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牧通人才网APP

轻轻松松找工作

立即打开
行业新闻
首页>行业新闻>云南德宏州绿色环保畜牧业发展思考

云南德宏州绿色环保畜牧业发展思考

    畜产公害是指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畜产品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健康构成的危害。我国畜牧业在获得快速发展的同时,畜产公害成为制约畜牧业进一步发展和畜产品消费与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畜牧业又是新时期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更快、更好地发展畜牧业。


1人类生存安全呼唤绿色环保畜牧业
1.1畜产公害对人类生存的威胁
1.1.1畜牧业污染威胁人类生存环境
    畜牧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范围广泛,包括对土壤、水源和空气的污染。污染源主要是养殖和屠宰加工产生的粪尿、污物、污水、臭气和噪声。由于粪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多种化学元素、某些药物和病原微生物,当进入土壤的粪尿量超过土壤自净能力时,有机物会出现降解不完全和厌氧分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的组成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铜、砷等各种化学元素和药物会在土壤中积累,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导致作物减产和产品有毒。畜禽粪尿和养殖场、畜产品加工厂污水随意排放,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和病原微生物传播,严重影响饮水安全,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养殖场和屠宰场产生的恶臭、噪声对空气造成污染,直接影响人的休息、工作和身体健康。据2003年3月26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环境污染正在转型,工业污染比重下降,农业污染日益突出,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有机污染已相当于全国工业污染的总量,目前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污染问题之一。可见,畜牧业污染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构成严重威胁。
1.1.2畜产品安全危机
    畜禽在饲养和疫病防治中,动物产品受环境因素污染带来的公害主要有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激素残留、重金属富集和有毒有害物的残留等。环境因素有:有机氯、有机磷、除草剂等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城市垃圾、污泥作肥料,以污水灌溉农田,不按规定使用饲料添加剂;滥用或不规范使用兽药;饲料霉变;畜产品加工过程中使用防霉剂、防腐剂、保鲜剂、着色剂等化学物质。其中最突出的是饲料污染导致的畜产品安全危机。如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和二噁英污染事件。20世纪90年代欧洲暴发的“疯牛病”引发了一场世界性的“疯牛病危机”,就是由于牛饲料受一种毒蛋白———朊病毒的污染(来源于患痒病的病羊肉骨粉)导致牛患上“疯牛病”,人吃了感染“疯牛病”的牛肉而引起新型克-雅氏病。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先后发生多起因饲料受二噁英污染而致畜禽和人中毒事件,二噁英被称为“毒中之王”,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00倍以上,致癌性比黄曲霉毒素高10倍。据美国环保局2000年底的调查报告,美国平均每年因二噁英致癌死亡人数超过百人。前几年我国连续不断发生的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则是由于将一种人工合成的β-兴奋剂药物———盐酸克伦特罗,作为促进生猪生长和提高瘦肉率的添加剂违规添加到猪饲料中造成的。
1.2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消除畜产公害
    绿色环保畜牧业是实现生产过程不污染破坏环境,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要求的畜牧业,属于有机农业的范畴。其核心是将现代科技与生物自然规律相结合,推行健康养殖方式,以保护畜禽和人类自身健康,体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可以有效消除常规畜牧业产生的畜产公害,既能获得安全营养的畜产品,又不污染破坏环境,是维护人类生存安全和动物福利的需要。


2德宏州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的优势
2.1土地和水资源相对丰富而且清洁
    德宏州国土面积为115.26万hm2,其中已垦植15.55万hm2,非农用地8.15万hm2,尚有农林牧可利用地91.56万hm2[3]。如果完全依靠土地来降解畜禽粪尿,按欧州现行标准0.1hm2/头猪,用46.67万hm2(耕地12万hm2、园地1.33万hm2、人工林地13.33万hm2、草地20万hm2)土地就可承载存栏500万只禽、200万头猪和50万头牛,分别是2005年存栏数的2.37倍、3.44倍和2.81倍。州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m3,过境水量81.7亿m3,水资源总量达218亿m3[3]。绝大部分土地和水资源未被污染,受到污染的也尚不严重,空气污染也很轻微,能够满足发展绿色畜产品的要求。
2.2气候条件优越
    德宏州地处低纬度高原,太阳辐射量大,是全国的光照高质区之一。热量丰富,气候温和,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3~20.0℃,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0.9~12.5℃,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2.8~24.3℃,年温差11.8~12.8℃,因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州内有北热带气候、南亚热带气候、中亚热带气候和北亚热带及其它气候四种气候带。主要特点是:四季不明显,春温高,夏季长,秋多雨,冬极短,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德宏优越的气候条件为动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备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的潜力。
2.3社会基础建设条件较好
    德宏州清洁的水电十分充足,通讯发达,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全面覆盖城乡广大区域。交通发达,州内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县、乡公路弹石化,县级公路柏油化。与州外联系陆路有320国道与内地相通,而且基本实现高速化,规划中的泛亚铁路穿过芒市、瑞丽两市,芒市机场为能起降波音737-300型飞机的国际3C级机场。州府驻芒市,陆距省会昆明649km,空距427km。为绿色畜产品的外销提供了运输保障。


