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区波尔山羊生态型循环产业链技术研究
生态型循环产业链是利用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和环境资源,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发展多元化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的经营模式,能有效、合理地配置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文章结合多年养殖实践,就波尔山羊养殖过程中粪尿处理以及关技术做一简单介绍,为湖区广大山羊养殖户有效利用相关技术提高养殖收益及推广健康养殖实用技术提供示范和技术指导,现报道如下。
1湖区发展生态型循环产业的意义
我国湖区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完全满足波尔山羊养殖所需的环境条件。规模化养殖和生态循环养 殖模式能够促进湖区山羊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显著增加养殖收益,促进循环生态养殖体系更加专业化、科技化,对我国生态农业和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养羊业的快速发展,粪尿污染已成为我国湖区养羊户亟需解决的生态问题。2010年以来,对一些养羊大户进行了生态型循环利用研究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累了一些适用技术和经验。事实证明,湖区波尔山羊生态型循环产业是一种可持久发展的新型技术和养殖模式,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生态型循环产业技术环节
湖区生态型循环产业是以羊粪利用为主线,使羊粪-制沼-蚯蚓养殖等环节科学合理衔接,运用循环模式合理改善养殖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种、养互动的有机生态型畜牧业,其主要技术环节见图1、图2。
羊-羊粪-制沼-食用菌模式。羊粪制沼是循环产业中的主要环节,以沼气、沼渣、沼液利用为纽带,科学合理衔接,实现种养平衡。实践表明,1个10~12m3的沼气池,全年可产沼气约500m3,作为生活燃料可节煤炭约2000kg,节约燃料费用约300元,既改善了农村环境,又方便了农民生活。制沼后的沼渣还可用于食用菌栽培。沼渣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具有质地松软、保墒性好、酸碱适中等优点,沼渣中所含的各种矿物质能满足蘑菌生长需要,是人工栽培食用菌较佳的基料。沼液中含有大量的有机元素氮、磷、钾等,适用于农田肥力的改善。沼液本身作为一种生物农药,经纱布过滤后在作物植株上喷洒,效果较好。
羊粪-蚯蚓-饵料模式。蚯蚓养殖是一项极具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新兴产业。蚯蚓体内含6.6%~22.5%蛋白质和23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是一种优良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饲喂甲鱼、黄鳝、畜禽等动物后,能有效提高动物饲料利用率、采食量,显著改善肉质和风味。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清热止痉、解毒利尿、抗癌抑癌的功效。资料表明,1头波尔山羊排粪2.2~2.5kg/d,1年产粪800~900kg,中等规模的山羊养殖场(大约300只羊)1年可产羊粪25t,可养殖蚯蚓约300kg,按蚯蚓市场价60元/kg计算,每年养殖蚯蚓至少可获利10000元。室内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羊粪养殖的蚯蚓较活跃,采食量大,增重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观的经济价值。
蚯蚓-蚓粪-有机肥模式。蚯蚓粪颗粒均匀无味,保水、保肥、透气性比一般土壤高3倍,施用蚓粪的农田土质松软,植株根系发达,肥效高,并可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调查表明,蚓粪市场价约150元/t,蚓粪制复合肥后价格可升至600元/t,蚓粪节省农药化肥,是园林绿化、草坪花卉、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食品的首选有机肥。通过合理收集与处理蚓粪,大力发展蚓粪深加工,生产作物专用有机肥,可增加养殖附加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3循环产业技术要点
实现资源多级利用、物质良性循环,需要对现有规模化养殖场合理引导,配合规范化的管理,适当延伸拓展循环产业链,使养殖户更好地掌握综合性实用技术,实现湖区波尔山羊的科学化生态循环养殖。
羊粪的收集与利用。湖区波尔山羊圈舍建议采用高床竹木漏粪地板养殖,有利于羊粪尿的收集、集中发酵、腐 熟与利用。目前山羊粪便的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利用生物发酵手段,采取堆制有机肥和沼气池发酵的方式进行。堆制腐熟制备有机肥的工艺较简单,主要流程是利用池或坑把羊粪、垫料和秸秆或草炭混合制堆,粪堆外覆塑料膜或黏土泥浆密封,利用生物发酵产生高温,定期翻动、通气发酵,直至完全腐熟利用。羊粪制沼技术成本低,收益久,利用沼气池发酵也是目前湖区山羊粪便高效、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的一条有效途径。首先需建沼气池或沼气罐,利用厌氧菌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使其转化为有机酸,再将有机酸转化为可利用的气体甲烷。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发酵过程中部分羊粪蛋漂浮在发酵液上面不易下沉,沼气产量不稳定,实际操作中应对羊粪进行压碎处理,并完善和改进制沼装置。
羊粪蚯蚓养殖。蚯蚓养殖场地要求地势平坦,通风,排水良好,忌盐碱地,最好建在羊场附近,以减少运输和人工成本。蚯蚓选种时要选择体大健壮、繁殖力强、生长快的个体,引种后先要小规模预饲养,无异常方可进行大田养殖。养殖期间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温度范围为15~30℃,养殖床湿度为60%~70%),预防蚯蚓天敌,蚓床上要覆盖稻草遮光,夏季搭建遮阳棚,冬季覆盖塑料膜保温。蚯蚓羊粪养殖的规模与成本易受到山羊养殖场规模的限制,各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规划与实施。各技术环节要点见表1。
蚓粪加工。蚓粪的加工较为简单,一般每年7—8月份利用蚯蚓产卵率低的特点,将蚯蚓与粪土分离,从蚓床上逐层刮下蚓粪,过筛后除去泥土、草屑等杂质,使蚓粪湿度≤20%后装袋,销往苗圃或果林场。蚓粪还可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或添加化学肥料后制备特种有机肥料,用于特种花卉及蔬菜的栽培与种植。在条件和场地充足的情况下,可在蚓粪加工厂就近搭建蔬菜与蘑菇养殖基地,施羊粪或者蚓粪生产食用菌和有机蔬菜。
4体会与建议
打造生态型畜牧业是湖区养羊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出路。利用山羊粪尿发酵制沼气,有利于解决“三料”(燃料、肥料和饲料)间的供需矛盾,是实现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采用生物技术对山羊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构建以蚯蚓为纽带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湖区特色生态产业链,让农民在家门口创业。这种模式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建立山羊良种繁育基地,以点带面大力发展循环产业。综合比较,羊粪发展蚯蚓养殖成本低,技术较成熟,用工少,周期短,盈利高,是当前实现羊粪资源化利用的发展方向。
目前湖区山羊养殖主要以放牧为主,养殖规模一般较小,山羊粪尿主要排放在野外,粪尿利用率低;当前利用羊粪尿发酵制沼气,产气量没有牛粪高,以上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湖南文理学院,成钢,霍燕,王文龙,王京仁,曾文虎;湖南省常德市安乡雄韬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赵铭,赵雄韬;世乔蚯蚓养殖场,周世乔)
上一篇: 构建家畜环境卫生学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