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益县德泽乡动物疫病防控实践探索
近年来,沾益县德泽乡按照“规范、完善、创新、提升”的总体要求,积极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实践探索,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筑牢防疫屏障,实现防疫工作从“突击”到“常态”的转变,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基本情况
德泽乡位于沾益县西北部,地处沾益、宣威、会泽三县(市)五乡(镇)的交界地,距沾益县城74km,国有土地面积154.35km2,境内山地占87%,河谷槽区占13%,属于传统农业乡,全乡辖11个村委会、7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德泽乡把畜牧业作为全乡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扶持,畜牧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2013年底,全乡生猪存栏5.74万头、出栏9.28万头;牛存栏6348头、出栏7895头;羊存栏2.78万只、出栏2.89万只;家禽存栏16.5万只、出栏34.58万只;肉类总产量1.15万t,实现畜牧业产值1.65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3%。全乡围绕“真苗、真打、真有效”的工作目标,坚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防疫工作方针。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五统一”(疫苗、免疫程序、操作规程、效果评价、免疫标识)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集中力量,统一行动,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扎实开展防疫监督,配套抓好畜禽疫病监测工作,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多年来,重大动物疫病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5%以上,猪、大牲畜、羊、禽疫病死亡率分别控制在3%、1.5%、2%、6%以内。
2防控实践
2.1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
全乡切实把动物防疫工作纳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保证了防疫经费的投入。一是在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坚持将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投入1万~2万元,重点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情监测及处置、动物防疫监督、应急物资储备等需要。二是认真落实上级有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在每年春秋防疫结束后,根据各个村防疫员的工作实绩进行考核兑现,兑现补助为900~2000元(含物资、疫苗箱、出诊箱等)。三是自2013年起,村级防疫员工作补助经费提高至每人每月300元。近年来,全乡先后投入50余万元用于疫苗冷链体系建设,建成了1个60m2的乡级疫苗冷藏室和11个村级“六有”(有固定人员、有固定地点、有牌子、有物资储藏室、有档案、有冷链设备)兽医室。
2.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防疫人员工作能力
围绕“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目标,打造一支工作激情高、工作作风实、工作能力强的基层防疫队伍。一是将工作作风涣散、工作能力低下、服务意识不强、群众反映强烈的防疫员从防疫员队伍中撤换。有意识地将有志于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具有一定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年轻人纳入基层防疫员后备队伍。通过考试、考核和聘任等办法将之纳入防疫员队伍,确保每村至少有2名防疫员的标准,实现防疫人员全覆盖。二是认真落实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通过以奖代补、奖勤罚懒等办法,健全防疫工作激励机制。统一为防疫人员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解决其后顾之忧,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三是积极参加县畜牧兽医局牵头与曲靖农校和沾益职业中学共同举办畜牧兽医专业培训班。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地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全乡防疫队伍工作能力。
2.3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动物防疫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实。成立了由分管副乡长任组长,畜牧兽医办、派出所、财政所、工商所、卫生院等相关站所负责人以及各村委会主任为成员的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组织领导。强化“政府负总责、部门各司其职,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政府和职能部门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挂片、分管领导和班子成员挂村、村级领导包干负责,做到任务清楚,指标明确,职责到人,确保各项防疫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实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期间24h领导带班值班、动物疫情零报告等制度,加强应急物资的储备,成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专家组和应急预备队,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抽调相关人员组成防疫督导小组,加强防疫监督检查指导,并依据抽查结果进行奖惩。
(2)重视疫苗管理,保证疫苗质量。统防疫苗实行政府采购。推行县、乡、村三级统一的疫苗管理和使用制度,统一各类疫(菌)苗管理台账,实行疫苗专人、专库、专管,严格出入库登记管理,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有效。为节约疫苗、避免浪费和促进防疫,全乡实行疫苗空瓶回收制度,由村级防疫员收集保管好用完的空疫苗瓶,统一交回乡畜牧兽医站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3)做好事先准备,提高工作效率。开展集中免疫前,由乡畜牧兽医办公室对村级防疫员进行全面系统的业务技术培训,着重对疫苗保存使用、免疫注射操作规程、免疫反应处置、免疫标识佩戴、免疫档案规范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强化培训,进一步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提高免疫技术水平。为确保免疫质量、提高免疫效率,防疫小分队提前1~2d发放《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户主通知书》,告知养殖户免疫的种类、免疫的时间、免疫的注意事项,引导好广大养殖户在集中免疫时间内不外出,积极配合做好免疫工作。
