止碰震、破损胚蛋。观察要认真以免漏照和错照。

4.5适时移盘

     4.5.1出雏机的准备开动出雏机,定温、定湿、加水、调整好通风孔,备好出雏盘。

     4.5.2移盘时间将孵化后期的禽蛋,从孵化机的蛋盘中移到出雏盘或送入出雏机中继续孵化出雏的过程称移盘。移盘的时间为鸡胚孵化到18~19日龄,具体可掌握有10%起嘴时移盘。此后停止翻蛋,室内增加水盘,提高湿度,准备出雏。

4.6做好出雏和拣雏

     发育正常的鸡胚满20d就开始出雏。出雏前应准备好装雏箱,在出雏期间应关闭出雏器内的照明灯,使出壳雏鸡保持安静,以免影响出雏效果。在成批出雏时,每4h左右拣雏1次,拣雏时动作要快、轻。最后1次“扫盘”。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郑翠芝;肇源县三站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勾金宝)

上一篇: 畜牧业企业财务精细化分析与管理决策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