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成本与利润变动及发展对策研究
内蒙古作为全国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五大牧区之首,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全区2011年羊肉产量超3000t的旗县有73个,羊肉产量达到89万t。其中,内蒙古本地品种羊肉以其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而闻名全国。目前,内蒙古拥有以呼伦贝尔羊为主导品种的东北肉羊带和以乌珠穆沁肥尾羊、苏尼特肉羊为主导品种的锡林郭勒草原肉羊带两个优势肉羊产区。肉羊的养殖对内蒙古的经济发展以及农牧民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近几年,内蒙古地区肉羊价格虽然持续走高,但是由于养殖成本上升等因素,养羊投入大,利润空间缩小,使得比较效益下降,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意愿。而且,随着近几年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价格也不断上升,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一些地方出现弃羊务工现象。这种状况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鉴于内蒙古地区肉羊养殖以本地品种绵羊为主,笔者试图利用《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2011年)的养殖户数据,分析近5年内蒙古地区本地品种绵羊养殖成本和利润的变动情况,以找到未来积极推动肉羊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1内蒙古本地品种绵羊养殖成本分析肉羊养殖成本主要包括母畜、种公畜、后备畜的购置成本,饲草料成本,人工成本,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配种费以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等,其中饲草料成本及人工成本占总养殖成本的80%以上。
1.1总生产成本的变动分析
近5年,内蒙古本地品种绵羊生产成本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见图1。
由图1可见,2007—2009年内蒙古本地品种绵羊生产成本增涨幅度较小,但从2010年开始,生产成本呈现出快速增涨的趋势。2007年,内蒙古本种绵羊养殖成本每百只约为13722.48元,2009年达到13975.51元,到2011年,养殖成本快速跃升到25362.88元。4年间增长了0.85倍,平均每年成本递增21.21%。在2007—2009年之间,本地品种绵羊平均每百只养殖成本并没有发生大幅度增长,平均每年增幅仅为0.92%。而在2010—2011年出现了迅猛增长,2010相对于2009年增长了28.4%,2011年相对于2010年增长了41.34%,这一期间的成本增长幅度远远超过2007—2009年的成本增长幅度。绵羊养殖成本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为了解释这一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占生产成本80%以上的饲草料成本及人工成本的变动情况。
1.2养殖成本结构分析
1.2.1饲料成本分析在各项养殖成本中,占比重最大的项目是饲料费用。饲料费用主要包括饲草费、精饲料费、饲盐费以及饲料加工费。平均来看,2007—2011年饲料费用占总养殖成本的47.98%。从饲料费用的变动趋势可以看出,饲料费用在2007—2009年保持缓慢增长,在此期间共增加435.79元/百只,平均每年增长3.68%。但在2007年之后呈现逐年急剧增长的趋势。2009—2011年的2年间,共增长8624.6元/百只,平均每年增长率高达67.88%,见图2。
1.2.2人工成本分析在家庭饲养肉羊生产成本中比重第二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2007—2011年人工成本占总养殖成本的比重约为38.38%。2007—2009年,人工成本分别为5653.21元/百只、5929.77元/百只、5679.91元/百只。其中2009年与2008年相比较,发生轻微回落。接下来的两年则是人工成本迅速增加的两年,2010年与2009年相比,增长14.02%,2011年与2010年相比,增长21.97%,均大幅反超回落前的水平,见图3。
1.3主要养殖成本变动的影响
通过对2007—2011年内蒙古本地品种绵羊养殖成本及其构成项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这5年间养殖成本共增加11640.4元/百只,饲料费用以及人工费用在此期间的增长数对生产成本增加的贡献见表1。
由表1可见,农户养殖成本增加的最大贡献者是饲料费用,其次是人工费用。在增加的养殖成本中,饲料费用增加额占其77.84%,人工费用占19.29%,两者合计高达97.13%。由此可以看出,饲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上涨对养殖成本上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两者价格的上涨,加重了养殖户成本负担。
2养殖成本变动对养殖利润的影响