(4)开展集中免疫、实行整村推进。时间安排方面,推行“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免”和“赶集日定点补针”的防疫制度。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实行春秋集中强制免疫;每月20—25日为防疫促进日,重点对集中防疫时未能如期进行免疫注射的畜禽及时补免;赶集日由防疫员在牲畜交易市场定时定点对未按时免疫的畜禽进行补免。人员组织方面,按3~4个村为一片,成立由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和畜牧兽医办公室主任为片长,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村防疫员为组员5~7人的防疫小分队,以防疫小分队分片包干、以村为单位对各村民小组逐户开展强制免疫工作,做到应免尽免,不漏一场一村一户、不漏一畜一禽。免疫技术方面,全面推行“321”防疫新技术(猪瘟+蓝耳病、口蹄疫三苗二针二点注射,一次完成)。全乡统一向村防疫员发放免疫注射针头,实行“一畜一针”免疫注射制度(每一牲畜进行一次免疫注射后须更换针头),消除免疫注射交叉感染隐患。免疫反应死亡补偿方面,一旦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畜禽死亡现象,由乡畜牧兽医办公室专业人员及时赶赴现场进行鉴定,确定为免疫反应致死的,按照全县统一的免疫应激反应死亡补偿标准,及时进行补偿,解除群众后顾之忧,争取群众配合。免疫痕迹管理方面,实行一村一册、一畜一证,免疫档案和免疫户口册同步填写,进行免疫注射后真实、准确、完整填写,做到免疫记录、免疫证和免疫统计表的数据一致。同时建立电子档案,加强动物免疫标识管理,做好牲畜免疫耳标佩戴工作,强化动物疫病溯源管理,散养户达90%以上,规模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达100%。
(5)强化疫情监测,科学指导防疫。实行每次集中强制免疫后进行免疫抗体效价监测工作,非集中免疫时间进行日常监测。为确保检测实效,科学指导防疫,结合全乡实际制定了科学的样品采集方案,以交通沿线、养殖密集区、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为重点,兼顾散养户,采取随机抽查采样的方式,样品及时送达县畜牧兽医局进行监测检验,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提出预警信息和防控建议,采取集中补免、个别补针等措施补救。同时加强对免疫环节的监督管理,认真组织做好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的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免疫薄弱环节,严格考核奖惩措施,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双到位。
(6)狠抓防疫监督,实现以检促防。以全县开展动物卫生信息化管理、可追溯体系建设为契机,构筑全方位全程监管体系。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市场监督工作,严格执行产地检疫申报制,实行产地检疫与产业扶持政策挂钩,把免疫标识作为出具检疫合格证的前提条件。加强对畜禽饲养、运输、屠宰、加工和仓储等环节监管,严格执行引种审批、检疫、隔离观察制度,有效防止外疫传入,依法严厉打击逃避检疫、经营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生产和使用违禁投入品等违法行为,切实提升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生产监督到位率,实现“以检促防”的工作目标。
(7)注重宣传引导,促进群防群治。采取广播宣传、张贴标语、散发资料、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和进村入户宣传等方式,全面加强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形成政府和群众齐心协力、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群众发展标准化规模健康养殖,由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以“一对一”的方式对接挂点到畜禽规模养殖小区(场)进行跟踪服务,对达到管理标准的规模养殖场(户)发给养殖代码,实行备案登记,按照“一证一码五制度八记录”的标准化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大力推广畜禽健康高效养殖技术和动物重大疫病综合防治技术,加强消毒灭源,从而扩大养殖规模、改善防疫条件和养殖环境、规范养殖行为、降低公共卫生安全风险,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3经验总结
3.1组织领导是关键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稳定大局,任务繁重、涉及面广。只有在各级政府的强力领导下,统筹安排、周密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合力攻坚,才能打好动物疫病防控攻坚战。
3.2防疫体系是基础
只有打造装备好、技术精、工作实的基层防疫队伍,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撑体系,才能夯实防疫基础、有效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3.3基础保障是前提
基础保障做得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才能开展好。动物防疫工作须有必要的工作经费支持、合格的疫苗和相关冷链设施设备、免疫注射器械、消毒灭源药品、防护设备等物资保障。
3.4科学防疫是核心
必须围绕“真苗、真打、真有效”的工作目标,强化免疫基础地位。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和“五统一”要求,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的动物疫病防控模式,积极推广“321”免疫新技术,加强畜禽疫病监测,突出防疫监督,强化消毒灭源,加强综合防控,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3.5群防群控是根本
动物防疫工作内容多,涉及面广,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与各有关部门紧密相连。全社会的支持和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有力保障和坚实基础,必须坚持群防群控,形成部门协同、群众支持的防控合力。
(沾益县德泽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张明党)
上一篇: 云南白鹅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