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为此,国内不少高职院校在制订动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时更加重视实践,提出了“订单式”、“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近几年来,从校际交流中可知,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进行过设立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尝试,而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不同。总体上,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与某乳业公司(下称X公司)合作,在2012级,2013级学生中进行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实践和研究,希望据此与同行交流探讨,共同促进高职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1校企合作、定向培养合作机制的建立
1.1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的成立背景
近年来,在招聘和培养学生方面,希望与学校动物医学专业进行合作的企业越来越多。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零距离对接,节约了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和时间。出于对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考虑,学校也希望畜牧兽医行业与本校的动物医学专业有较好的结合,共同搭建服务畜牧兽医行业的平台。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医学专业与X公司的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应运而生。
1.2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班的成立
在充分考虑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利益的前提下,学院与X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培养协议,明确了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数次的宣传和咨询会议,学生对企业、自身职业发展和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细节有了较准确的了解。通过自愿报名,企业在2012级学生中共选择了9人组成了第一届“X公司班”,学生也与企业进行了“教育培养协议书”的签订,协议中关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机会、劳动保障、福利待遇、实习及就业岗位要求、学生退出权利、管理机制和校企协调机制等方面的条款尤为详细。紧接着企业又在2013级学生中又选择了15人组成了第二届“X公司班”。
2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方案的设计
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方案经过校企双方多次共同商讨制订,从学生入学开始分为3个步骤。
第1步是岗前培训,安排在暑期和双休日进行,同时学生还要完成校内基础课程的学习。定向培养学生强化学习与行业关系密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等,让学生能熟悉动物生产与疫病防控方面基本理论和知识。
第2步是工学结合,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让学生能掌握动物饲养、动物生产、繁育、牧场管理、饲料加工、饲料质量检测和奶牛疾病防控等基本技能等。
第3步是顶岗实习,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学生在企业现有的岗位上进行专业技能综合实训,充分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及工作岗位的需求特点,能适应动物养殖与繁育、动物饲料生产、动物生产经营与管理、奶牛疾病防控等岗位;第二阶段,学生在企业工作岗位实习,完善该岗位的工作内容。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可选择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企业为学生提供准员工工资,工资标准根据学生在企业培训工作的时间每年递增:第一年500元/月,第二年800元/月,第三年1200元/月,并提供与甲方相应普通职工同等待遇的住宿和伙食标准。
3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3.1前期调研,确立新型的培养目标
通过到企业调研,了解行业、企业动态,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授课、讲座等,针对市场及行业需求,制订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新型的培养目标,使动物医学专业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能够满足高职院校的教育标准,更能符合行业标准要求,成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专业技术人才。
3.2签订协议,建立校企新型合作模式
1)课程体系共定。在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后,由企业提供必要的课程与知识技能要求,并提供相关专业的最新信息,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教学计划,设置课程体系,让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专业课程和教材的审定、开发,创设教学环境和条件。同时,学校在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把企业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资源。2)教学过程共管。学校在前两年提供生源、校舍、师资等教育教学资源,并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和文化理论课、专业基础课教学;第二年的工学结合环节和第三年顶岗实习环节由企业提供学生宿舍和教学环境,由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讲专业课,同时,聘请退休老教师、企业的老专家,作为专职教学督导员,对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的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监控。3)校企共同研究开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材并进行相关的横向课题研究。将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的、直接从企业生产一线提炼出的生产性案例作为教学素材,可作为校内学生教学、教师培训的实用教学资料;进行横向课题合作,以课题形式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与发展瓶颈。
3.3构建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所谓的开放性评价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不拘泥于书面试卷评价方式,而是更注重在实际工作情景中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社会能力及基本素质等;其二,不仅是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而且还包括职业岗位一线技术人员、带教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其三,学生也可对实习实践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企业培训及指导情况进行开放式评价。这种开放式评价,通过以学生全方位能力的培养及训练为中心,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及评价体系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保证学生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水平。
3.4考核与录用
按照事先确定的人才需求、培养标准,经学校和企业的共同考核,共同最终确定人选。
4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学院动物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用多种方式对企业和定向培养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自己在定向培养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大的收获。学生们认为提高最显著的方面依次为:人际沟通知识和能力、适应岗位的能力、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特别是目前正处于工学结合环节的2012级学生已经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奶牛乳房炎的防治,乳制品质量监控等。而企业教师对学生在企业中表现评价较高,企业也希望与学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继续合作。
5校企合作定向培养模式的存在问题
目前,由于企业和学校专注于对学生的选拔、培养上,对校企之间实质性的产学合作有待提高,如“场中校”的建立健全;学校对企业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帮扶力度有待加强,如奶牛养殖技术、疾病诊断、防治技术方面深度合作和技术扶持。
6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的优秀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大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定向人才培养,学生的培养质量明显提高,这些都充分说明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更加接近,更有利于实现“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深度合作,也会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校企合作办学也存在着深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解决与完善。
(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赵熠群,顾剑新,杜波)
上一篇: 氨气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