在经济学意义上,利润是指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用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来表示,它是反映经营业绩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由于需求上升和养殖技术的改进,肉羊价格变动基本保持上升趋势。每只本地品种绵羊产品畜平均售价由2007年的381.73元/只上涨到2011年671.51元/只。由此可见,本地品种绵羊养殖收入总体上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养殖利润的变化除了依据养殖收入变动外,还要依据养殖成本的变动来综合分析。
2.1养殖利润分析
2007年内蒙古本地品种绵羊的养殖利润为14963.49元/百只,2008年上涨到15521.4元/百只,2009年回落到15179.71元/百只。在2010—2011年出现了持续增长,2010相对于2009年增长了3.13%,2011年相对于2010年增长了38.91%。虽然2011年利润增长幅度很大,但同期生产成本增长幅度更大,高达41.34%,见图4。
2.2成本利润率分析
单从利润这一指标看,养殖户在2011年获利颇大,但要想综合反映养殖户成本效益的优劣,需要分析成本利润率这一指标。成本利润率的变动是投资者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的主要依据。其值越高,表明投资者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见图5。
从图5可以看出,2009—2011年,成本利润率指标总体呈下降趋势。2007—2009年,该指标变化并不明显,但2010年该指标下降幅度高达19.68%。这主要是因为该年养殖成本增长28.4%,利润增长仅为3.13%,养殖成本增长幅度远远高于利润增长幅度。
3促进内蒙古本地品种绵羊养殖良性发展的对策
目前,内蒙古肉羊养殖主体依然是以小规模的农牧户家庭饲养为主,提高养殖户实际获利能力是肉羊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而降低肉羊养殖成本或者提高肉羊养殖收入则是这一前提实现的保证。根据内蒙古肉羊养殖实际,提出以下发展对策。
3.1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完善的饲草料生产供应体系
优质的饲草料供应是发展高效优质肉羊产业的基本前提。内蒙古地区在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已实行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今后应争取使天然草原牧草产量与放牧饲养牲畜数量所需牧草量保持动态平衡。此外,饲养羊所用的精饲料和青粗饲料主要来源于农作物中的玉米和豆类以及各种农作物的秸秆。要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扩大玉米、青贮饲料、苜蓿等饲草料种植面积,粮食、牧草产量增加了,生产饲养肉羊饲料的原材料就会相应的增加,从而降低饲料的价格,降低肉羊的饲养成本。
3.2市场前景广阔,加快肉羊养殖规模化进程
规模化养殖可以大幅降低养殖成本,获得规模效益。目前,内蒙古有草原兴发、乌珠穆沁、草原伊盛等国内著名的加工企业,产品具有良好的信誉,再加上独特的蒙古民族文化和消费底蕴,内蒙古羊肉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有率高。在如此好的发展前景下,要积极鼓励农牧民在传统肉羊养殖方式中融入更多先进技术手段,使肉羊的养殖方式得以转变,加大肉羊养殖规模。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养殖大户政策的扶持力度,帮助其扩大规模、拓展业务,从技术、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此外,农村金融部门要加大信贷投入,为农牧民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以帮助其扩大养殖规模。
3.3科学饲养,调整出栏时间,增加肉羊出栏量
实施草畜平衡后,牧区天然草地放养的肉羊数量受到了控制,这就需要增加舍饲圈养肉羊的数量。在饲养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缩短肉羊的育肥周期,反季节出栏,增加肉羊出栏量,提高农牧民收入。在这里,可以借鉴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的经验。苏尼特右旗从2009年开始实行苏尼特羊冬羔从4月份开始补饲两个月,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集中提前出栏。这一措施,使该旗肉羊出栏数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提前出栏,避开出栏高峰,肉羊收购价格相对较高,通过冬羔补饲提前出栏的羊每只比正常出栏的羊多卖200元左右,大大促进了牧民的增收。
3.4加快肉羊产业化进程
内蒙古地区目前肉羊产业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成规模的肉羊交易市场基本没有,肉羊拍卖市场更是闻所未闻。肉羊的收购大都通过商贩依靠传统的走街串巷的方式进行,效率十分低下。目前企业与农牧民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交易关系,这种关系必然导致企业抢购原料、打压价格的无序竞争,农牧民不了解市场,在没有价格保障的情况下,利益必定会受到损害。因此,肉羊产业要想继续向前发展,离不开先进的、现代的产业化模式。今后,政府应该积极推行产业化经营,较好的帮助农牧民克服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现代养羊模式,将企业与农牧民利益绑定在一起,以提高肉羊产业的经济效益。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般丽丽)
上一篇: 内蒙古草原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