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续
二、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环境和市场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畜牧业生产面临“转方式、调结构”和农民增收的艰巨任务,面临发展低碳畜牧业经济、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严峻形势,面临自身矛盾积累、外部环境变化的巨大压力。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畜牧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态养殖新模式尚未实现全面普及,集约化程度不高;畜禽粪便资源化、无害化、清洁化处理设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产业链条不完善,生产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有待提升,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强,附加值不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像金锣肉制品一样在全国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驰名品牌产品不多。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良种化程度较低。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落后,畜禽良种供应能力弱,制约了养殖业效益提升。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待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较大。畜牧兽医队伍人员老化,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畜禽疫病统防统治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增强。
三、目标与计划
1.目标
到2014年底,临沂市畜牧业产值326亿元,肉蛋奶总产达251万吨,比2013年分别增长6.9%、2%。到2016年底,临沂市畜牧业产值400亿元,肉蛋奶总产达260万吨,比2013年分别增长31.1%、5.6%;畜产品及兽药、饲料企业加工产值1000亿元,畜牧服务业销售收入50亿元,畜牧业一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450亿元,实现千亿级畜牧业大产业。临沂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约达50%。临沂市畜牧业主要经济指标、质量指标增幅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各项工作指标保持在山东省前列,全面建成现代畜牧业强市。
2.计划
坚持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重点打造“六大高地”。
培植在全国叫得响的标志性地方品种。按照多点保种的原则,以江泉沂蒙黑猪原种场为龙头,坚持扩群保种与开发利用并举,建立费县亥发沂蒙黑猪养殖基地等4~5个保种扩繁场;在蒙阴、平邑、沂水、沂南、费县等5个沂蒙黑山羊主产区,各建立2处以上沂蒙黑山羊种羊场或扩繁场;以费县、蒙阴2个中华蜜蜂隔离保护区为重点,逐步扩大中华蜜蜂的种群数量;积极做好“苍山黑貂”“江泉白猪”“沂蒙长毛兔”等新品种的选育审定工作,力争培植5个在我国叫响的地理标志性品种品牌。
培植全国生猪产业基地。发挥金锣集团的带动引领作用,依托金锣3处种猪场构建良种繁育体系,投资20亿元,整合发展年出栏180~200万头生猪的生产规模;以华盛江泉生态农牧产业园为载体,投资39亿元,打造年出栏生猪100万头,我国最大、最先进的综合性生态农牧产业园区及生猪生产加工产业链。在此基础上,按照地理区位,搞好三大养殖片区发展,即以沂水、沂南、莒南、临沭为主的东片区,以平邑、费县、蒙阴为主的西北片区,以郯城、苍山为主的南片区,力争3年把临沂市发展成为年出栏1500万头的全国优质生猪供应基地。
培植以牛羊为重点的山东草食家畜隆起带。到2016年,临沂市建设年出栏500头以上肉牛养殖场10家,年出栏千只以上肉羊养殖场50家,使临沂市肉牛存栏达到45万头以上,年出栏达到40万头以上;肉羊存栏量达到300万只以上,出栏达到350万只以上。加快牛羊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力争3年把临沂市发展成为山东省一个新的肉牛肉羊产业隆起带。
培植中国皮草之都。发挥临沂市特种经济动物品种好、养殖量大的优势,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华东皮毛交易市场为依托,扩建现有养殖场规模,使临沂市狐、貂、貉存栏达到500万只,年出栏1500万只;扩大恒泰皮草新加工厂、河东恒盛服装加工有限公司产量,引进3家裘皮服装加工厂,力争到2016年,临沂市裘皮加工达到500万张,特种皮毛交易额达到100亿元,裘皮服装业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建成我国第三大皮毛交易中心。
培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长毛兔之乡”。以蒙阴县为中心,加快沂蒙巨型长毛兔的选种选育、提纯复壮,使之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高产长毛兔繁育中心。整合现有兔毛加工企业,增强加工带动能力,建设专业交易市场,经过3年努力,使长毛兔存栏量达到800万只,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长毛兔之乡”。
培植山东第一饲料大市。鼓励联合、兼并,推动饲料企业规模化、集团化发展。重点培育山东龙盛农牧集团、山东布恩农牧科技集团、山东泉道农业科技集团、山东万事兴农牧集团和山东华有农牧科技等大型饲料公司,大幅度提高临沂市饲料生产总量。到2016年,临沂市各类饲料总产量力争达到700万吨,跃居山东省第一位。
