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南方夏季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饲养效果试验

南方夏季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饲养效果试验

     为进一步探索和掌握在南方地区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可靠性和适用性,同时比较不同菌种、不同垫料比例制作的生物发酵床对育肥猪的饲养效果,在南昌地区开展了试验,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和时间

     1.1.1试验时间2012年5月18日—9月14日,试验期为123d。

     1.1.2试验地点南昌旺盛养殖有限公司。

1.2试验动物

     选择日龄接近、体重16~24kg、生长发育良好、自繁自养的健康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仔猪60头(公猪全部阉割),由南昌旺盛养殖有限公司提供。

1.3菌种

     1.3.1洛东酵素由日本洛东化成工业株式会社、福建洛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主要成分:枯草芽孢杆菌1.0×106cfu/g、淀粉酶活性≥2000U/g、蛋白酶活性≥500U/g、粗蛋白质≥10%和水分≤10%。

     1.3.2土著菌种选择在南昌附近落叶或腐殖土较多小山丘(高出平地100~200m)松树林采集原原种。并将生长较好的原原种与红糖按1∶1混匀,置于一定条件下室内活化扩繁1周,按1∶25比例加入麦麸混匀培养,待菌丝长出后每隔2天翻动1次,直至风干后作为土著菌种辅料备用。

1.4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试验猪日粮水平按体重分为15~30kg和>30kg两个阶段配制。日粮配方由场家提供,具体见表1。
  
1.5发酵床的制作及试验分组

     1.5.1垫料配比垫料中锯末、稻壳共95%,麦麸2%,新鲜泥土2.87%,粗盐0.1%,另添加适量的红糖和菌种(约占垫料重量的0.03%)。

     1.5.2发酵床的制作4个生物发酵床栏舍垫料深度为70~80cm,各发酵床垫料中的谷壳、锯末、麦麸、新鲜泥土、粗盐、红糖和菌种等按比例充分混匀,边洒水边搅拌后堆积在栏舍角落,湿度保持在45%~50%,握紧成团,松开即散。7d后铺平发酵垫料,第14天进猪开始试验。

     1.5.3试验分组采用单因子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头,公母各半,详见表2。
  
1.6饲养管理

     试验猪在同一栋栏舍饲养,预试期为5d,做好免疫注射、驱虫、称重编号等。正式试验开始时称重,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进入正式试验。猪只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不定期根据垫料发酵状况用蔬菜营养液与水按1∶500比例稀释后喷洒发酵垫料。垫料每周翻动2次,翻动深度为20~30cm,每天疏粪1次。猪舍为自然通风光照,当舍内温度高于30℃时采取排风扇通风降温。

1.7测定项目

     1.7.1垫料温度发酵床温度使用量程为0~100℃水银温度计测定,每3d测定1次,分别于发酵床表面、发酵床深30cm处取2个点测定。

     1.7.2氨气浓度舍内氨气浓度每2周测定1次,每次连续测3d,在10:00、14:30、20:00分3次测定,测量仪器为氨气浓度检测仪。

     1.7.3称重预试期开始、正试期开始、试验结束时猪只逐头空腹称重。

     1.7.4垫料成分检测试验开始、试验60天和试验结束时分别采集垫料送检,测定氮、磷、铜、锌、砷、锰等元素含量。垫料采样采用5点采样法(四角及中心,共取样2kg,混合)。

1.8数据的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日增重情况(见表3)

     由表3可知,发酵床试验1,2,3,4组日增重为(600.18±73.52)~(631.57±58.35)g,对照组日增重为(603.36±99.17)g,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
  
2.2饲料消耗和饲料报酬(见表4)

     料重比最低的是试验1组(2.94),最高的是试验4组(3.02),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试验1组的饲料报酬最高,试验4组的饲料报酬最差。

2.3死亡淘汰情况(见表5)
  
     由表5可知,试验1,2组发病率最低(16.7%)。其次为试验3组和对照组(25.0%),最差的是试验4组(50.0%),各组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4组死亡率最高(16.6%),其次为对照组(8.3%),其他组未发生死亡,各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
  
2.4经济效益分析(见表6)
  
     由表6可知,试验1组头均效益最高(516.05元/头)、分别比试验2,3,4组和对照组头均高23.22元、0.97元、182.13元和85.59元。

2.5垫料成分检测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4组氮含量各阶段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分别提高130.4%、125.3%、102.3%和97.5%。磷含量变化趋势与氮含量基本一致,4组各阶段垫料磷含量分别提高171.2%、216.0%、162.1%和192.5%。铜含量呈现较慢蓄积过程,4组垫料在试验结束与初始(共123d)相比分别提高82.1%、66.4%、22.3%和84.1%。锌含量在试验初始增加较快,与空白垫料相比4组分别提高949.9%、534.6%、1286.6%和1190.4%,但其他阶段含量基本稳定。垫料中砷、锰含量试验前后基本恒定。

2.6氨气浓度测定结果

     试验期间用氨气浓度检测仪测定舍内氨气浓度,共测26d,其中阴雨天气13d、晴好天气13d。

     2.6.1两种养殖方式氨气浓度比较见表8。
  
     由表8可知,在10:00、15:00和20:00,传统水泥地面组氨气浓度均极显著高于生物发酵床组(P<0.01)。

     2.6.2天气对舍内氨气浓度的影响见表9。

     由表9可知,不论天晴或阴雨天气,2种养殖方式氨气浓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

2.7垫料温度变化

     对发酵床垫料不同时间段的表面及30cm处深度的温度进行测定,结果见表10。
  
     由表10可知,4个组间6:00—7:30、14:00—15:30垫料表面温度均差异不显著(P﹥0.05);30cm处垫料温度在6:00—7:30、14:00—15:304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4组与舍内温度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

     6:00—7:30时4组垫料30cm处,与垫料表面的平均温差为8.29℃,14:00—15:30为6.19℃。

3结论

     1)土著菌种与商业菌种制作的生物发酵床完全可以达到传统水泥地面养猪饲喂效果,同时提高猪只抗病力和降低氨气排放量。

     2)综合饲喂效果及经济效益方面,垫料中稻壳与锯末比例为1∶1的效果整体优于稻壳与锯末比2∶1。

(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杨艳,王荣民,管业坤,娄佑武,吴志勇,刘继明,丁君辉,卢红梅)

上一篇: 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成本与利润变动及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