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獭兔繁殖率的技术要点
獭兔是一种典型的皮用兔品种,由于近年来在国内外毛皮市场备受欢迎,因而激发了广大农户利用自己的闲空房屋饲养獭兔的积极性。目前,獭兔养殖已成为部分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但由于缺乏养殖技术,使母兔繁殖率低、仔兔成活率低、疾病多发、皮张质量参差不齐等一系列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獭兔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笔者对部分獭兔场进行走访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提高獭兔繁殖率
1.1严格选种,优化种群结构
种兔应选择健康无病,体质健壮,各部位发育匀称,肌肉丰满,臀部发达,具有优良品种的个体留种。种公兔体重在3.5kg以上,年龄在7~8月龄以上,性欲旺盛,生殖器发育良好;母兔应选繁殖力强,体重也在3.5kg以上,年龄在6月龄以上,乳头有4对以上者作为种用。另外,种兔群每年应淘汰30%,做到3年一轮换,对那些产仔数少、受胎率低、泌乳性能差、患有生殖器官疾病及3岁以上的种兔及时进行淘汰,以不断优化种群结构。
1.2选留多胎的公兔和母兔
若要留种,最好从优良母兔的3~5胎中选取,根据遗传规律,其所产仔兔也具有多胎性,选留这样的仔母兔留作种用,能够有效地提高繁殖率;公兔在选留上也要选择多胎母兔的仔公兔,这样,不仅保留的后代具有多胎性,而且还能节约种公兔的数量,减少饲养成本。
1.3保持种兔良好体况
种兔在配种前后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使种兔保持良好的体况,要给种兔提供优质的饲料,以提高公兔的精子质量和母兔的受胎率。如果长期饲喂单一饲料或缺乏某些营养物质,都会降低母兔受胎率,并且易发生流产和死胎等现象。因此,在饲养方面,要青粗饲料合理搭配,以青料为主,采用“定时定量,少喂勤添”的饲喂方式,更换饲料时要逐渐过渡,每天要饲喂优质、新鲜、多汁的饲草,保证有充足干净的饮水,并且做好舍内外环境卫生工作,及时进行消毒,保持兔场安静,夏季要注意防暑,冬季要注意保温,并且加强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1.4保持公母兔适宜的比例
一般种兔公母比以1∶8~1∶10为宜,合理的公母配比能充分发挥种兔的生产性能。种兔场纯种繁殖公母配比以1∶5~1∶6为宜,人工授精以1∶20为宜,另外,公兔配种次数一般每天1~2次,每周2~3次。
1.5增加维生素饲喂量
张丽等报道指出,维生素对种兔的繁殖率影响较大,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E在种兔的繁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若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则会引起獭兔繁殖障碍。因此,繁殖期獭兔的日粮中维生素A应在1万U以上,维生素E应在40mg以上,此外,还要适当补充鲜嫩多汁的青绿饲草,以提高獭兔的受胎率和产仔数。
2科学配种
2.1人工按摩刺激催情
操作者用手抓住母兔双耳和颈皮,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母兔外阴部,当母兔有举臀动作时,掌握好时机,可将公兔放入笼内进行交配。
2.1.1激素催情:目前,促使母兔发情怀孕排卵的激素,主要有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素、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泡生成素、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及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据调查得知,使用促卵泡生成素,每只兔子每次肌注0.6mg,2次/d;使用促黄体生成素,每只兔子每次静脉注射10单位;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只每次肌注50~100单位,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每只每次肌注40单位,以上几种激素药物均可使母兔的发情率达75%~95%,受胎率达70%以上,平均每胎产仔数4~6只。