重点实施“五个一批”示范工程。打造一批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领导有关指示精神,加快生态环保养殖新模式的推广步伐,力争到2016年,临沂市建设生态环保养猪发酵床面积达240万平方米以上,年出栏环保生猪300万头以上;建设环保养禽发酵床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年出栏肉禽1.8亿只以上。实施一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工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以发展设施、生态循环和立体畜牧业为重点,在临沂市规划建设规模较大、标准较高、影响面较广的一批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通过抓“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园区”建设,每年带动临沂市建成高效生态养殖示范场50个以上。扶持一批畜牧示范合作社。在现有畜牧合作社中选择条件较好的进行规范化建设,提升其下联基地上联市场的组织带动能力。通过培植典型,带动一批畜牧合作社,临沂市每年规范完善30个、力争到50个。培植一批畜牧示范龙头企业。在现有企业中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畜牧龙头企业,促其转型升级,着重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力争到2016年,临沂市畜牧龙头企业年产值过100亿元的2家、过30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不低于18家、过亿元的达到48家以上。打造一批沂蒙畜牧品牌。按照有关技术标准要求,狠抓畜牧品牌创建,力争到2016年,临沂市建成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22个、省级示范场110个;国家级和省级名牌产品15个,获得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畜产品达到330个以上。
四、建议
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推动畜牧生产向更高层次迈进。建议各级政府就养殖用地、养殖场户融资等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出台切实可行政策,建立贯彻机制。扶持鼓励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抢占市场制高点,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尤其市场信息预警和生猪产销机制。强化生产和市场信息预警,不断提高分析研判和预警预测能力,指导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加强生产、流通、消费领域分析,强化产销对接,支持引导畜牧合作组织拓宽销售渠道,建立长期稳定产销合作机制,促进市场供需平衡。建议各级财政出台无公害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奖励政策,分别给予1万元、5万元补助。加强无公害认证和地理标志宣传,提升其知名度和权威性。对当年度获得的省地方产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名牌商标分别给予3万元、5万元奖励,推动畜牧业知名品牌培育和创建。强化基层执法监管。加强畜产品安全监管机构、监管网络、检测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制,加大对基层畜牧兽医执法队伍的投入和培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待遇,引进高学历人才,强化行政执法力量,构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建议加大肉牛、肉羊、蛋鸡等“菜篮子”畜产品生产项目扶持力度,对高效特色畜牧养殖加工业,如梅花鹿、鸽子、长毛兔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及加工企业,蜜蜂规模养殖加工企业给予一定扶持。建议继续实施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改革和发展项目,根据彻底完成机构改革的县区畜牧部门实施考评情况,相应加大项目资金,搞好市县畜牧兽医主推技术培训、推广,通过典型带动,扶持发展技术推广较好的科技示范场户。建议将农业方面的“阳光培训工程”和畜牧资金划入市县畜牧部门,由市县畜牧部门来实施培训。积极协调农信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畜禽养殖加工业信贷投入和额度,简化放贷手续,创新贷款方式,延长贷款期限,建立切实可行优惠机制,做到金融机构贷款贷得放心、收得回来,养加业贷款贷得方便及时、满足资金需求。建议将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工程建设项目资金划入畜牧部门,由市县项目部门根据需要和实际,每年确定20~3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沼气工程建设,给予5~10万元左右扶持,有的放矢地减少养殖污染问题。加强养殖污染防治扶持。建议省争取环保部门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生态环保养殖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如对标准化示范场和环保猪禽养殖场给予一定扶持资金、做环评报告减免费用等。建议对区域化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建设给予一定扶持,对病死畜禽进行统一无害化处理,对养殖场户适度补贴,解决病死畜禽随意丢弃问题,确保人畜安全。对入山进岭的新建标准化养殖场,在土地平整、贷款、环评等方面上给予一定优惠和扶持。
(临沂市畜牧站,徐晓龙)
上一篇: 临沂市现代畜牧业发展调研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