3德宏州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的模式
    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既要防止畜牧业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又要避免周围环境对畜牧业的危害,应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模式。
3.1农户家庭健康养殖模式
    传统的农户家庭养殖具有两大功能,一是提供畜产品。二是为种植业提供肥料和动力(大牲畜)。虽然长期作为一项家庭副业,提供的畜产品有限,但产品质量优良,生产过程对环境污染甚微。如今的家庭养殖由于规模扩大和忽视农家肥的使用而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家庭副业养殖作为符合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一种畜牧业生产形式将长期存在。但新时期的农户家庭养殖必须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现状,采取科学的健康养殖方式。其核心是以传统的种养结合为基础,实行人畜分离和畜禽分开饲养,应用沼气技术处理畜禽粪尿,在饲养过程中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和添加剂,优化饲料组合;并将沼渣、沼液全部还地,实现养殖业污染物的合理利用和自然降解。与推广户用沼气池配合推行家庭健康养殖模式,积极创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在获得绿色畜产品的同时,有效减少养殖业产生的面源污染。
3.2生态农场模式
    所谓生态农场是指根据生态学的理论,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体系。在这个系统内,按照生态平衡规律和可持续利用原则,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多层次、立体、循环利用,使得能量和物质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形成良性的循环,保持生态平衡,实现生产协调发展。
    生态农场与普通农业生产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农场以充分利用太阳能和水为基础,将自然界三大生物有机结合起来,使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得以良性循环,对投入到系统中的物质进行严格管理,从而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生态农场的规模可大可小,涉及的生物种类可多可少,产业结构也可简单或复杂。但必须因地制宜,综合规划,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农场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主要模式,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贫穷国家都相继建立了一些典型的生态农场,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如菲律宾的马亚农场,占地36hm2,除了农业和林业以外,饲养猪、牛、鸭和鱼。有面粉加工厂、肉类加工厂和罐头厂各一座。农作物的秸秆、树叶、面粉厂的麸皮、肉类加工厂的下脚料作为牛和猪的饲料,畜粪送往沼气池,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和作为燃料。沼液用于养鱼及灌溉,沼渣经处理后分别作饲料和肥料。既控制了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又给农场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我国首批生态农业试点建设的北京大兴区民营生态农场,占地面积145hm2,现有农户250户,人口861人,人均土地0.17hm2。在农场内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串联农、林、牧、副、渔的生态系统和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建立了有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和工业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人均收入10450元,集体固定资产1.23亿元。生态农场可以是一个规模养殖场或一个村庄。建设生态农场,发展生态养殖是今后规模养殖发展的出路和方向。
3.3清洁化养殖小区模式
    在一些农户家庭养殖没有条件实行人畜分离的乡村,可以选择适宜的场地建设养殖小区,将各家各户的畜禽集中到养殖小区内分区饲养。小区建设按饲养对象生物学特性和污染治理需要科学规划设计,管理上实行分户饲养,并做到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饲料购买、统一粪污处理,有条件的进一步实行统一品种,统一产品销售。小区养殖已成为我国畜牧业一大发展趋势,2006年全国的养殖小区数量已达8万多个。但是由于很多小区建设没有执行环保“三同时”,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因此,这里强调一定要建清洁化养殖小区。


4德宏州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的措施
4.1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还比较差,尤其是广大农民,多数还没有环保意识。德宏州虽尚未发生严重的畜产公害事件,但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禽粪尿、污水比较普遍,违规使用添加剂和滥用药物的情况时有发生,在种植业中超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各级政府和农业、环保、宣传等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和各种途径加强对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推行健康养殖方式的宣传。及时公开报道环境污染及食品污染事件,逐步提高各族人民的环保意识。
4.2认真宣传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为了控制养殖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1年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2004年颁布实施了《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发展畜牧业生产中要认真宣传执行这些法律、法规,对规模养殖场把好项目审批、选址和布局设计关,确保执行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
4.3积极支持推广应用环保技术
    国内外已有很多控制养殖业污染的环保技术,如实行干法清粪、尿液污水与雨水分离、粪尿及污水的沼气发酵降解与循环利用技术。利用生物调控新技术,应用一些绿色环保型饲料添加剂进行营养调控,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磷等物质排泄量。如在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生物活性肽、酶制剂和有益微生物等。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环保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个人和养殖场给予政策支持,对效果显著的新技术实行政策补助。
4.4创绿色畜产品品牌
    在畜牧业发达地区,绿色环保畜牧业与常规畜牧业相比,其特点是:产品产出相对较少而品质优良。如果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养殖者就会放弃生态和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低的绿色环保畜牧业。事实上,国内外绿色食品与常规食品的价格相差较大,有力地促进了绿色食品生产发展。因此,德宏州发展绿色环保畜牧业必须走优质优价的道路,加强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创立德宏州的特色畜产品品牌。使绿色畜产品的价格明显高于常规畜产品,并进入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市场。
4.5加强农用地规划与生态农业示范研究
    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研究农业生态系统内土地的最佳利用结构,合理确定农、林、牧、副、渔用地比例,因地制宜规划配置各类用地。以当地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为主,整合各有关部门力量,认真开展德宏州不同气候和土地条件下的生态农业模式示范研究,为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绿色环保畜牧业提供技术支撑。
4.6加强现有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
    尽管全州规模养殖处于起步阶段,但养猪或牛百头以上,养禽千只以上的养殖场已有二三十家,而且基本上都没有配套环保设施,各定点屠宰场的环保设施也大多数达不到要求。要借2014年国务院组织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之机,查清污染情况,提出并落实治理方案。积极支持申报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污染防治示范项目。

上一篇: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

©2017 牧通人才网   |   赣ICP备08000932号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