2.1.2诱导催情:选用种公兔挑逗母兔进行诱导发情,具体方法是将母兔放入公兔笼内,让公兔追逐爬跨挑逗10min以上,再将母兔拿出来,连续经过2~3次诱导催情,母兔就会分泌性激素,然后掌握时机让其进行交配即可刺激其排卵。诱导催情尽量在上午进行,晚上进行配种。
2.2适时配种(选择最佳配种时机)
正常情况下,繁殖母兔在1个月内可发情2~3次,由于母兔的发情容易受到营养、光照、应激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发情周期不固定,一般发情周期为8~15d,发情期持续3~5d。当母兔发情后表现为兴奋不安,在笼内来回跑跳,食欲减退,频频抬尾,外阴部肿胀,翻开后可见黏膜潮红、湿润,在发情初期为粉红色,到了中期为深红色,后期为紫黑色,并且主动接近公兔。配种的最佳时间是母兔发情中期(发情后2~3d),可用公兔试情,若母兔接受交配,此时就是最佳配种时间,过早或过晚配种效果都不理想。另外,高温季节时尽量在早晚凉爽时进行配种,气温低时尽量在中午进行,配种最适宜的温度为15~25℃。
2.3重复配种
重复配种就是种兔正常发情交配完毕,为了确保妊娠和防止假孕,在交配结束后5~6h时,再用同一只公兔交配1次,以提高受胎率。
2.4双重配种
双重配种是指1只发情母兔与2只不同血缘关系的公兔进行交配,时间相隔不超过20~30min,这是因为,卵子在受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采用双重配种之后,由于不同精子的相互竞争,可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值得注意的是,双重配种只适用于商品兔的生产,不宜用于种兔生产中,以防混淆血统。另外,采用双重配种时,在第1只公兔交配后要及时将母兔送回原笼内,待公兔气味消失后再与第2只公兔进行配种。
2.5频密繁殖法
频密繁殖又称为血配,近年来,各地区都从国外引进了一些优良品种,为了加快这些优良品种的繁殖速度,有条件的兔场可采用这种频密繁殖法。该繁殖法是指母兔在哺乳期内配种受孕,泌乳与妊娠同时进行,即怀孕30d,哺乳25d,每年可繁殖8~10胎,繁殖速度非常明显。
3加强妊娠期饲养管理
3.1妊娠期的饲养管理
母兔的妊娠期是31d,在妊娠1~12d时,饲喂应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当妊娠13~25d时,该阶段是胚胎发育的旺盛期,应以饲喂富含高蛋白、高脂肪和矿物质的精饲料为主,适当饲喂一些青绿多汁的饲草,该阶段要保证有充足干净的饮水,以确保仔兔出生后有充足的初乳。
3.2增加光照
獭兔虽然对光照要求不是很高,但是光照不足却会影响繁殖性能。在20~24℃全暗的兔舍内,每平方米补充1W光照2h,母兔受胎率非常低,1次配种的受胎率只有30%左右。若光照增加至每平方米15W,每天光照12h,结果发现母兔的受胎率可达50%左右,而且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光照16h,则母兔的受胎率高达65%以上,仔兔的成活率可高达79%以上。因此,增加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可显著提高母兔的受胎率和仔兔的成活率。
4科学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疾病因素对獭兔受胎率的影响较大,特别是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炎、睾丸炎、阴道炎等疾病对獭兔的繁殖性能危害较严重,因此,要仔细观察兔的情况,一旦发现病情,立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切不可大量、长期和盲目用药,配种期间尽量不要使用药物和注射疫苗。此外,每天要及时清扫笼舍粪便,搞好环境卫生,并及时进行消毒,消毒药物可用来苏儿和火碱等轮换使用,在春、夏、秋季用敌百虫3%、速灭杀丁0.01%、双甲咪0.01%等进行药浴,以防皮肤病的发生。防疫方面,种兔应3~4个月注射1次兔瘟疫苗或巴氏杆菌疫苗,1mL/次,仔兔出生后30~45d注射1次,1mL/次,直至出栏销售。
(陕西省韩城市龙门镇畜牧兽医站,张欣;陕西省韩城市芝川镇畜牧兽医站,段娅绒;陕西省韩城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王二云)
上一篇: 肉牛产业未来发展模式的探讨
下一篇: 海南首笔罗非鱼养殖收入保险落地